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的基本策略

2016-11-22 04:35司媛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中国梦中学生

司媛媛

【摘要】只有让青少年有了“中国梦”信念,才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发展。思想品德课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就要紧扣共筑“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立足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交流,发挥教育功能独具匠心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自强不息,不懈努力。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品德课 中学生 策略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中国梦”,就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中国梦”内化于学生心中,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梦”的深入学习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学教育实际,探索出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引入时政热点,挖掘教材基础知识

共筑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主流。思想品德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目标是要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关注社会以及国家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就要进行时政教育,即在教材中引入“中国梦”这一时政热点,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国梦”的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了解、走进“中国梦”。

(一)引入时政热点

引入“中国梦”这一时政热点,就是在课堂上由学生快速、有效、生动地展示有关“中国梦”的时政资料,打破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大包大揽整理展示时政资料,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新闻发布会形式搜集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是什么?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是什么?再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由全班同学评出最佳新闻发言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展示能力。

(二)深入挖掘基础知识

深入挖掘“中国梦”的基础知识,首先联系思想品德教材中与“中国梦”相关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涉及“中国梦”的基础知识较多,如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民族精神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理想的含义、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等等。

深入挖掘“中国梦”的基础知识,还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中国梦”是以中国近代史为发展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这就需要将思想品德教材和历史教材相联系,从历史教材中选取适当的史料加以讲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铺垫有关“中国梦”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实际生活

“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公益事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就要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立足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中国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认识到怎样实现“中国梦”,进而形成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各项能力。

感悟“中国梦”,不是给学生空讲大道理,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入家庭,走近社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生活的变化。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中国梦”与自己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如指导学生开展“家乡新变化”“晒晒家里的老照片”等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梦”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能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感受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感悟“中国梦”,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不是代替学生规划人生,而是学生去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和优秀榜样。使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追梦故事中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认识到“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感悟“中国梦”,不是向学生灌输团结的重要性,而是要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和合作学习中,感受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集体的思潮下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更加出色地发表观点和展现个性。游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三、深化情感交流,搭建沟通桥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情感共鸣,召唤着中华儿女团结携手奋力向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寻求情感共鸣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加倍地学习。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师就要注重情感教育,深化情感交流,唤起情感共鸣,搭建沟通桥梁 ,使“中国梦”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

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敞开心扉,交流彼此对梦想的体会,从而实现情感共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众多的家庭梦构成了华夏儿女的中国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和父母一起回忆过去,畅想未来的幸福生活,并在课堂上分享幸福。这种形式可以拉近父母和子女的距离,加强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信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梦和“中国梦”的密切关系,实现家庭梦进而构架“中国梦”。

策略来源于生活,所以也是要不断与时俱进的。而且,将“中国梦”教育纳入中学思想品德课不仅需要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努力,更是所有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孙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汪凤炎:《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中国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