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滋味

2016-11-23 07:31徐国玺
现代苏州 2016年25期
关键词:茶汤禅师茶文化

茶禅滋味

徐国玺 研究中华茶席文化十五年,在中国古典文献里爬梳茶文化,挖掘历代传统思想里的茶道。

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茶本是茶、禅即是禅。一杯透亮的茶感动着自己,也感动了别人。藉茶悟禅是茶禅,说禅论茶是禅茶。茶禅是中国平实的生活方式,给人快乐与心的自在。

茶禅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48年)的晋代,《晋书·艺术传、博物志》晋代已开始了饮茶论道吟诗之风,这就是生活美学。释道悦《续高僧传》记载 :晋代高僧曾于江西庐山东林寺与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禅者可以在心灵的空间里安静的享有当下,茶文化里的一份悠闲,带给社会正面能量。

《晋书·艺术传》〈卷九十五〉云:单道开,敦煌人也。常衣粗襜,或赠以缯服,皆不着。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于房内造重阁,高八九尺,上编管为禅室,常坐其中,……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而已,自云能疗目疾,就疗者颇验,视其行动,状若有神。晋代僧人认为茶有助于参禅、打坐、冥想,单道开在昭德寺修行,藉由茶苏的隽永,防止睡眠提振精神,禅发展到现代已由茶效进入心灵的层面,茶不完全是为了去病疗苦的形式。

中国禅文化是茶文化里的一枝奇葩,五宗用功的法门,分别有临济喝、默照观、云门饼、法眼照、沩山悟,种种法皆可发聋振聩都是茶禅契理的宝贝。禅门打坐时所使用的数息、观息、动中禅、吃茶都是千年民族的智慧。唐代《陆羽茶经·六之饮》云 :“荡昏寐,饮之以茶。”当时唐朝裴汶〈茶述〉云 :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茶已经与禅文化开始结合了,如此的认知让民族自信有了实践的力量。唐朝诗僧 皎然、开元时期“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开悟的人游走在茶禅“冲澹虚一”的情境里自在且详和。春秋孔门的儒教精髓传至孟子以后便失传了,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禅门发明了心地之学,得到禅宗修行“反闻自性”的心法,使得不易解的儒道之学得以诠释。

现代茶禅的品茗会上,仍延用请师上座说法的仪轨。唐代百丈禅师所制定的《百丈清规·住持章第五》记载 :新命茶汤、受两序勤旧煎点、挂真举哀奠茶汤、对灵小参奠茶汤等,宋代《禅苑清规》中更明文规定丛林禅七及其次第请师上堂茶礼,成为今日寺院丛林里每日的五堂功课,五堂皆为了制心得禅,得禅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赵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几度黄昏阵。”通过饮茶感悟禅的加持力,也使得内心世界变的更美好。《五灯会元·卷四》记载 :赵州从念禅师“吃茶去”的典故,“吃茶去!”的大义是要告知众人,心原是妄、知心如幻、如如不动的真心是禅的体用。喝茶悟禅,令心全盘的了解生命大义,一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未来,也带给别人幸福,从念禅师被尊为中国茶禅袓师。又《五灯会元·卷九》记录,禅家风范乃饭后三碗茶,茶禅以“韵高致静”作为内涵,独饮得“虚静恬澹”的闲然禅乐。

宋朝《法演禅师语录》记载 :结夏上堂,僧问:如何是白云境?师云:七重山锁潺湲水。学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来千去万。学云: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又若何? 师云:面赤不如语直。乃云:此夏居白云,禅人偶聚会。三月九旬中,尊卑相倚赖。粥饭与茶汤,精麁随忍耐。逐意习经书,任运行三昧。彼此出家儿,放教肚皮大。宋代茶禅进一步发展为高度的山中无岁月、安详、静谧的“一味”内涵,与茶性的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结合,实是人间一股清流。

茶有清和之气,香韵高远,茶渣化做春泥更护花,其中有着自我的庄严。生命永续的源头活水都源于灵魂深处的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茶汤禅师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一字蚀骨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