时不与我 徒之奈何——从视听语言角度解析影片《老无所依》

2016-11-20 07:48徐沁逸
剧影月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汽车旅馆气枪西部片

■徐沁逸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从视听语言角度解析影片《老无所依》

■徐沁逸

科恩兄弟作为好莱坞之外的独立旗手,在美学层面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视听语言等角度解析他们的经典之作 《老无所依》,以期通过细节的梳理呈现出影片的肌理。并且对影片主题、片名的契合与否进行探讨,或许科恩兄弟真正想要表达的并非片名字面解读和影片故事直观呈现出的含义。

老无所依;科恩兄弟;视听语言

《老无所依》讲述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边境的故事,一个牛仔在狩猎时,无意间撞见墨西哥毒贩火拼后满是尸体的犯罪现场,并偷得一箱美元,尾随而至的还有一个有着自己逻辑和原则的变态杀手和一个希望能够恢复往日秩序却又束手无策的老警长。

混乱失控的反类型片

这是一部杂糅了西部片、警匪片、动作片、犯罪片、黑色电影等元素,在致敬的同时也不断颠覆传统类型的反类型片。西部片中牛仔所向披靡战胜大盗、警匪片中警察抓到匪徒惩恶扬善,在这里都荡然无存;动作片里激烈的枪战在这里不仅被省略,片中为数不多的猛烈爆炸场面的设置只是为了让杀手成功偷到药品,而对剧情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不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或造成视觉刺激;犯罪片中情节总是随着钱的走向发展的,可是在这里,我们根本不知道钱最后在哪里,就连伊桑·科恩自己都说,“我才不在乎那笔钱后来哪儿去了呢。”影片从一开始就处于混乱和失控的状态,尽管整个故事故事线索是清晰的,但是逻辑给人以混乱感,因为观众无法依据自己以往的观影经验去理解这个故事,所有人物的行为与结果都充满了出乎意料的感觉。杀手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杂货店老板的生死,然而观众完全不知道杀手为什么要杀他;牛仔成功地躲过了多次追杀,结果却因为用妻子当掩护而横死在墨西哥人的乱枪下;老警长在杀手和牛仔后紧追不舍,其实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结尾处看似最终赢家的杀手却被一辆莫名的车撞断了手臂。

声画及视角

影片少有快速的运动镜头,就算镜头动起来了也是缓慢的运动,多采用冷静而克制的固定镜头,用简洁、细致的描述方式,沉默稳定的镜头语言带出一种中立并且相对的写实气息。人物活动更为接近日常生活状态,片中被杀人物的遭遇反而更加让观众觉得不寒而栗。影片开头是一组由11个德克萨斯州荒芜景象的固定镜头组成的大全景,逆光拍摄,画面中大片沉浸在黑暗光影中的山脉、平原慢慢地呈现出亮度和光感,空旷的空间感伴随着风吹的环境音响营造出荒凉的西部沧桑感。随着老警长旁白从第12个镜头起画面才缓缓运动了起来,从公路边交错的铁栅栏慢慢摇到一辆警车上。影片全程无配乐,唯一有音乐的地方是牛仔醒来时墨西哥街头艺人的吹拉弹奏,除了老警长的旁白,影片对白台词很少,逼迫观众细细聆听影片中格外清晰的每种环境声效,如主角牛仔脚踩在砂石上咯吱咯吱的声响、尸体周围苍蝇乱飞的声音都显得格外的突出。两主角对峙前一触即发的片刻死寂,反而比音乐的刻意渲染来的奏效,用寂静盈造一种阴森可怖、提醒吊胆的氛围。同样,影片的视角是混乱的,譬如连续几次从不同角度拍摄人物回到沙漠枪战现场的情景、杀手提着气枪进入牛仔所住旅馆的情景、牛仔与杀手对峙的情景都以一种奇特的角度拍摄完成,某些镜头甚至是以动物的视角拍摄的。

叙事的省略手法和巧妙的细节设置

影片在剧情交代的处理方式上采取省略的方式,对于多处细节并没有交代。例如墨西哥两贩毒团伙之间的枪战场面,用地上一只惨死的狗来说明其激烈程度;杀手杀害运鸡车司机的细节,用杀手清洗卡车鸡毛的场景来交代;杀手杀害牛仔妻子的细节,用杀手检查脚底是否沾染血迹来代替。这些本应该被呈现的暴力场面统统都被省略,观众能看到的只是犯罪行为的后续或结果而非过程,需要通过这些提示来自己补充想象,这样不仅可以逼迫观众自己思考,同时也让影片显得更加精简。

影片中多处细节处理的很巧妙并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影片开篇牛仔射杀羚羊时,远处黑压压的乌云渐渐逼近羊群,没有被射中的羚羊落狂而逃就像是预示着牛仔即将的命运,而乌云象征着即将来到的腥风血雨;杀手驱车路过铁桥时,面对近在咫尺的黑鸟却失了手,预示着接下来的追杀他没有得手;在加油站旁的杂货店里,杀手和杂货店老板之间的对峙戏,老板因为无意的多嘴惹毛了本无杀意的杀手,一触即发之时,杀手盯着老板,把捏成一团的糖纸放在桌面上,糖纸艰难地展开,这块糖纸就如同此刻的杂货店老板本人,面对死亡来临时命运的挣扎,艰难但是又无力。

场景道具的选择

1.汽车。汽车在公路片中出现频率自然很高,荒无人烟的西部山脉除了马匹就是汽车,追杀作为影片的重要戏份,戏码也少不了汽车。杀手在追杀牛仔的路上一共换了四辆车,经常更换车辆有利于甩开警察的跟踪,因为警察可以根据登记资料轻易地追查到一辆车的行踪。汽车在影片中不仅承担着主角行驶、追杀的责任,也是多个戏份的主要发生道具,例如牛仔外出回来后看到停车场上多了一辆车,敏锐地察觉到有危险,果真墨西哥人已经尾随而至;杀手想要进入药房拿包扎伤口用药的片段,杀手通过引爆一辆停在药店前的汽车来吸引人群注意;影片最后,杀手开着车遭遇了车祸等,都是通过汽车为道具或展示细节间接地告知观众一些讯息。

2.枪。枪作为西部片的重要元素,在影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影片至始至终充斥着各类枪支,无论是牛仔自己的远程射击枪、他从墨西哥人手中抢来的手枪、散弹枪,还是杀手御用的宰杀牛羊专用的喷气枪,枪作为影片的重要道具不仅对故事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也包含着一种象征含义。影片第一次出现枪支在开头的第一个场景,警察押送杀手上警车后给了气枪一个特写,此后气枪承担影片的重要角色数次出现,杀手用气枪射杀了相关的、不相关的人物,并且通过气枪塑造出一个怪异、荒诞的杀手形象。第二次出现便是牛仔的远程涉枪,他因为要捕捉羚羊才误撞见墨西哥人犯罪现场,偶然得到装满美元的箱子,从此踏上了因为一己私欲而被追杀的路途。在接着片中几次对峙的过程,枪都贯穿出现,约翰·韦恩曾经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在西部片中,牛仔可以没有表情不说话,但是枪却不能不响”,这直接说明了枪对于西部片的作用以及对观众们的吸引力,对于多数人而言,枪是人们内心脆弱心理的屏障,是克服心理障碍、释放欲望的工具。牛仔因为手持枪支才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杀手因为有枪才能够视人命如草菅,老警长因为有了枪才能构成所谓的权威。

3.汽车旅馆。汽车旅馆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年代出现在加州,随着60年代汽车的普及,7/80年代后汽车旅馆逐渐成为美国西部的重要标识。汽车旅馆与一般旅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汽车旅馆提供的停车位与房间相连,门前设置停车位,强调了汽车的重要性,因此便捷性、流动性是汽车旅馆最重要特点,这也是一般旅店无法比拟的。影片将三场最紧张激烈的戏都安排在汽车旅馆而不是别的地方,是因为汽车旅店更能契合主角牛仔的心理,他需要一个在被追暗杀时随时随地可以抽身逃离的地方,从他选择旅馆的格局(特别是第一家)也可以看出他的用意,他能通过窗帘缝随时随地掌握这个环境的情况。郑君里曾说:“恰当的环境、正确的场景就改变了整个一场戏,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了,所以戏的提高往往开花结果在场景的选择上。”这三个场景的设定和整部影片的风格融为一体,让观众觉得就应该是汽车旅馆,换成其它场景都会缺少了那个年代的氛围。

对《老无所依》片名及主题的理解

关于影片的主题,很难给出清晰明确的结论,每个人对他的解读各不相同。科恩兄弟在主题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部想要表现 “人类任何想要驾驭强悍命运的举动都会显得徒劳无功”这样一个关于现代人遭遇的后现代性危机的影片,他认为该片隐喻了人类的生存悲剧,故事由牛仔的欲望开端,结局是他在自己的欲望中毙命,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人对命运的挣扎变得荒谬而充满悲剧性。还有人认为影片表现了法律与道德不再重要,正义与公理归于虚无,个体逃脱不了命运的嘲讽和玩弄,反映了人类的渺小和现实的无常,对应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怀疑主义”心态和存在主义思想。很多人解读说,《老无所依》这个片名已经说明影片的主题是传统道义和善良逐渐被淡忘,社会价值更多被与日俱增的以暴力为形式的利益争夺所代替等,其实并不尽然,这是基于中文片名做出的直白解读,是挟带中国人的思维去思考这个片子。“no country for old man”可以理解为没有适合老人的天地,因为他们(片中另有两个老人都和老警长一样)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说的比想的多,想的比做的多;只会躺在以前的功德簿上喋喋不休,感慨时不我与,徒之奈何;一边缅怀父辈们的光荣岁月,一边深感现实中老无所依的悲哀。所以在追查牛仔这一路上,老警长缩手缩脚、犹犹豫豫,始终都落后杀手一步,他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追上杀手,解救牛仔,但是他总是没有用尽全力去追捕。甚至在最后一刻看到杀手不见了反而舒了一口气,看到地上的螺丝又怅然若失,正是他的老迈和无能在间接地纵容惨案的发生。他什么都没有做,除了喋喋不休、佯装尽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虽然他是一个老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警察。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猜你喜欢
汽车旅馆气枪西部片
对探究活动学生突发性问题的思考
通马桶神器
水库气枪震源不同组合激发效率的对比研究
试论意大利西部片对好莱坞西部片的超越
——从莱昂内与《镖客三部曲》谈起
行走的旅馆
西部片里的那些事儿
西部片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