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会倾听在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6-11-22 03:44史海蓉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倾听引导中学语文

史海蓉

【摘要】倾听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行为姿态,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懒得去动脑筋思考,老师就需要用各种方式去“催动”学生。语文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文本信息,科学、合理、适量的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语文来说,阅读能力和倾听能力同等重要。学习语文,阅读是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听的内容里。

【关键词】中学语文 引导 倾听

一、以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倾听

你若倾听,花自盛开,你如倾听,知识自来。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晚年的时候声望很高,拥有上千名学生。一天,这位两鬓花白的老者蹒跚着走进课堂,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纸张。他对学生说:“这堂课你们不要忙着记笔记,凡是认真听讲的人,课后我都会发一份笔记。一定要认真听讲,这堂课很有价值!” 学生们听到这番话,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专心听讲。但没过多久就有人自作聪明——反正课后老师要发笔记,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听讲呢?于是开起了小差。临近下课时,这些学生觉得并没听到什么至理名言,不禁怀疑起来:这不过是一堂普通的课,老师为什么说它很有价值呢?

课讲完了,阿那克西米尼将那摞纸一一发给每位学生。领到纸张后,学生们都惊叫起来:“怎么是几张白纸呀!”阿那克西米尼笑着说:“是的,我的确说过要发笔记,但我还说过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如果你们刚才认真听讲了,那么请将在课堂上所听到的内容全部写在纸上,这不就等于我送你们笔记了嘛。至于那些没有认真听讲的人,我并没有答应要送他们笔记,所以只能送白纸!”

学生们无言以对。有人懊悔刚才听讲心不在焉,面对白纸不知该写什么;也有人快速地将所记住的内容写在白纸上。后来,只有一位学生几乎一字不落地写下了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他就是阿那克西米尼最得意的学生,日后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西米尼满意地把毕达哥拉斯的笔记贴在墙上,大声说:“现在,大家还怀疑这堂课的价值吗?”

阿那克西米尼一贯主张,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倾听。只有乐于并善于倾听,才可能成为知识的富翁,而那些不愿意倾听的人,其实是在拒绝接受财富,终将沦为知识的穷人。

比如在老师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紫藤萝瀑布》等文章的时候,让会朗读的学生声情并茂的轮流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感悟文中的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具有的特点与美,而其他同学可以跟随学生读课文的节奏,快速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大意做一个自己的概括,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克服在阅读时产生的疑惑和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的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做到“听”、“读”互补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能提升学生在解答考试试题的阅读速度。

二、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倾听

首先语言表达要美,这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和必备条件。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当、准确鲜明、简洁明了、富于逻辑性。其次,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在对文学作品的美读、描述、点拨中,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视觉语言来强化听觉语言的形象性,就是说,要利用眼神、面部线条、手势、体势乃至简笔画、图片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立体感。第三,语言要有情感性,饱含热情的教育口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阳光雨露,使他振奋,促其奋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语言枯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欢快的情感,不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难以收到上佳的倾听训练效果。第四,语言要有音乐美,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而发声琅琅、音色清和、质地纯正,情韵俱出,具有听觉美。再加上停顿的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倾听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要有倾听理论的指导。难以设想,一个听说理论匮乏、倾听技巧拙劣的语文教师能进行很好的倾听训练。这样的教师,在实践中不能理解倾听教学的实质性要求,总是在形式上花力气,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进行倾听理论的积累和学习,尽管现实当中倾听理论和倾听教材都比较缺乏,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做好倾听的打算,并且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我们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然后要有一定的演讲技巧。这是为驾驭倾听课堂而备的。有时候,老师总要运用一些方法去想办法和学生接近,激发他们的情绪,引发他们联想,使得训练能够进行下去。这些方法包括:趋同法、求异法、对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问法等。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语境、对象等,选择恰当的手法,扣击学生的心扉,震撼学生的灵魂,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愿意、乐于进行倾听训练,争取最好的倾听效果。

三、以生为本,探究学习发展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这样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聆听训练中我们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们古人在谈到良好的教育时会提到一个词——“春风化雨”,而“春风化雨总关情”,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同时课堂也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学会倾听我们一定可以收到学生充满真情的回报。 学会了倾听,知识之花将开在学生的心田 。

【参考文献】

[1]龚海燕.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问题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

[2]史金榜. 教学倾听艺术[D].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3]张跃峰. 独辟蹊径 拨动“倾听”心弦[J]. 语文教学之友, 2013(3):19-19.

猜你喜欢
倾听引导中学语文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