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语病 修改须留意

2016-11-23 23:34何明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病例句谓语

何明艳

在修改病句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病。如果我们能注意和掌握这些语病特征,就能慧眼识语病。

1.要留意出现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的句子。

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因为宾语较长,所以命题者会故意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例如,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

例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这一句子中,谓语动词“进入”带了一个很长的宾语,结果命题者故意把宾语部分的中心词丢掉了。应在句末添上“的时代”。

2.要留意出现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因为用了介宾短语,而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这是命题者常设的迷惑点。

例句: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该题滥用连词“由于”而淹没了句子的主语,应删去“由于”或者“使得”。

注意: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带的宾语较长,命题者便故意丢掉宾语中心词,使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因为用了介词结构“从……中”,从而隐藏了主语,使句子成分残缺,应去掉“从”和“中”。

3.要留意出现表“设法阻止”意思一类词的句子。

有一些词,譬如“避免”“防止”“忌”等,本身就有“设法阻止”之意,其后加上否定词,结果把句子的意思说反了。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这一句中“防止”有“预先设法阻止”之意,后面又加上否定词“不”,结果把意思说反。应删去“不”字。

4.要留意反问句中出现否定词的句子。

若反问句中出现了否定词,要注意是否表肯定的反问句成了否定的意思,表否定的反问句成了肯定的意思。

例句: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该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这一肯定的意思,套在反问句式里,结果表否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5.要留意出现表“设法阻止”意思的一类词的句子。

有一些词,譬如“逃逸”、“防止”、“忌”等,本身就有“设法阻止”之意,其后加上否定词,结果把句子的意思说反了。命题者也常用此法设置语病。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这一句中“防止”有“预先设法阻止”之意,后面又加上否定词“不”,结果把意思说反了。应删去“不”字。

6.要留意出现双提(单提)词与单承(双承)词的句子。

有些句子中,前面有“能否”“是否”“要不要”等表双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能”“否”等单承的词:或者前面是表单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表双承的词,结果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置的语病。

例句:我们能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前面有“能不能”表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是单承,前后不一致,导致产生语病。

例句: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这一句中前面有表双提的“高低”一词,后面对应的是单承,表面看前后表达不一,其实储蓄所无论吸储多还是少,都会带来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此句并无语病。

7.要留意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病。

例句: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该句“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三千万元以上”是一个概数,此句是病句。

例句: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该句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应改为几分之几。

8.要留意出现并列短语作成分的句子。

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要防止命题者设置搭配不当的语病。

例句: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这一句的主语是由“消防车”“消防官兵”这一并列短语构成,谓语是“放弃”“坚守”,这两个谓语动词只能与并列短语中的“消防官兵”相搭配,而不能与“消防车”搭配。

9.要留意出现判断词“是”的句子。

若句中出现判断词“是”,往往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就不能乱用判断词“是”。

例句:摆在我们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这一句的主干是“任务是问题”,显然判断不当,可将“任务”去掉。

综上所诉,如果我们能注意和掌握这些语病特征,就能慧眼识语病。不管命题者如何设置障碍,我们也能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语病例句谓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非谓语动词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