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浅析

2016-11-22 11:43吴梦婷
今传媒 2016年10期
关键词:假新闻

吴梦婷?

摘 要: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媒体的系列行为直接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不断滋生,所以对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研究很有必要。在“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中,媒体求快求新、把关弱化、对新闻人物标签化、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促使了该事件的广泛传播,媒体要进行深刻的反省,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及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积极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

关键词:反转新闻;假新闻;上海女逃离江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022-0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渐渐模糊,全民参与传播且媒体个性化突出,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交互性加强,受众有了更为广泛的发言机制,对信息的反馈更为实时。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 由于媒体的某些不当行为致使反转新闻不断增多,影响着媒体自身的形象,危害了网络秩序和社会发展,因此,媒体在加快步伐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要及时的进行反思,采取措施规避反转新闻的产生。就在2016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上海女逃离江西”的假新闻事件中,大部分媒体充当了此事的助推者,让该事件大面积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以此事件为例,分析反转新闻中媒体系列行为的具体体现及应对措施。

一、事件发生初期媒体的行为体现

2016年2月6日,一名网民在上海篙笆社区发帖《有点想分手了……》,写到自己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到而逃离。年关之际,该文迅速引起该论坛网友热烈讨论,随后被新浪微博网友、各大微博认证媒体竞相转载,登上了微博话题热搜榜;之后登上腾讯、凤凰等各大国内新闻媒体,至此,一篇网帖华丽转身成新闻。

因此事涉及婚恋观、城乡差异乃至“地域歧视”等热门话题,因此关注度极高。事件发生后,网友针对此事的讨论持续发酵,对此,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其中就有《人民日报》的《农村,说声爱你太沉重》;光明网的《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法制晚报》的《城市女和农村男故事背后的隐喻》等。在没有考察新闻事件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如此多的媒体参与到此事的传播与讨论之中,从这一阶段中可以看出,一篇地方性虚假网帖能传播开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与媒体的失范行为息息相关。

(一)媒体将新闻人物标签化

标签化新闻极易产生刻板印象,一些媒体在新闻写作和传播过程中,为使自己发布的信息在海量信息中得以突出,有意无意的将各种标签应用其中,这种对新闻对象的标签化媒介形象,很大可能会演变为受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媒介形象的不断重复和媒介文本的传播也会强化受众对人物、事件的刻板印象。就事件本身而言,因其包含“孔雀女”“凤凰男”“城市人”“农村人”等一些标签和刻板印象,更能够吸引受众对新闻双方当事人加以评论。在媒体的标签化中,“凤凰男”往往让人联想到自私小气,“孔雀女”则代表着爱慕虚荣,标签是片面的,它把“个性”归为了“共性”,无法正确反应社会现实,影响了公众对新闻对象客观、公正的认知,反而让事件愈演愈烈。

(二)部分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

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部分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出于对利益的追逐而出现各种有违职业道德及原则底线的问题,一是表现为存在着简单复制粘贴后随即发表的行为,受众可以看到大量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新闻报道;二是表现为有些网络媒体工作人员趁机将“上海女逃离江西”炒作成热点新闻,不求真实只求轰动效应,让这个事件更趋于娱乐化,降低了网络媒体的严肃性和公信力。目前我国各类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缺失,而多数网络媒体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主要表现为追求高点击率,在忽视事件真实的情况下炒作事件,甚至出现与专业素养相悖的抄袭行为,直接促使了虚假信息和虚假新闻的产生。

(三)媒体信息把关不强

新媒体时代下,传播主体多元化,网络论坛、网络微博、微信等成了掀起新闻话题的主要阵地,对媒体的把关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显然,信息把关的不强造成了网上不实言论的自由、广泛传播,是反转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整个新闻事件仅来自于一篇地方性社区的网帖,信源单一,且网络社区里网帖的真实性是很难保障的,发帖人真实的意图很难知晓,但是在这次的事件中,参与其中的任何一家媒体编辑都没有追溯帖子背后发帖人的真实意图,没有对网帖进行严格的审核就随意转发甚至评论,就使其以新闻的方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着部分公信力较高的传统媒体加入,这篇假新闻一瞬间就成了热门话题。

(四)媒体求新求快,而忽视求真求实

新媒体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迅速,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来,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得其事事求快求新,在此次事件中,无论是对此事的新闻报道还是对新闻评论都迅速的大量的呈现在公众的眼前,片面的求新求快使媒体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在没有对新闻当事人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发稿,为了蹭热度而纷纷转载评论未经核实的事情,都希望在热点话题中抢占先机,积极推动着舆情的升温,这种迅速致使新闻二次核审的难度加大,且这些报道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浮于新闻表面,而并非深入报道。

二、真相揭晓后媒体的防范措施

2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是假新闻。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人不是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春节期间根本没去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实际上与发帖者素不相识。至此,“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被证实为一场网络恶作剧。

真相揭晓后,一部分人认为可以抛开此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去研究其所反映的贫富差距、地域歧视等问题,有微信公众号发帖《我情愿相信“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内容是真实的》,这种观点并不值得认同,建在虚假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并非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使受众缺乏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对此,媒体应该用正确的舆论反映出事物的真相、营造出和谐的环境,而不应片面地一味报道事件表面呈现的矛盾。所幸的是,在真相揭露后,大部分参与其中的各大媒体并没有回避真相,而是积极更正言论,将之前的一些社评已从网络上移除。从整个事件的发生到结束,无疑给了参与其中将假当真、自摆乌龙的众多媒体以深刻的教训。如何避免此种失范行为,减轻失范行为带给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媒体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做好对新闻的把关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不管媒介怎样变化,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媒体不能一味的求快求新,要在坚持原有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制高点上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诚然,“时评”作为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要求“因时而评”,但也不能因为“时”而丢掉了其他东西,否则只会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受众、危害社会,在兼顾速度的同时,新闻评论更应以新闻的真实性为重中之重。在大数据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一般受众难以对信息的真实性加以准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要媒体担起社会责任,对事件进行深入的采访和调查,提高发现真相的能力,为受众对信息的真实性加以正确的判断,做好对新闻的把关,单纯的盲目的求快对媒体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实的深刻的新闻才能为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分。

(二)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培养职业精神

国内的网络媒体由于其先天的技术优势在传媒市场里面发展势头迅猛,然而虽然许多网站获得了登载新闻的许可证,但仍没有新闻采访权和自己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通过第一手可靠材料原创的新闻信息资源少之又少,加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十分必要,网络媒体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只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要以更加务实理性的姿态介入新闻事件, 不要受公众舆论的影响先入为主,也不要一味的盲目跟风。如果自身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追寻事件真相,就会使整个事件越来越偏向“虚假”的一方发展,而事实就会被虚假掩盖难以浮现于大众眼前。因此,网络媒体要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态度面对受众,要加强自身的自律,培养职业精神,让理性客观的声音在社会上广范围传播。

(三)传统媒体应对舆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传统主流媒体要承担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较网络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更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在新闻反转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施展环境监测和社会守望的功能,一方面要发挥自己传统的优势,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保证新闻信息的透明度,打造自身的公信力,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把握舆论主动权,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及尊重满足受众的需求,充分研究、准确把握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结合网络媒体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公民正确使用网络,帮助公民厘清面对网络上呈现的社会问题产生的各种疑惑,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三、结 语

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世界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常常让人摸不清头脑,但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新闻都必须是真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得以存在的根本,作为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次的“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将媒体的系列不当行为暴露无疑,在众多媒体都竞相报道此事件的情况下,澎湃新闻做到了不跟风且对此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媒体该有的专业态度,这是各媒体应当学习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坚持客观、平衡、独立的行为准则,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做好新闻的把关,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及对虚假新闻的舆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让反转新闻无从发生。

参考文献:

[1] 澎湃新闻.“上海女孩逃离江西”是假的!女子不愿随丈夫回老家发帖宣泄。http://chuansong.me/n/2447536,2016-2-21.

[2] 尹廷伊,杨思文.从“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看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和防范[J].新闻研究导刊,2016(5).

[3] 鱼震海.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失范行为的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3(8).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假新闻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容易相信假新闻 可能是因为人们懒得思考
要治“假新闻”真的不容易
大马讨论《反假新闻法》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德国假新闻泛滥,政府拟立法打击
探究互联网时代假新闻的特点
马其顿 韦莱斯靠炮制假新闻获利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