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支点,玩转“自我评价”

2016-11-24 12:33李琰
人力资源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我评价管用企业家

李琰

在形形色色的绩效考评中,让员工“自我评价”绝对是“熊出没”,值得各层面管理者引起注意。纵观我国各类公司、各色HR人等,鲜有能玩转“自我评价”这个百变魔方的。把员工自我评价记入档案玩备查者有之,将自我评价赋以权重直接计入总分与薪酬挂钩玩积分者有之,干脆把员工自我评价公示出去昭告天下玩群众监督者也有之,然并卵。究其原因或许是受了阿Q的影响,员工总是自我评价甚高。你要记入档案,他就要给自己留下光彩的一笔;你要和薪酬挂钩,谁也不愿意和自己的收入过不去;你要掀开面纱,人家就拿出“走自已的路让别人说去”的豪迈……直到前不久,听了一家公司的新玩法,才觉得人家才是找到了支点,真真切切地让“自我评价”成为绩效考核中不一样的焰火,照亮了考评的死角,让HR体验玩嗨了的感觉。

对“自我评价”的见招拆招

讲真,如果去国内任意一家知名搜索引擎搜员工“自我评价”的话,你会得到浩如烟海的范文、方案之类的东西,旨在告诉HR,你们搞的这一套是多么无聊和无用。听闻一家公司的绩效考评搞得真刀真枪,其中,员工最在意也最难下手的居然是“自我评价”这一环,看来,真有人能把“自我评价”玩成绩效考评的重头戏。一探究竟之后,才发现人家的“自我考评”活就活在对员工心理的见招拆招,软对照、硬兑现上。

所谓软对照是,员工自己对自己的考评并不直接计入考评结果,也并不与他人见面,只是把员工的自我考评与上级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或者还有客户考评)做成一个参照系,考评结果几方对照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视为合理波动,但如果有大的差别,比如自己点赞,上级称差,下级言衰,同级认为你弱爆了,那么你的自我评价分数以零分直至负分形式计入考评结果,这叫硬兑现。这样,员工在自我评价之时,就不得不跳出自我感觉良好的圈子,即便是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要从方方面面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去评价自己了,因为即使那样可能分数会低一些,但至少不会是零分,甚至是负分,这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知要管用多少倍。一套管用的制度管住了人性恶,人性善自然就茁壮成长了。听了人家这套办法,不由拍案叫绝,多少HR为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难题,就这样吹弹可破。

别轻易说你都学会了

从事HR这一行,从来就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说,不知德云社的郭德纲可否认同,但至少HR的工作对象是千人千面,多管用的法子,也免不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不然多好的法子你都可能给人家玩残了。就这家玩转了“自我评价”的公司而言,深究细节,最不可不知的是绩效考评参照系得以立足的规则。在上级、同级、下级、自我这四个考评主体中,规则是相互制约,凡有报复性、夸大性评分都可能受到质疑,甚至是约谈。

一杯下午茶,向人家讨教这个秘笈时,人家风资绰约的美女HR不紧不慢地交待:在优、良、一般三个评分区间中,根本就没有差这一项的描述,让所有参加考评方都可做谦谦君子。不但如此,要画地为牢驱赶有打分权的人客观、谨慎用好打分权。在四个考评主体中,如果有一个主体打分与其它主体相差太多,考评系统会自动发出提示函,要求这个考评主体重新评价确认所打出的分数,坚持不变的话,考评系统会自动记录,年内累计达到两次的话会形成邮件发至HR考核专用电邮,HR需对相关考评情况进行深度、具体的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差距过大的特殊情况,直接约谈相关人,或指出员工自我评价中存在的自视过高、过低的问题,或询问管理者对某一部下评价过低、过高的原因,或对给平级评分都过高、过低的人提出警示……

如此一来,HR的工作就都是做在点子上的工作,而且有系统评价预警做参考,自然也就过滤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此一来,这个系统岂不是会很复杂吗?美女HR狡黠一笑,只有优、良、一般这三个评分区间,如果不一致的话,各方面评分的落差可就不是一星半点,这会很复杂吗?原来如此,那么,开发这套考核评价系统会不会很贵呢?小妮子品一口她最爱的黑咖加马卡龙,小脸一绷说,没有计算机前不就有HR这个专业了嘛。看来,一杯咖啡,一次下午茶就想对人家那一整考核体系大起底是办不到的。

简单管用才是王道

人家不教咱就不会,这样的HR得开掉,人家一点咱就开窍,这样的HR才能生存。虽说玩转“自我评价”的这家公司不会没成本、没来由地共享全套考核办法,但既然找到了人家见招拆招的支点,知道用分析比对的办法能够得到尽可能客观的考核结果,那么,实操起来,不管自己的公司是多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把这套考核办法的精髓以最简单管用的办法移植过来,让它在自己的公司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王道。

HR这一行,有相同的道理,却鲜有相同的操作手法,原因就是公司大小、性质、行业等等有太多的千差万别,一个360度绩效考评玩晕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公司。值得欣慰的是,千差万别中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若非公益,所有的企业都有逐利性的本质。

清华大学经管院有这样一个说法,为什么清华经管学院的各类总裁班、企业家班之类的班收费总和北京的房价一样涨涨涨?是因为总裁、企业家们不在乎这点学费还是学费代表一个学校的身价?非也,人家说,不用学费画一条线把大企业家和小商小贩区别开的话,那还能叫总裁班、企业家班吗?清华就是清华,人家调个角度,高收费这事儿都显得高大上了,HR们是不是也该开动开动脑筋,把人性弱点那点事用聪明一点的制度规避掉呢?而且,制度越简单,参与其中的人包括HR自己就越轻松,软件开发成本、人工成本就越低。当然,还必须得管用,不管用的考核制度就像女人淘回来的折扣品,多低的价位都是贵的。回头看看,玩“自我评价”玩得转的这家公司的办法还真不复杂,难就难在取经人对它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上。我也只能帮大家到这了。

猜你喜欢
自我评价管用企业家
神奇!一次施肥管用“一生”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词汇的探索研究
如此妙招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关于铁路减速顶管用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