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自贸区空间布局比较研究

2016-11-25 13:04张时立虞阳武祥琦
社会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沿河保税区港区

文/张时立 虞阳 武祥琦

中美自贸区空间布局比较研究

文/张时立 虞阳 武祥琦

自贸区是我国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更是应对美国TPP和加快中美BIT谈判的重要实践。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贸区最多的国家,270个自贸区组成美国独具特色的自贸体系,更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美两国在国土面积、人口、产业、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美国自贸区的历史发展与空间布局对我国自贸区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聚焦美国自贸区布局的空间机制分析,力求通过对美国自贸区的类型、空间分布研究和美国自贸区时空演变特点,为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参照。

美国自由贸易区空间布局演化及其阶段特征

自1936年全美第一个自贸区建立,至今已逐步形成覆盖全国、规模庞大的自贸区体系。美国自贸区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初始形成期、局部发展期、快速扩张期和平稳增长期四个时期。

1.初始形成期(1936年-20世纪50年代)

最初设立的美国自贸区有4个,分别是位于纽约的1号自贸区、位于新奥尔良的2号自贸区、位于旧金山的3号自贸区和位于西雅图的5号自贸区。不难发现,美国自贸区发展初期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东西海岸以及墨西哥湾均有分布。究其原因,自贸区的布局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由于早期建立的自贸区主要具有贸易出口方面的优势政策,尚不具备加工制造等功能,因而最早的4个自贸区全部为美国的重要海港。

2.局部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美国自贸区的设置在这一时期稳步扩张,全美共新增自贸区16个。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东海岸3个、西海岸1个、墨西哥湾1个、五大湖地区4个、河流沿岸5个、外海地区2个,内陆地区尚未设置。50年代后自贸区的设立明显受到贸易体系与流通网络进一步延伸的影响,87.5%的新增自贸区沿海或沿河分布,体现出一定的沿海(湖)分布特征。例如,分布在密苏里河沿岸的第15、第17和第19号自贸区成为美国中部重要的商业节点,并连接新奥尔良和五大湖地区形成贯通美国南北的重要商贸航运体系。

3.快速扩张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末)

这一时期自贸区空间分布的特点是:自贸区总数迅速增加,内陆型自贸区比例不断提高。这期间共新增181个自贸区,较上一阶段增长了11倍,其中东海岸25个、西海岸13个、墨西哥湾20个、五大湖地区12个、河流沿岸37个、外海地区6个。且新增的181个自贸区中有68个自贸区空间分布上既不沿海也不临河,占比37.6%。自贸区总数的迅速增加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对外贸易扩张的必然结果,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美国不仅继续巩固了其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也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和金融的中心。更多的资本、要素、人才、信息的流入,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中枢,美国自贸区作为分配全球商品和资源的重要节点,在这一时期发展尤为迅速。而内陆型自贸区的快速增长,则是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转移的结果,由于沿海人力资源成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产业更多趋向内陆分布,由此带动了内陆自贸区的发展。

4.平稳增长期(2000年-2010年左右)

新世纪以来,与同期其他国家自贸区的发展趋势相比,美国自贸区增加速度趋于平稳。数据显示,在1997年至2006年之间,全球自贸区数量翻了两番,雇佣工人数量翻了3倍,而美国自2000年以来,仅新增自贸区69个,其中东海岸8个、西海岸1个、墨西哥湾2个、五大湖地区1个、内陆河流沿岸47个、外海地区1个、不沿海不沿河地区9个。这一时期虽然85.5%的美国新建自贸区在沿海或沿河分布,但其中沿海新增数量急剧减少,而沿河新增数量却继续增加,沿河分布的新增自贸区占新增总数的68.1%。表明流域经济的开发成为这一时期自贸区设置的重要驱动力量。尽管美国自贸区数量仍然保持上升,但受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的影响,自贸区的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从3600多家下降到2400多家。

那么,在经历80多年的不断演变之后,面对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美国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又呈现怎样特征?我们还需对美国自贸区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美国自贸区空间布局的特征分析

截至2014年9月,全美270个自贸区中,位于东海岸的有37个、西海岸17个、墨西哥湾24个、五大湖地区17个。具体而言,美国自贸区的空间分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自贸区以沿海和沿河分布为主

通过对全美270个自贸区空间布局的分析发现,沿海、沿河、沿五大湖和外海地区分布的自贸区为193个,占总数的71.5%,其中有18个既沿海又沿河分布。不沿海不沿河的内陆地区自贸区仅为77个,占总数的28.5%,表明美国自贸区分布与海港、河港密切相关。之所以形成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贸区的制造和商贸属性要求使然,这样有利于货物贸易、原材料和商品的进出;二是沿海和沿江地区商贸和金融功能更加发达,有利于企业进行交易、融资和结算;三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来自海外,东西海岸分别维系着对中国和欧洲的贸易。

2.自贸区具有临近边界设置取向

综合学界对刑事政策概念结构之讨论,笔者认为刑事立法政策的对象亦包括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刑事立法政策的认识对象是指国家或社会公共团体对社会中的犯罪态势、现有法律运行以及犯罪发展趋势和国家立法体制的长远方向的预测;相应地,刑事立法政策的实践对象则不仅包括犯罪人,亦包括潜在的犯罪人和受害人。而正如前文所述,尊重受害人和犯罪人的合法权利,重视对受害人的人文关怀,对犯罪人的改造,使其回归社会,是刑事立法政策的最终要求,也是世界的一个趋势。

我们发现270个自贸区中,有23个自贸区既沿海又靠近州界分布,14个既沿海又临近国境分布,10个既沿河又靠国境分布,而既沿河又靠州界分布的自贸区更达到74个,占全美自贸区总数的27.4%,表明靠近州界分布是美国自贸区的重要特点。此种分布特点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许多州以大河流为分界线,例如密西西比河分割了爱荷华州、威斯康辛州等共7个州,廉价的水上运输和高度的通达性使得美国大河具备了重要的通航功能,也由此自然而然在州界处形成了自贸区;二是某些州的交界处同时也是巨大的物流中心,例如孟菲斯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机场,由此带动该地区自贸区的发展。

3.商贸型自贸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根据2013年美国仓储分销类活动进出口额最大的前25个自贸区(通用区)的分布特征,发现进口额最大的前25个自贸区中17个分布在东部地区,占总数的68%;而出口额最大的前25个自贸区中也有15个位于东海岸,占总数的60%。东部地区商贸型自贸区广泛布局与这一地区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众多的人口有关。但是,东部地区自贸区的布局却较为分散,主要散布在东部沿海和东部各州中。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自贸区数量虽然不多,但更为集中,主要集聚在洛杉矶、西雅图和得克萨斯州。

4.制造型自贸区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

根据美国2013年生产制造类活动进出口额最大的25个自贸区(分区)的分布特征分析,发现进口额最大的前25名自贸区中有18个分布在墨西哥湾,占总数的72%;而出口额最大的前25名自贸区中有16个分布在墨西哥湾,占总数的64%。墨西哥湾自贸区的集中布局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墨西哥湾是重要的石油产地,必然吸引石化产业集聚;二是由于墨西哥湾石化产业的集聚,规模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空间极化;三是美国石化产品出口强劲,需依靠自贸区开展加工和贸易。

5. 自贸区设置与企业总部选址关系显著

2013年美国第77号自贸区成为全美仓储分销类进口额最大的自贸区,同时也是出口额第22位的自贸区,而77号自贸区所在地孟菲斯正是联邦快递总部所在地。同样的亚特兰大也因作为UPS总部所在地,使得其26号自贸区成为2013年全美仓储分销类自贸区进口额的第16位和出口额的第5位。显然,企业总部尤其是运输企业的总部,对自贸区的进出口额有显著的影响。

6.区域自贸区系统呈带状或圈层状形态

中美自贸区空间布局的特征比较及启示

1.中国自贸区设立以原保税区为基础

自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等6类16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优化整合目前全国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22个。我国各类海关监管区可以说是自贸区的前身,先后发展了保税加工和保税仓储、保税物流、转口贸易、检测维修、港口作业、入区退税等功能。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除外资管制、外资股比限制和外资经营范围限制外,已达到国际通行的自贸区开放水平,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

从目前国务院批准的自贸区地域分布来看,自贸区的地域空间范围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基础上。例如上海自贸区的范围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皆是如此。因此可以推测未来自贸区将以原有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为设置基础。

2.中国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截至2015年9月我国批准保税港区14家,综合保税区45家。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除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外,其余13个保税港区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渤海湾3个,东海5个,南海4个。综合保税区的空间分布与保税港区不同,虽然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但是有3个不同的特点。一是更多分布在内陆城市,例如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沈阳综合保税区、淮安综合保税区等共34个综合保税区,占到全部保税区的75.6%。二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沿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分布的特点。例如沿黄河分布的保税区有东营综合保税区、济南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共5个。沿长江分布的保税区有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共12个。沿黄河与沿长江分布的综合保税区数量占综合保税区总数的37.8%。三是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例如在长三角地区集中分布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南京综合保税区、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共12个综合保税区,占综合保税区总数的26.7%。

3.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自贸区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复4个自贸区分别为天津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又分为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共3个片区;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片区。从地域分布上看,国务院批准的自贸区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自贸区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二是除福建自贸区的平潭片区和广东自贸区的珠海片区外,其他自贸区都位于经济发达城市;三是上海自贸区沿长江分布,广东自贸区沿珠江分布;四是自贸区地理分布较为分散,分别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五是除福建自贸区的厦门片区外,各自贸区内部各片区地理空间集聚显著;六是没有自贸区分布在两省交界处或国境线附近。

4.中美自贸区空间布局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自贸区都具有沿河沿海分布的特征,国务院批准的4个自贸区全部沿海分布,14个保税港区也全部沿海沿河分布,45个综合保税区中21个分布在沿海沿河地区。由此可见自贸区沿海沿河分布是必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沿海沿河交通贸易便捷、商业基础雄厚、金融基础较好、信息交汇充分,是自由贸易的良好区位。相信未来国务院将再批复一批沿海沿河的自贸区。

美国自贸区具有显著的临近边界设置的取向,但这一现象在我国并不显著,国务院批准的4个自贸区都不临近省界或国界,14个保税港区中有4个临近省界或国界,45个综合保税区中只有5个临近省界或国界。中美这一差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二是两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的不同。自然环境限制是指我国平原较少,丘陵山脉居多,两省通常是以河流山脉为分界,造成两省交界处交通不便,经贸不发达。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的不同,是指我国市场更强调政府调控,资源和要素更多向行政中心聚集,省会城市往往会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同时又由于不同行政区之间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贸易壁垒,两省交汇处商业贸易不发达,自然就不易在两省交界处形成自贸区。

美国自贸区呈现明显的带状或圈层状形态,这在我国也较为显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4个自贸区虽然地域分布分散,但是每个自贸区内的片区却较为集中,除福建自贸区的厦门片区远离福州和平潭片区外,其他自贸区的片区在空间上均相互邻近。保税港的空间分布虽然较分散,但可以观察到呈显著的沿东部海岸分布特点,形成一条保税港区带。综合保税区集聚特征更为显著,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显著的综合保税区圈,京津冀地区综合保税区也有集聚的特征,山东半岛综合保税区集聚特征也较为显著,并且在沿黄河和长江地区形成综合保税区带。中美出现这一相同特征是因为自贸区的集聚将更加有助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例如在美国有波士华经济带,我国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苏锡常经济带,不同城市自贸区间可相互协作,商品要素能更加自由的流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美自贸区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少共性,美国自贸区的发展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未来我国自贸区的时空发展特征可能呈现6个趋向。一是部分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将逐步实现向自贸区的转型。由于保税港区与自贸区的概念和管理模式最为接近,未来升级为自贸区是必然趋势。目前天津、厦门、深圳都已被批准为自贸区,未来大连、青岛、宁波也将有着很好的升级潜力。二是自贸区将打破东部分布的局限,会出现内陆自贸区,且这一内陆自贸区将沿长江或黄河分布,自贸区在地理空间上将逐步向中西部发展。三是交通便捷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更有可能转化为自贸区,特别是河流或铁路交汇处。我国铁路线分布宽广,形成了“五纵三横”的铁路干线格局,未来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极有可能设立自贸区。四是重要的物流中心也会成为自贸区理想的选址地,例如已批准设立自贸区的上海、天津和深圳都是我国重要的物流中心,未来沈阳、武汉、重庆、兰州等重要物流城市也将成为吸引自贸区的重要城市。五是未来我国自贸区也将呈片状或带状分布,沿海沿江自贸区带将逐步形成。由于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的重要地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构建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武汉、重庆为重要节点,镇江、芜湖、安庆、九江等为端点的自贸区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六是不沿海不沿河的内陆自贸区将显著增加。随着制造业向内陆的转移和内陆经济发展的加速,内陆地区可能将依托若干龙头企业设置特定类型的自贸区,驱动自贸区在内陆地区的快速扩张。

(张时立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职博士,虞阳单位: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武祥琦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摘自《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沿河保税区港区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九九歌
关于建立港口危险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索
广州港集装箱码头运输格局研究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九九歌
湖北省水运口岸即将新增5个对外开放点
天津保税区1月份财政收入同增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