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

2016-11-25 13:04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
社会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育龄妇女二孩意愿

文/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

文/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生育意愿是生育观念、生育文化的直接体现,包括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意愿性别和生育时间3个维度。生育意愿相关研究中,西方学者研究重点为家庭经济因素和成员个体特征,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二是研究影响生育意愿变动因素;三是探讨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调查分析是评估和预测重大生育政策调整效果的重要支撑。山东省生育意愿调查分析因其代表性可为山东省及全国人口新政预测及评估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调查实施及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山东省育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对象为截至2015年5月底年龄为20-49周岁有配偶、已育1孩和无孩的山东省户籍育龄夫妇。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二孩生育意愿及主观影响因素两大方面。

调查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9236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单独”育龄妇女)和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双非”育龄妇女)最突出的差异表现为年龄结构:“单独”育龄妇女集中在25-34岁;“双非”育龄妇女则以35-49岁为主。同时,“单独”育龄妇女因年龄结构较轻而平均受教育年限(11.7年)高于“双非”育龄妇女(10.5年),“双非”育龄妇女因35岁及以上人口占六成而导致再婚比例(2.6%)高于“单独”育龄妇女(1.7%)。另外,“单独”育龄妇女中非农业户口所占比例(38.7%)略低于“双非”育龄妇女(40.8%)。

“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比较

从年龄、夫妻双方、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主观影响因素、地区差异等方面分析“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二孩生育意向、生育计划及理想子女数的异同点。

(一)相同之处

1.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是基本一致。 “双非”家庭明确表示想生二孩的比例为38.4%,似乎远低于“单独”家庭(62.8%)。但若将分年龄组的“双非”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按照“单独”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进行标准化,则“双非”育龄妇女明确表示想生二孩的比例为60.6%,即与“单独”育龄妇女仅相差2.2个百分点。由于生育能力在35岁后随年龄增长明显降低,故35-49岁年龄组占据六成的“双非”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相对较低。比较“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前者为1.89个孩子,比后者略高出0.09个孩子。说明二孩生育意愿在山东省不同生育政策家庭具有趋同性。

2.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基本相同

从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看,“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均表现为“两个孩子更利于孩子成长和家庭幸福”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将来年老有更好的保障”,再次为“想儿女双全”,排在第四位的是“考虑到一个孩子有一定的风险”。近一半的育龄夫妇表示为了两个孩子相伴成长和相互照应而愿意生育二孩。

3.二孩生育意愿的地区差异显著

按照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区域划分,东部3地市为低生育水平地区,西部6地市为高生育水平地区,中部8地市为中生育水平地区。两类政策家庭均表现为中部地区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最高。可见低生育水平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低生育意愿,高生育水平地区的二孩生育意愿已大部分释放和转化为生育力,目前中生育水平地区的二孩生育意愿最为强烈。

4.农业户口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非农业户口

两类政策家庭均表现为农业户口家庭想生二孩的比例、理想子女数均高于非农业户口家庭。农业户口“单独”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最高,非农业户口“双非”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最低。

5.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二孩生育意愿是最高的

两类政策家庭均表现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者想生二孩的比例是最高的。并且,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双非”家庭理想子女数也是最高的,为1.87。

6.现有1孩性别影响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

两类政策家庭均表现为现有1男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低于现有1女孩家庭,说明育龄群众依旧存在较强的生男偏好。

(二)不同之处

1.“双非”家庭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低于男性,“单独”家庭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高于男性

“双非”育龄妇女中明确表示想生二孩的占37.9%,比男性低3.7个百分点;理想子女数为1.80个,略低于男性。“单独”育龄妇女中明确表示想生二孩的占63.8%,比男性高出7.2个百分点;理想子女数为1.89个,也略高于男性。原因在于“双非”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较为老化且主要由女性承担育儿责任。

2.“双非”家庭生育安排的迫切程度远远高于“单独”家庭

对比“单独”家庭与“双非”家庭的二孩生育计划,预期时间安排存在巨大差异。现有1孩“单独”育龄妇女正怀孕(由于调查时点是2015年5月底,故将调查时正怀孕的育龄妇女认定为在政策落地一年内,即2014年6月初至2015年5月底做出二孩生育计划)的比例为8.5%,计划在政策实施第二年生育二孩的占53.3%;现有1孩“双非”育龄妇女计划在政策实施当年就生育二孩的占64.8%。这预示着“单独二孩”政策实施造成的出生堆积可能出现在政策实施后的第2-3年,而“双非”政策将在实施当年及次年就出现显著的实施效果。

3.“单独”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是育儿成本高,“双非”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是身体因素

从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因素看,对“单独”家庭而言,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怀孕、生孩子、养孩子很麻烦”“生一个孩子有利于孩子培养”“影响工作和事业发展”;对“双非”家庭而言,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身体原因”“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生一个孩子有利于孩子培养”“怀孕、生孩子、养孩子很麻烦”。可见,“单独”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是育儿成本高,“双非”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因素为身体原因,同时说明年龄是多数“双非”育龄妇女做出二孩生育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4. “单独”家庭中有属相偏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双非”家庭

数据显示,“单独”家庭有属相偏好的占12.3%,“双非”家庭为7.2%。说明山东省确实存在属相偏好现象。

“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模拟

借鉴Bongaarts生育决策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个体、家庭、主观、地区因素等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共同影响,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揭示两类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显著不同的原因。

1.回归模型设定

以调查样本所做出的二孩生育决策为因变量,个体因素(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现有1孩性别、生育第一孩年龄等)、家庭因素(家庭男女分工、家庭结构)、主观因素(愿意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地区因素(地区虚拟变量)等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和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模拟结果分析

第一,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最后进入“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模型的变量包括地区分组、主观因素、年龄分组以及现有孩子性别;生育第一孩年龄、户口性质、家庭男女分工、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未进入模型,即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第二,同样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最后进入“双非”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模型的变量包括现有孩子性别、受教育程度、地区分组、户口性质、主观因素、年龄分组等;生育第一孩年龄、家庭男女分工、家庭结构等变量未进入模型,即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总结影响两类政策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主观因素等对“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基本一致,表现为现有1男孩家庭打算生育二孩的可能性低于现有1女孩家庭,30-34岁、25-29岁年龄组打算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最高,低生育水平的东部地区打算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最低。不同之处在于“双非”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而“单独”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自身精神满足的角度进行二孩生育抉择;另外,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对“双非”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男女分工、家庭结构、婚姻状况、生育第1孩年龄等对“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均不具有显著影响。

(张晓青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 黄彩虹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强系山东省统计局人口处科长, 陈双双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范其鹏系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基层指导处副处长;摘自《人口研究》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育龄妇女二孩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自然不孕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状况的比较分析*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数字
2013—2015年扬州市育龄妇女病健康普查及疾病分析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比较宫内节育器元宫药铜200与TCu200c的临床效果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