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016-11-25 20:38胡春阳
科技视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体能训练分析

胡春阳

【摘 要】依据当前军事体育训练实际,多角度分析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体能组训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能训练;主要问题;分析

Main Problems of Flight Students Physical Training and Analysis

HU Chun-yang

(Air force first Aviation College,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military sports training practice,multi-angle analysis of flying cadets problems of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mode of energy distribution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 words】Physical training;The main problem;Analysis of the

0 引言

纵观飞行学员体能训练的改革发展道路,一直围绕“计划实施—实践检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重新制定训练计划”的良性循环而不断发展成熟。现阶段,我国空军飞行学员的体能训练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清晰的认识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发展必须经历的必然阶段。

1 缺乏理论指导,自主训练能力受限

1.1 体能训练重实践、轻理论

飞行学员对体能训练理论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训练的主动性和训练效果。通过飞行学员对动作掌握的快慢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比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习态度可以看出飞行学员的重视程度,观察飞行学员自主训练情况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情况。

1.2 自主训练意识不强

人体的机能能力并非一劳永逸,训练的间断性通常会造成体能素质的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加强自主训练意识,可以有效弥补由于天气原因、人员情况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训练不连贯而产生的体能素质流失。持之以恒的训练习惯是保证体能标准不降低的必要条件,而训练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从培养飞行学员的自主训练意识开始。

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每天一小时体能锻炼落实不充分,并且自主训练的内容主要以球类和健身类为主,甚至很多飞行学员认为跑步就是体能训练的全部,还有部分飞行学员并未按照要求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这些都是自主训练意识不强的集中表现,是束缚飞行人员保持体能标准的最大障碍。

1.3 理论指导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在飞行学员可以表述训练原理或者一个动作要求,但是却在实际训练中不能融会贯通。具体表现在不清楚训练科目与飞行员能力需求的对应关系,不理解高标准要求与打牢基础体能储备的重要联系,不领悟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许多飞行学员将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区别对待,认为理论考试结束即意味着一门课程的结束,只是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而能够完整表述训练来龙去脉的飞行学员寥寥无几,也暴漏出当前的体能训练缺少飞行学员层面的说课练习,导致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之间缺乏互通的桥梁和结合的平台。

2 训练内容繁复,核心体能素质不突出

2.1 训练科目偏多,针对性不强

为了全方位提高飞行学员的体能素质,训练科目的设置也更为丰富,这不但分散了学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内容体系没有充分考量到各科目之间的交叉渗透性,缺少更为细致科学的按照能力指向训练的模块化内容归类,造成了重点训练科目的功能弱化。

依据专职教员座谈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于目前飞行学员体能训练科目的看法,有12.26%的教员认为设置合理;34.44%教员认为科目较多,需要精简;29.79%的教员认为科目重复,需要整合;20.38%的教员认为科目陈旧,需要创新;仅有3.13%的教员认为科目较少,需要增加。

2.2 训练时间比重安排不合理

一是,飞行学员体能训练总体安排上,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平均化迹象明显,应根据飞行学员在不同阶段的训练侧重点不同加以调整,比如第一学年重点进行基础体能训练,目的是打牢基础;第二学年重点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目的是为适应飞行做好准备,第三学年加大专项体能训练,目的是巩固提高多种军事航空器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二是,每一次体能训练课中准备活动、训练时间和放松恢复时间搭配不科学,没有充分意识到三者之间的促进共生关系。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克服身体惰性,刺激提高身体兴奋度,缓解紧张的训练情绪,使受训者快速融入训练环境;必要的放松恢复活动有利于身体的超量恢复,减轻或消除由于乳酸堆积产生的酸痛,保持肌肉弹性等。

3 运动负荷把握不好,训练损伤频发

3.1 训练规律遵循片面

飞行学员的军事体能训练要把握好训练规律的先后顺序:优先练习简单动作再学习复杂动作,优先训练灵敏协调能力再进行力量、耐力和速度训练,优先小负荷训练再加大训练负荷,优先集体训练再激发自主训练意识等。

在训练实际中仍然存在人体身心适应规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某个方面遵循不好。忽视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缺乏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基础支撑,随意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错误的认为运动负荷越大,训练成绩和体能素质提升就越快,往往导致超量恢复不足和训练疾病的频发。

3.2 缺乏自我统筹规划,盲目训练普遍

首先,飞行学员的自主训练与自身体能情况定位不相符,不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和欠缺方面,在自主训练中易被其他训练人员同化,随意改变自身的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其次,飞行学员自主训练的项目不能做到与训练课程安排相辅相成,无训练计划或者训练计划制定不科学,重复训练明显,而补差训练不足;最后,训练自我监管难以达到有效标准,训练过程仅依靠自我保护,安全隐患大。

4 训练要素之间关系不畅,训练效果不佳

4.1 组训者与受训者训练目标定位低

组训者的课程定位通常局限在课程合格率和科目对抗考核成绩等短期目标上,因此训练标准具有明显的“练为考”的倾向,这不但忽视了对飞行学员的训练情绪引导,而且直接造成了飞行学员被动机械的达标训练。

飞行学员作为受训对象,更多的是考虑体能训练成绩是否影响组训者的情绪、自身学位的授予以及是否符合飞行条件。缺乏“练为战”的理念牵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4.2 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创新发展不同步

飞行学员的体能训练内容出发点必须要优先跟踪部队前沿的动态发展要求,而体能训练方法则是依据体能训练内容制定的实现手段,训练方法的配套选择和创新势必滞后于训练内容的创新。

当前所呈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院校训练内容不能紧贴部队训练前沿,飞行学员的军事体能训练内容传统痕迹和模仿外军痕迹明显,训练方法的信息化程度也不能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相匹配。

4.3 训练条件和训练保障制度不完善

训练资源是保证训练效果的物质条件,合理的利用训练条件开展训练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全训练保障制度是维护训练条件发挥作用的必要措施。一方面,当前的军事体能训练条件伴随着训练改革不断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但由于资金、场地和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先进的训练器材设备配备不够齐全,数量不能满足现实训练需要,而且训练过程中不能脱离专业人员的辅助操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训练保障制度必须随着训练条件的创新而不断完善,随时保证训练条件的齐全和完好。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角度剖析当前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存在的弊病,明确指出制约飞行学员体能训练成效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制定优化整改计划奠定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试行版.2015.

[2]薛霞,万憬.飞行人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军医.2014.4.1(4).

[3]李学恒,裴晶晶,高继业.飞行学员体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责任编辑:李书培]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体能训练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