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与案例分析

2016-11-24 14:19李玲黄思莹饶丽杉谭国利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识别案例分析

李玲+黄思莹+饶丽杉+谭国利

摘 要:财务报告分析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发现错报,即真不真;二是发现价值,即好不好。判断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是进行相关财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是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会计造假屡见不鲜,各种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而相关的文献资料关于如何识别虚假报表的方法论述又显得较为抽象。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来对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作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虚假报表;识别;案例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目标之一发现错报,也就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告时首先要判断公司提交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从四个方面对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进行分析识别。

一、利用科目对应关系分析识别

会计上有许多科目是相互对应的,在看到一个会计科目时,我们往往会在脑海中产生一个或多个常常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比如,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贷方往往对应为库存商品;借方为营业外支出,贷方则可能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盘亏)、预计负债(或有事项)、应收账款(债务重组)、库存商品、应交税费——销项税(捐赠)等等。那么利用这种惯性思维,当发现一个会计科目异常变动时,我们也能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初步分析造成这种异常变动的原因,而这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该企业造假的方式。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当一个企业的预收账款大幅度增加,但是毛利率却下降时,分析者很有可能会对该企业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因为预收账款大幅增加,说明了该企业的产品畅销,甚至处于卖方市场,那么该企业的产品价格可能上涨或者不变,至少不会下降,该企业营业收入会增加,毛利率理应上升。而根据会计报表反映出来的结果是毛利率下降,那么该企业很大可能是虚增成本。由科目对应关系,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当主营业务成本虚增时,对应库存商品的减少额也虚增了,就会造成企业存货账小于实,出现盘盈现象。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通过对其存货进行盘点来初步判定该企业是否有虚增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当然,这是在假设毛利率下降为假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也有可能是该企业预收账款增加为假,即销售货物,实现收入时,本应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但该企业做成贷:预收账款,这就导致该企业预收账款虚增,本应当期确认为收入的没有确认,逃避纳税。

二、利用项目因果关系分析识别

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项目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项目发生变化,另一个项目在正常情况下会发生相同或者相反的变化。通过大量的会计工作经验,我们往往能总结出两个相关项目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当发现了其中一个项目的变化方向,而其相关的项目的变化方向却与经验和结论相悖时,分析者便可以大胆假设其中存在着会计造假,进而进行相关分析。

比如,一个企业所在市场运费价格稳定,产品价格也稳定,通过报表反映出该企业的销售费用——运输费明显增加,但是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反而下降,这显然不符合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运费价格稳定,而该企业运输费增加,说明企业产品销量增加,又在产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营业收入理应增加而不是下降。进一步对其分析,则该企业可能隐藏销售,部分收入已经发生却不入账;也可能该企业在销售收入实现时,本应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但该企业为了虚减收入,减少纳税,将这一分录做成了借:银行存款等,贷:预收账款。众所周知,货币资金是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一个项目,但利用项目间的因果关系,也能够发现一些造假的后遗症。比如,现金收入不入账,即做两套账,就可能出现现金红字、未达账项长期存在、其他应付款余额长期不变、或者从明细账可以看出其他应付款未做到从哪来,到哪去;若是挪用现金,则查看库存现金盘点表,若发现其明细记录十分规则,比如库存现金36852元,刚好是100元面额的368张,50元面额的1张,1元的2张,那么该企业相关人员极大可能存在造假行为;还有一种常见的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即公款私存,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库存现金金额巨大,其他应收款金额巨大、时间规则。

三、利用项目勾稽关系分析识别

这种识别虚假报表的方法除了需要对会计报表各个项目比较熟悉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细心与洞察力,能够在会计报表的众多项目中敏感的发现某一项目存在异常,或者某一项目发生并且入账了,但是报表中不存在与之有勾稽关系的项目。这时,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巧妙的询问该企业财务人员,确定该异常项目无与之有勾稽关系的项目,从而得出结论。

下面通过一个在重庆巴南区真实发生的案例加以说明。甲公司为一农资公司,税务人员在审查该公司会计资料时发现甲公司管理费用——差旅费异常增多,且全为到乙地的差旅费,而乙地为一工业重镇,按照常理,一个农资公司与一个工业重镇不应发生如此频繁的业务活动。调查人员于是询问甲公司相关负责人是否在乙地有发生业务,得到否定回答后,加深了调查人员的怀疑。而乙地刚好交通十分发达,是物流运输的枢纽,于是调查人员初步怀疑甲公司是在外地购进货物,通过乙地运输至该公司。而通过调查,去报销差旅费的人员是属于采购部门的,这一事实更加坚定了调查人员的猜想。于是,调查组前往乙地火车站、托运中心取证,查看记录后证实了甲公司通过乙地火车站向另一公司购进过8吨玉米。调查人员立即查账,发现账面上没有一颗购进玉米的记录,账实不符,该公司隐瞒购进,自然也隐瞒了销售,从而查出了其会计造假行为。

四、利用审计报告结论分析识别

审计报告,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情况所出具的意见。审计报告具有公开、公正、公平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主要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而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分析,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需求,企业的债权人也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对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分析。根据审计意见,可以将审计报告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类型: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其审计结果证明公司会计报表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意味着其不能确定公司财务报告某些部分的真实程度。对于这部分内容,会计信息使用者也需要更加重视。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当未调整事项、未确定事项、违反一致性原则的事项等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超出一定范围,以致会计报表无法被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已经失去其反映该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价值,注册会计师就应表示否定意见。而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出现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的严重限制,不能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表示审计意见,应当出具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 杨安富.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1-26

[2] 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2-38

[3] 秦荣生.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分析及其识别策略[J].会计师,2005年第1期:22-27

[4] 苗年立.基础会计中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对应关系和账户结转[J].科技视界,2012年第20期:199-201

猜你喜欢
识别案例分析
法学意义上的弱者识别问题研究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