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农村电商新改革

2016-11-24 13:46曹蓄温
2016年34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互联网

曹蓄温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大事。互联网时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创新力量的推动,“互联网+农业”就是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选取“互联网+农业”下的农村电商改革为视角,探讨我国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

一、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情况

(一)农村电商消费人群特点

1、网购人群偏年轻。目前,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网购消费的主力人群是20-29岁的青年群体。

2、农村手机上网占比高达84.6%。在农村,由于手机的方便性和低成本,使得农村网购市场反而是高增长的市场,反而传统的电脑PC网购占比不如手机高。

3、农村居民网购目的不是买便宜。农村居民网购买的东西主要是用于日常开支、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家电、服装等,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是社保、资金的转存或者水电煤的缴费,是属于购买日常买不到的商品。所以淘宝提供给这些村民的最大价值是买那些买不到的,而不是买便宜的。如果到大城市更要付出交通的费用,这些时间和交通的成本来比较网购的话,网购优势更大。

(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基本包含如下几类:

第一,网上农村贸易市场。通过在网上公布农、渔、牧业的买卖双方信息,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和发布快递信息、寻找商业机会、产品信息发布等内容。

第二,电子农家乐。通过运用GPS全球定位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制作全市农家乐分布情况的地图。既满足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娱乐需求,又使得农家乐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一方面调动起市民与乡镇旅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增加。

第三,特色旅游、特色经济。通过网上宣传推介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扩大本地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本地旅游经济。同时,在推广旅游景区的同时,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展示政府的规划发展,投资环境和招商信息,从而吸引投资者。

二、探索农村消费增长的原因

(一)顶层设计和政策红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诸多行业都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也迫切需要互联网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从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有关农业的顶层设计中,互联网的地位也正在逐步提高。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农村电商市场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农村的物流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能力。其次,现在智能手机购买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所以我们也理解成,这个由消费者自己购买的手机,其实也可以看作整个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这使得农村的消费者有机会来投资客户终端的基础设施,与基础运营商投资的共同构成了整个基础设施体系。

(三)农村网商带动电商消费。在我国农村,有数量巨大的网商群体,他们也可以充分带动农村电商消费。首先,在农村的网商是卖方,但同时也是一个买家,他们的网购行为能够带动周边的人效仿。其次,农村走出的打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接触过网络或者有过网购经验之后,回到农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的网购消费。

(四)电商平台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国内知名的电商企业,纷纷加大在农村电商领域的投资,大力发展涉农电商业务,如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推出的面向三到六线城市的“京东帮服务店”和“县级服务中心”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调整无疑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保障。高铁、高速公路、机场不可能修到乡村,但“信息高速公路”完全可以进村入户。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快互联网向农村覆盖,让信息化成果惠及更多农民,这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根本性措施。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履行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统计、标准、监管职责,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二)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平台。从农企和农户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会使农业和农户的收益收到严重影响,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农村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从根本山解决这个顽疾。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另外,通过农产品信息平台之上的供需关系,还可以预测投资的机会和可能的风险,指导农产品的结构生产。

(三)开展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互联网与农业相互融合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将由黄土朝天的农民变为具备现代经营理念、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互联网新农人,而且农业生产的劳动工具就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和农具,而是物联网为基础的只能机械。所以要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信息化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农村新农人的素质,强化农民互联网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农村电商。

(四)建立规范农产品发展标准。随着农村电商中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变化,劳动成果也会由依靠农药等不健康的农产品,转变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无公害产品。传统农产品要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还必需先解决规范生产、营销平台、商品流通、信誉溯源这几个痛点,形成新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通过标准管理及规范生产,并建立产品溯源系统查询平台,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五)电商扶贫变革惠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精准扶贫最根本。把互联网思维引进农村,电商走进农村,一方面能帮助农村打开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有了电商平台,使得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的帮扶,农村群众可以学会电子商务,然后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销售出去,同时通过网购低价买入生产生活物资,减轻负担,增加收入,有效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而且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电商扶贫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农村电商也与返乡大学生创业不谋而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返乡大学生群体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所长,一个个创业青年因为有了电商而实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打造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让贫困户参与到网上产品种植、产品包装运输、快递物流等全产业链中就业增收,在电商创业大潮中有所作为。

总之,“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切实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责。农村电商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通过电商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等行业得到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当下的务实之举,是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实现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和消费者“取货”。

参考文献:

[1] 马广奇 李洁.互联网+农业: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之路[J].现代企业,2015(10).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互联网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