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厦门前沿的福建自贸区对台合作

2016-11-25 13:04彭海阳詹圣泽郭英远
社会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厦门

文/彭海阳 詹圣泽 郭英远

基于厦门前沿的福建自贸区对台合作

文/彭海阳 詹圣泽 郭英远

根据中央批复和国务院通知的总体方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包括厦门、平潭和福州三个片区,面积共计118.04平方公里,以“一区三片”的格局镶嵌在八闵大地上。福建自贸区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与合作的新高地。

福建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以下简称“厦门自贸区”)是福建自贸区中最大的区域,总计43.78平方公里,其定位是建成两岸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两岸服务中心、东南航运中心。厦门自由区主要包括“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为19. 37平方公里,包含象屿保税区0.6平方公里、象屿保税物流园区0.7平方公里等,主要侧重整合两岸资源和服务优势,发展高新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为24.41平方公里,含厦门海沧保税港区9.51平方公里等区域,功能定位为现代临港产业。研究厦门自贸区建设路径,对于推进福建自贸区建设以及两岸经济的深度对接合作与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自贸区建设应突破现行两岸体制机制

1.践行“一国两制”实现“共同管理”

福建省原来提出的“共同规划、共同开放、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同”发展思路获得了台湾方面的认同,但核心难题是“共同管理”。为此,一是要创新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和推进自贸区管理工作;二是要赋予其省市级立法权;三是要尽快实现人员进出自由化,特别是便利两岸人员出入境;四是要加强两岸法律事务方面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五是要加强两岸人才的互联互通和互助互用,携手共建两岸经济。

2.创新两岸金融、投资、贸易和新型人才等运行机制

首先是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放松金融业准入以及产品创新等要素,都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试先行重点探索的领域。

其次是投资与贸易创新。在投资方面:一是要降低投资融资成本;二是要打造金融领域高端服务;三是要增加境外募资渠道;四是要优化外币基金投资环境;五是要增加投融资退出渠道。在贸易创新方面,期货贸易、保税期货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应是厦门自贸区重要的发展方向。

最后是两岸人才机制创新。台湾在融合中西方经营管理方面成效较好,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应加强对此类人才机制的学习。此外,还需加强两岸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执业资格互认互通。

厦门自贸区应先试先行,创新对台联动机制

1.在重大政策创新上先试先行

厦门自贸区应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台等跨境使用,实现贸易、金融投资、实业投资并重;继续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力争涌现更多具有业务特色和独特台资等外资商业模式的民营银行;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手段、产品、模式、机制,努力为厦门自贸区三大片区提供各类金融支持与服务;允许台商经批准后在厦门自贸区设立独资学校、医院、银行,提供航运及两岸电信一体化便捷服务;学习借鉴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经验,在厦门自贸区设立互联网银行,以帮助解决区内中小台资企业资金难问题;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方面,及时制定产业准入目录及优惠目录,对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工作符合规划产业发展需要的台湾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的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等。

2.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试先行

(1)效应范围突破“铁丝网”束缚。两岸可进一步探索海关及商检程序及其单证的互认互通,进一步建立闽台通关合作机制,开展货物通关、贸易统计、原产地证书核查、“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合作。建立监管数据和信息归集、交换、共享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动态监管。

(2)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综合开放平台。厦门自贸区参照“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国际惯例,突出台海特色,建立统一高效的口岸联检机制,把自贸区建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对外开放综合平台。为此,要推动厦门海关监管从管货物向管企业转变,由申报制向备案制转变,由物理封关向信息围网转变;要推进两岸海关“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两岸货物自由进出。

(3)联动创新,先试先行的高效激励机制。厦门自贸区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拓展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贸易中心和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可先行选择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外资。

(4)服务便利化,深度对接台海经济的通达物流。海沧是厦门自贸区中最大的区域,将围绕产业深度对接、服务业合作等领域,争取两岸通关模式最大便利化,进而推动厦门自贸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区与区”高效对接。

探索差异发展路径,积累形成厦门经验

1. 探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

2015年4月21日,厦门片区挂牌即确立了16项改革内容,梳理77项试点任务清单,提出45项重点试验项目。按照“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原则,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新模式。

2. 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全国推广

厦门自贸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投资设立、工商变更、纳税服务、社保缴交、海关国检登记、进出口经营权备案、“多规合一”申报、信用查询、公章刻制、报关、报检、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同步推进“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这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实惠,也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 关检港贸一站式联动面貌一新

在体制机制方面,厦门正把两岸经贸合作、飞机融资租赁、商事登记改革、跨境电商等业务模式作为推进自贸区建设的突破口;在创新监管制度方面,厦门海关、厦门检验检疫局还形成了“一站式”查验平台,在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共用的查验场所内,关检双方同步对进口货物进行联合查验,不但节省了通关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大大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4. 学习借鉴推进业态创新,试点新型免税购物模式

在业态创新方面,自贸区已在跨境电子商务、厦台海运快件、飞机融资租赁、文化保税等重点领域和单项业务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其中,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运营,跨境电商出口版正式上线;厦台海运快件已形成常态化运行;已有6架融资租赁飞机顺利落户厦门航空;文化保税交易平台顺利开展业务。通过贸易业态创新,一些进口商品减少了中间环节,市民可到自贸区交易中心购买价格便宜的直销产品。

5. 扩大对台开放,比ECFA更宽松

在监管模式创新方面,厦门将重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分类监管制度创新、推广实施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及平行进口等具体创新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通关全流程作业无纸化,整合特殊监管区报关系统和辅助系统,完善“单一窗口”建设,推动进口许可证、原产地证与外贸许可事项与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等,逐步打造“关、检、港、贸”一体化口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试验服务业对台开放,试点实行比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更宽松的政策。

此外,厦门自贸区还正在“创新金融贸管,投资便利增值”“放权生产许可证审批”“实行税收管理绿名单化”等方面摸索更多的厦门经验。

总之,福建自贸区特别是厦门自贸区承担着率先探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领域的任务,随着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厦门的对台优势必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度,加深产业对接,吸引更多台企,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彭海阳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詹圣泽单位:厦门海投集团,郭英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摘自《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厦门
厦门正新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厦门海绵城市工程设计探讨
厦门鼓浪屿之行
严堤 厦门圆了我的梦
“偶”遇厦门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
厦门品小吃
厦门院子
厦门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