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东亚价值观”

2016-11-22 13:14
今传媒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理性

大约1个月前,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一家“汉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一层大厅放了一棵“汉字树”,上面挂着808个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同样是汉字,在越南,有新年求汉字祈福的习惯;在马来西亚,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汉字。某种程度上,汉字这一符号,象征了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血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乃至民族记忆,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近代以来,整个东亚无一例外地被“抛入”了全球化、现代化进程,我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蜕变和重生。值得欣慰的是,在西方,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世界正在趋向分散,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导致这种悲观主义观点蔓延之时,在东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与日本韩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度过了“黄金二十年”,合作得到长足发展,经贸关系令人瞩目。东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发展成果,也展望着共同的复兴前景,这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正是这样的“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有可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相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容”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基础。我们相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对话”应是这种价值观的选择。我们相信,“智者务实,愚者争鸣”,“共赢”应是这种价值观的追求。即便南海有波澜,朝鲜半岛有阴霾,即便要面对种种分歧和问题,但秉持这样的共同价值,东亚各国一定能同舟共济、扬帆向前。

如何推动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评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在未来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如杨振武社长所言,“为推动国家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的正能量”。

提供这种正能量,媒体评论可以秉持三个原则。

第一,以媒体理性推动国家理性。媒体评论不能回避问题,但也不能激化问题,我们应该也完全能够超越一时一地的纠葛,以舆论的力量,助推国家间超越分歧、求得共识。

第二,以媒体态度引领公众态度。在各种具体事务中,以客观、冷静、理性的视角去观察与思考。现实中,民粹主义可能成为妨碍东亚携手的阻碍性力量,媒体评论员尤须警惕这样的破坏性因素。

第三,以媒体价值塑造区域价值。我们可以携手努力,在塑造我们的共同价值之时,谋求更大的“亚洲话语权”。

我们身处的东亚,在世界版图中有着标志性意义。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极。在西方现代化话语、全球性体系之下,东亚曾一度衰落。但从“大西洋世纪”转向“太平洋世纪”的过程中,东亚有必要也有可能完成一次整体性的复兴。这样的复兴,不仅能让这里成为世界新的增长极,更可以成为新的思想极。期待我们以独特的亚洲智慧,为日益分裂对抗的世界,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东亚共同体理性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学霸“三小只”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