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宋词中雨的描写艺术

2016-11-21 16:44□闫
剑南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雨景唐诗宋词秋雨

□闫 婧



浅谈唐诗宋词中雨的描写艺术

□闫婧

雨可以替诗人表达感情,同时也是一种诗意人生意境的追求。而在唐诗宋词中不同对雨的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当时不同的心境,为世人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艺术财富。

雨景常出现在迁客骚人的笔下,而雨就更为文人墨客们所乐于吟咏。而雨这种元素在唐诗宋词之中也经常作为写作的对象。无论是小雨淅沥,还是暴雨倾盆,也无论是春雨、夏雨又或是秋雨、冬雨,雨拥有的太多不同的姿态。同时在不同人的眼中,不同的时间,经历过不同的事件之后,再去看待这些雨,那么最终,也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境,最终,才能呈现出关于雨精彩纷呈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一、饱含韵味之雨

(一)禅雨

佛家修禅,是通过一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在结合本身对于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经历,最终形成了禅悟。诗人对于权力欲望的渴望被雨的清凉所洗净,诗人在雨中,静观、沉思,然而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诗是在苏轼贬居黄州时所创作的,苏轼在文学诗词方面不论是在世还是身后都具有非常耀眼的成就,然而实际上其官场之路简直是坎坷不已,数次被贬。而正是在这多少次大起大落之后,禅悟也就渐渐形成:无论是自然界的阴晴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很好的体现出他这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和强大。

(二)喜雨

雨水滋润万物,所以对于“喜雨”的描写还是非常多的。而这方面的作品大都体现着一种轻快愉悦的情绪: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润如酥”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对这小雨的描写,最重要的也同时体现出了作者自身对于此小雨的喜爱之情。而随着这春雨的降临,雨水更是带来了“润”这样一种效果,作用在植物、生物乃至万物之上,不仅为生命的生长提供养分,更为重要的是净化了人的内心。

同时还有十分出名的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除了表达对于春雨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赞美,“润物无声”,一方面是肯定春雨所带来的贡献,更从侧面衬托出雨的高洁而不求名字,只是在默默间为这世人作出贡献。

(三)苦雨

当然,不同的人看待雨,最终所产生的心情自然也一定是不同的,我们的南唐后主李煜,虽然贵为皇帝,不过最终也只是一个被人破国了的皇帝,沦为阶下囚,郁郁而终。所以在其后期大部分创作的词中,不管看什么都是悲从中来,即便是之前那么多人如此喜爱的雨景,也是如此。比如在《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惨”。愁苦之情,再加上雨水的绵延不绝,所谓“罗衾不耐五更寒”并非是雨水落下而温度降低,只不过是自身的心态已然是凄苦而近乎绝望了。

(四)雅雨

世人喜雅,尤诗词者更甚。而在写雨的方面,更加喜欢用一种雅致的方式去进行相应的描写,通过雨水的洗礼,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生化,从而最终体现出一种远离喧嚣的闲适意境,不论最终表现的情绪是悲是喜,雅致的姿态是一定必不可少的。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本身也不过是韦应物在外触景生情而做的一首小诗,而景致也没有什么非常特殊的地方,无非就都是一些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但是最后两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而正是通过对于雨景、雨境的描写和运用,才将内容生活到了一种表露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的新高度。

二、饱含意蕴深情之雨

随着人们经历的事件不同,雨景同样也会伴随着带来非常深厚的感情。

(一)对感情的重视以及喜悦回忆

众多诗人词人们大多都是感情丰富之人,这里面有依依惜别的友情,如王维在《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处的细雨,便赋予了无限的不舍以及对回忆的憧憬和对未来的难以预期。淅淅沥沥的小雨最终更加衬托出与那种离别的不舍和感情之厚重,似乎是每一滴雨水就是一份情感的寄托。

而这世上,最深刻的,大概还是爱情,情之一字,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不少诗人在爱情的描述之中进行雨的描写,也是极具艺术气息的。比如这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过绵绵细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及两人见面后的憧憬。

(二)有情人却难执手偕老,尽诉凄苦

而在李清照的笔下:“昨夜雨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幕幕的雨景,只能让其想到无限的悲意。凄婉和哀伤,都随着雨水的落下,将那些点点滴滴都不断回忆起,锤击着其脆弱不堪的内心,难以自已。

这种凄惋苍凉的情怀也曾被另一位女子写得一字一泪,如泣如诉,她就是陆游之前妻唐婉。其《钗头凤》中:“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一切对于阴雨的描写最终渲染到了整个环境之中,悲雨、凄雨都仿佛在无声的控诉对于封建礼教的愤恨之情。

三、耐人寻味的择时之雨

不同的季节,相应的雨,给人们带来的思绪也是不同的。

(一)春雨

有很多诗词所描绘的都是春季的雨景,但最终所表达的感情方向不同,其呈现的艺术气息也并不一定具有季节性,而春雨之美在杜牧的《江南春》中就被描绘到了极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然这之中少不了对于历史的缅怀,但是毫无疑问这区区四句,已将美丽的江南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千里莺啼”、“水村山郭”,这一切的景致都沉浸在绵绵春雨之中,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如诗如画。

(二)夏雨

若说春雨是诗人词人们的最宠,而夏雨则也不失韵味。如欧阳修《临江仙》中:“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春雨美则美矣,然在此处,轻雷合上夏雨,将这种飘然而至、倏尔而逝的夏日雨景,也同样刻划得十分细腻美丽。

(三)秋雨

甚至只是说到秋季,不免就会有一些悲凉、落寞等词语就会很容易的从脑海中浮现出来,更何况这清冷深秋中还夹杂着绵绵细雨,毫无疑问是会让人觉得更加凄苦。而柳永的《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则是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么一种情怀。

柳永在作词时身处异乡,并且因其多年以来的自身遭遇和郁郁不得志使得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凄凉乃至悲愤的情绪,而这一切的情绪都仿佛渐渐化作了这绵绵秋雨,如同一根根细细的银针,扎在了心里。以“暮雨洒江天”作为开头,是对秋雨的描写,也为整篇词定下了基调,一切的景物,霜风、关河、长江、流水,苒苒物华休,都在这漫天秋雨之下,不得不变得更为萧索而感伤。

(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
雨景唐诗宋词秋雨
补唐诗宋词组佳句
秋雨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秋雨
看雨景
秋雨
雨停了
大雨之夜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唐诗宋词里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