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探讨

2016-11-22 03:50刘姗张清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价值

刘姗+++张清芳

【摘要】从目前的中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时仅仅停留在介绍数学家的故事的层面上,很少从价值的角度挖掘数学史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 中学数学 价值

1 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已经察觉到数学史教育在教学方面有着无法缺少的位置。“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被看成一种根本思想,在新课标中呈现出来。

我国学者郑玲艳在文章中重点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相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尝试。该作者认为如何将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将数学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运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约和影响中学数学教育、数学文化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虽然数学史教育在中学数学课堂中也有一些应用,但是必须认识到,数学史教育与中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还没有达到高效,因此,本文针对数学史教育在中学数学课堂的使用现状,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师教育学生学双赢的目的。

2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课堂的价值探讨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价值观,特别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充分挖掘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文化价值成了数学史教育的一项重任。本文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

2.1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史中存在着大量的思想方法,通过这些思想方法,我们能够看到数学产生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活生生的数学发现。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九年级教材中概率的相关知识,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实验法。课本上在讲解随机事件时,通常以教师口头叙述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就与数学的思想方法脱离了。实验法在数学史中的思想方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实验法也是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学家可以通过这种实验法来发现数学中的一些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一些联系,这种方法看起来也具有直观的特点,一般人很容易理解这种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法的运用。

当然实验法只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通过数学史在数学课堂的运用,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法、归纳总结、类比等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掌握,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有一个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数学历史名题的介绍,例如古希腊伊利亚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芝诺提出了四个悖论,其中有一个悖论叫“龟兔赛跑”问题。“阿基里斯是希腊长跑名将,乌龟和阿基里斯赛跑。龟在前100米,两者同时起跑。阿基里斯的速度是龟的10倍,能否追上龟?”这类问题就是为了给学生灌输“无穷小”极限的思想,出现“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结果,这就是无穷小极限思想的运用。然而教师往往将这类问题视而不见。

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运用数学名题进行教学的机会;通过数学名题进行数学史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数学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从另一层面讲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尺规作图时,可以讲解“古希腊几何三大作图难题”;在讲解等比数列或者幂的内容时,可以介绍“棋盘上的赏赐”等数学名题。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当前我国很多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甚至是很被动的!美国数学家魏尔德认为数学课堂上只强调数学的技术是不够的,要使学生被数学所吸引,一定要运用数学历史知识。在魏尔德看来,数学史素养对于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而言是不可缺的。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使其中一些人为之奋斗终身,数学史教育是非常有效,恐怕也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教材有关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知识,不能仅仅是教师在黑板上一个人讲,教师除了应该讲勾股定理的理论知识讲清楚,还应该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讲讲勾股定理的起源,涉及到的名人故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等等。不能将勾股定理与丰富的数学史割裂开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将数学史的文化价值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画图等方式自己来验证勾股定理的证明构成,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印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当中科研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3 数学史教育的应对策略

数学史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数学史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是数学课堂出发,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

3.1更新教学观念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是实施者和主导者,是数学课堂实现高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数学史教育的目标,数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观念层面。明确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而不是仅仅授予某些孤立的片面的知识,从而造成数学焦虑和数学厌恶。第二,知识层面。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深层次的了解数学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第三,行为层面。教师的言行是初中生争相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

3.2重视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的存在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数学史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所以数学史教育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新颖活泼吸引人的数学文化活动,让学生变得好学,爱学、会学。只有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文化活动,积极主动去学习数学史及数学文化,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数学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玲艳.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徐冠中. 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文化价值[D]. 重庆:西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数学史中学数学价值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