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么情况下必须要用药

2016-11-24 08:43潘琦
大众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糖化胰岛素医生

文◎潘琦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积极治疗,能够更有效地维持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63岁的赵大妈,前阵子确诊得了糖尿病。赵大妈并没有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她便觉得没有必要用药。再加上听说药物有副作用,于是便更不敢用药。

那么,得了糖尿病,究竟应该先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先用药?什么情况下必须要用药呢?无论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糖尿病属于进展性疾病

糖尿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快速升高,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

2007至2008年我国一项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可见糖尿病是十分常见的疾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往往合并多种病理生理缺陷,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早期积极治疗能够更有效维持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所以在诊断糖尿病后应尽早就诊和医生讨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用不用药?看糖化血红蛋白

确诊糖尿病后,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选择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患者最近3个月血糖的整体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低于6.5%。若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一般可以先不用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

若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7.0%,即便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为了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需要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药物;

若糖化血红蛋白已经高于9.0%或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在11.1mmol/L以上时,患者往往会有糖尿病的症状甚至面临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这时往往需要短期的胰岛素治疗,一般使用胰岛素的时间为两周到三个月,至于何时停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生活喜好制定干预方法。

在医生建议下选择药物

糖尿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患者是否肥胖,二甲双胍仍是口服治疗药物的第一选择。除了降低血糖外,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有抗肿瘤等作用。当然任何药物都有相应的禁忌证,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者都不能使用二甲双胍,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阿卡波糖或胰岛素促泌剂。

每种降糖药物有它的特性,药物的选择需要专业的医生综合考虑,切忌听亲朋好友介绍,就盲目期待药物的效果或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糖尿病来袭时,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在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下,定能控制和战胜疾病!

猜你喜欢
糖化胰岛素医生
最美医生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医生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望着路,不想走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