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2016-11-24 06:08
苏州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气息江南苏州

荆 歌

才子佳人

荆歌

许风康

许风康书法作品

书法这门艺术,和文学作为艺术,许多时候好像是有一些相似处。那就是,它似乎始终都显得不是那么“纯粹”。我的意思是,它的技术性,在书法艺术家那里,其实往往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换句话说,还是以文学作类比,语言准确,没有病句,不写错字,这固然是一个写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却远不能成就一个好作家。书法也是这样。把字写到一种特别的境界,显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见识、学养、心胸、趣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许多先天和后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像黑暗泥土里那些根须,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沉默着,无声地歌唱着。它们往深处扎,向广阔处伸展。从而令地面上的枝干,越来越粗壮,越来越高大。令叶子肥阔翠绿,令花儿纵情开放,令果实饱满芳香,几乎要压垮了树枝。

我所认识的风康,向来都是言语不多神情儒雅的。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棵安静的树。与他的字比起来,他确实显得过于安静沉默。但是,绿叶红花,却是那么的热烈烂漫。风云过处,更显其健硕;雨露霜雪,反衬其娇美。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风康书法时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惊艳。我呆呆地看着,墨色线条,开合顾盼,叫人流连难去。我所熟悉的汉字,在他的笔下,怎么就能忽然之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娉娉婷婷长袖而善舞?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美感,如春风扑面,如暗香浮动。它的面目,清新脱俗,亲切而又矜持,分明久经沧桑,却又天真无邪。写出这些字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饱读诗书,多近良师益友;他既悲悯人生,又乐观豁达;他淡泊明志,闲看落花;他风雅脱俗,却生机勃勃而食人间烟火。他阅尽人间无数,却无暮气江湖气;他挥洒自如,而不时流露青涩。所以说成就一个人书家气象的,远不是勤学苦练基本功,远不是毕生临池踏遍青山,而有更多更丰富更微妙的东西在左右着他,滋养着他,成全着他。带着他沉默,带着他生长,带着他远行,带着他飞,带着他春风里开花冬夜里寂寞。

风康兄孩提时当过几个月和尚。这段有意思的往事,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司徒庙里的小和尚,暮鼓晨钟,他的心是安静抑或浮躁?他也像一休那样见月流泪想念家中的妈妈吗?他感觉到俗世红尘的异样和遥远了吗?青灯之下,也许他偶然会看到自己的前世来生,然而只是一瞬,他的注意力,便被房梁上的一只壁虎吸引了。

他的老家在苏州城外的光福小镇。那是一个真正山明水秀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安静好古雅。每到春天,梅花便云蒸霞蔚,漫山遍野地开,那就是闻名古今的“香雪海”啊!风康家的老宅,就在小镇临水的地方。小小的院落,粉墙黛瓦,江南到不能再江南。风康对这个地方的爱,常常溢于言表。直到如今,他每年还经常会去光福老宅小住一阵。有次他在老宅里设家宴招待我们。他系上围裙,亲自下厨。红烧老鹅和咸肉菜饭,水平达到大厨级别,令人至今难忘。我知道他的气息与江南、与苏州、与光福,是相通相承的。江南自古而然的文气,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一直都是活着的。生活在苏州真是幸福,经常可以和风康等诸兄弟笔会雅集,喝茶焚香谈书论画,风花雪月时事风云,皆于茶盅酒杯间沉浮明灭。唐祝文周、石田十洲、烟桥瘦鹃,还有风康兄的老师宋季丁,仿佛都笑谈于席间。

光福有个司徒庙,也就是风康兄幼时当过小和尚的地方,寺内有“清、奇、古、怪”四株千年古柏。我每每见到风康,就会想起它们。或者我凡去光福看见这四位仁者,都会联想到风康。风康和风康的书法,与这四株苍古虬曲的巨柏之间,显然是有着隐秘的联系。一样的都在江南的四季里静默,以点、线,以及光影,在天空下朝飞暮卷、游龙舞凤,在时光中书写生命的活力与欢欣。

许风康书法作品

陶花

如果我没有到过江南,如果我也根本不是生活在苏州,那么,在我的想象里,苏州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我的想象里,江南的女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她一定是文文静静的,没有涂脂抹粉,却美丽得让你惊鸿一瞥。与你擦肩而过之后,忍不住要回首看她远去的背影,直到她亭亭消失在古桥的那一头。或者,看她一步步走,最终在飘着白兰花香的小巷口消失。之后,便像一幅清雅之画,像一部唯美之电影,像一首只记得旋律而不知其名的歌曲,一直在你的心头盘旋回荡,数月不去。

哈哈,陶花,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有撑什么油纸伞,也和丁香没有半点儿关系的苏州姑娘。

我认识陶花,并不是因为画画儿。而是去凑热闹,跟着媒体的朋友,去看他们拍摄她现场制作糖果。这话说得好绕弯子啊。简单地说,不就是去看她做糖果嘛!

在一个清静的道观里,她的工作室内,她就像个彩虹魔术师,小半天,就做出了许多既漂亮又好吃的糖果和点心来。牛轧糖、带馅的绿豆糕、芝麻酥等等。拉成条,切成块,裹上美丽的糖纸。

道观里不仅清静,而且有各种美丽的树,美丽的花,以及安安静静的墙壁,和安安静静的太阳。当然陶花虽然忙碌着,她看上去依然是安静的。她的表情,她的笑容,她小巧好看的身体,就是那么的苏州,那么的江南。

她成为白雨斋的入室弟子之后,在绘画上,有了质的飞跃。当然,我觉得,我一向就认为,艺术创作,其实与技术真的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技术只是艺术家的一个旅行工具,一种飞行的方式。技术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的。谁都可以通过刻苦持久的训练而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能够通过技术展现内心的情感与想象,挥发天性中奇异绚丽的审美,飞起来,飘起来,飞舞,飞旋,以长空为舞台,舞之蹈之歌之;以纸为舞台,遨游徜徉,这才是艺术的根本。陶花的花鸟画,在很短的时间内,仿佛是被点燃了,被擦亮了,被插上了翅膀,被醍醐灌顶。它呈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老练,老练而不失天真;一种并非刻意经营的简洁,简洁而丰富;一种自然而然的绚烂,绚烂而清洁。

每次见到陶花,都是看见她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画画儿。她面前的白纸上,开出桃花来,开出杏花李花来,以及白兰花、栀子花、鸢尾花、兰花、梅花、桂花、石榴花,各种花以非常特别的姿态,以似有若无的香气,以及恰到好处的角度和神态,开放出来。

她总是站起来,微笑着叫一声“荆哥哥”,然后继续画。或者,就是拿起她身边放着的柑橘,或者石榴,或者杨梅,递给我吃。言语不多,却是春风拂面。

我喜欢陶花的画。无论线条,还是色彩、构图,都浸透了一种江南女性的温婉。她的每一幅画,其中的气息,都有一种春到最浓处的明媚。那是青春的气息,江南的气息,生命的气息。民间向来传说,唐伯虎画的月亮,是会随着日子的不同而圆缺。而陶花画出来的花儿,则是有生命的,或羞羞答答,或孤傲清冷,或于清风中淡然摇曳,或在艳阳下不要命地怒放。

我看花如我,花看我如花。陶花作画的状态,一定是如此吧。

陶花作品

猜你喜欢
气息江南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自然的气息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