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切奇拉泽与托佩尔文艺翻译观比较研究

2016-11-25 00:00李晓转周亚莉
科技视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佩尔比较文学学派

李晓转 周亚莉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加切奇拉泽与托佩尔文艺翻译观比较研究

李晓转 周亚莉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译坛逐渐形成了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这两大流派,盛极一时。其中,作为苏联译坛中文艺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加切奇拉泽和托佩尔在继承传统文艺学派的基础上,分别从现实主义翻译和比较文学翻译角度进行翻译研究,为苏联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切入,梳理两人的文艺翻译观,比较两种翻译观的异同,进而窥探苏联苏联译坛文艺学派翻译思想,以期为大家今后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加切奇拉泽;托佩尔;文艺翻译观;比较研究

0 引言

吉维·加切奇拉泽(Гиви Гачечиладзе,1914—1974),格鲁吉亚人,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苏联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加切奇拉泽不仅在诗歌翻译方面取得不错成绩,而且在文学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探索和贡献尤为突出,著作颇丰,主要有博士论文《现实主义翻译问题》以及专著《文艺翻译理论问题》(1959),代表作《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1972),同年出版苏联高等院校第一部文学翻译理论教程《文学翻译理论引论》等。他是苏联第一批翻译学博士中的一位,并曾多次代表苏联翻译界出席国际译联和翻译工作者的国际会议。

巴维尔·马克西莫维奇·托佩尔(П.М.Топер,1923—),出生于莫斯科,1945年考入国立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成为语文学博士。以俄罗斯比较文学研究专家、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家头衔显赫于俄罗斯翻译界。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作为批评家和文艺翻译学家,托佩尔在比较文学研究和文艺翻译理论上著述非凡,2000年托佩尔发表代表作《比较文学体系中的翻译》,它是当今俄罗斯唯一一部从比较文学角度研究的翻译学专著,该专著详细描述其文艺翻译理论不同阶段的发展史。

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对二人的文艺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翻译家的文艺翻译观以及异同之处,对这两位翻译家及其文艺翻译观有更加全面地认识,进而对苏联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加深了解。

1 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观

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观主要体现在1972年发表的代表作 《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中,加切奇拉泽以列宁的反映论为基础,全新阐述了苏联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观点。第一,他认为,文艺翻译,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其内涵是“把用一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手段再创作出来,使原文内容与形式达到统一”。第二,现实主义译者,遵循现实主义艺术规律(再现原作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译作与原作在美学层面上的相称,这才是现实主义译者的目标,”(谢天振,2008)第三,翻译的再现是一种再创造,原著与译作的关系是同客观现实与它在原著中的反映一样,译者要反映原著,原著本身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即程式化的艺术现实。(贺学耕,2010)。

2 托佩尔文艺翻译观

1968年托佩尔在《简明文学百科词典》第五卷中指出“文艺翻译是一种文学创作,在这一文学创作过程中将以一种语言存在的 (文学)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2000年托佩尔的《比较文学体系中的翻译》的问世,是继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后,文艺翻译理论方面又一里程碑式著作。托佩尔的文艺翻译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托佩尔认为文艺翻译在比较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翻译学的研究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完成具体翻译行为的两种民族语言”,(Топер,2000:1:19)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可以将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译本和不同语言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

其次,托佩尔指出,文艺翻译是文化发展的动态因素,翻译是一个辩证法的王国,“真正翻译的创作其本质是矛盾的,因为它既要把外语作品变成本国文学的事实,又要保留它是另一民族的创作”(胡谷明,2002:02),文艺翻译领域的批评不应在词句层面上进行,而且应从整体上考虑。

还有,“每一种翻译都是对原作的诠释,因此译者的创作个性不可能不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即译者的创作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让文艺作品保留自己对读者产生的美学作用,译者应当译原著的形象体系,也就是说,必须以形象译形象。(Топер,2000:144)

3 两大翻译观的比较

加切奇拉泽与托佩尔文艺翻译观都在苏联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们一致认为,作为文学创作的形式之一,文艺翻译应当再现原作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使其内容与形式统一,反对把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纳入语言学范畴;翻译追求艺术对应,语言对应必须服从艺术对应;译者的作品应当是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局部要素服从整体(贺学耕,2010)等方面一脉相承。但是,我们也应注意二人的文艺翻译观也有不同之处。

3.1 文艺翻译定义的不同

通过对比切奇拉泽与托佩尔对文艺翻译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显然,二人都认为文艺翻译是一种文学创作。但是二人的侧重点不同,加切奇拉泽强调文艺翻译中“原作艺术现实”的重要性,他认为翻译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应过程,反映的是原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而托佩尔旨在突出文艺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它服从于艺术规律,更不能脱离原作和译作语言和民族文化。

3.2 文艺翻译研究角度的不同

作为苏联文艺学派代表人物,加切奇拉泽在继承苏联现实主义翻译学派的奠基人卡什金现实主义翻译“三忠于”观点(忠于原作、忠于作者、忠于现实)基础上,将苏联的文艺学派的现实主义翻译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苏联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灵魂。他提出“现实主义翻译是指译者根据现实主义的艺术规律,忠实地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现实主义的翻译方法能使译作“永恒地、无止境地接近原作”。(吴克礼,2006)。

托佩尔则认为文艺翻译的规律,“如果不是通过抽象地对比两个文本来研究,而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国家文学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现象来研究原文与译文,那么,它们就能够完全得到揭示。”(Топер,2000:41)这一文艺翻译观的提出打破了译者只从文本本身研究翻译的传统,提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翻译及其规律,这一角度提供了各民族比较文学创作的可能性,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3.3 主体性的不同

加切奇拉泽的文艺翻译现实主义翻译观强调,为了使译作忠实地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译者需要运用现实主义翻译方法,使其“永恒地、无止境地接近原作”,突出“译作”的主体性地位。托佩尔的文艺翻译现,从比较文学角度入手,打破了译者只从从文本本身研究翻译的传统,认为译者的创作个性是客观存在,其主体是“译者”。

4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苏联翻译文艺学派的集大成者,加切奇拉泽和托佩尔的的文艺翻译观确有不同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切奇拉泽和托佩尔在继承传统文艺学派的基础上,分别从现实主义翻译和比较文学翻译不同角度出发,为苏联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发展开辟新领域。他们所谈及的文艺翻译问题是翻译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时至今日二人的文艺翻译观仍然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Топер П.М.Переводвсистеме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я [M]. Москва:“Наследие”,2000.

[2]蔡毅.苏联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J].中国翻译,1983,03:44-47.

[3]贺学耕.翻译理论综合类案例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胡谷明.《比较文学体系中的翻译》评述[J].外语研究,2002(02).

[5]彭甄.略论“现实主义翻译”理论[J].国外文学,2003,04:17-21.

[6]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7]吴克礼.俄苏翻译理论流派述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亦云.苏联著名翻译家加切奇拉泽[J].中国翻译,1984,11:41.

[9]赵博.翻译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加切奇拉泽的文艺学翻译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06-108.

[责任编辑:李书培]

此文系2013年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度校级重点暨精品课程“翻译理论导读”(2013B03)。

李晓转(1990—),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周亚莉(1973—),女,汉族,甘肃西和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猜你喜欢
佩尔比较文学学派
《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
一部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