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6-11-26 04:07刘其强丁斌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乡城镇化电子商务

◎文/刘其强 丁斌



农村电子商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文/刘其强 丁斌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兴起并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深刻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3年的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区域差异大且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1.粗放式发展的城镇化,问题颇多

土地城镇化过快,建设用地粗放低效,造成耕地、财政等资源浪费;城镇化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规模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不匹配,造成人烟稀少的“鬼城”及人口过度集聚的“城市病”并存,加重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基础配套设施和体制机制改革等跟不上,城镇化质量低;未实现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阻碍城镇一体化发展等。

2.人员大量流失的农村,前景堪忧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赖以生存的只有劳动力和土地,工业化背景下的城镇化,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大量中青年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农村日益“空心化”,在带来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社会治理难题的同时,也导致农村土地荒废、农业发展前景堪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城乡户籍制度等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并未能享受到教育、医疗等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市民化艰辛,未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部分农村照搬城镇模式,农民“被市民化”,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缺乏城乡特色。

农村电子商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井喷式发展。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714万,年增长率高达40.6%。据阿里研究院统计,到2014年底,全国出现了212个淘宝村、19个淘宝镇。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商务部等19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农村电子商务迎来春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引擎。

1.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电子商务能有效消解城乡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解决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解决“农民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缩短流通环节,帮助农民在订单和定价上拥有话语权,让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流动,去中心化的配置资源,不再以大城市作为物资的集聚地,而是由物流配送实现货物从厂家直达家门,推动农村地区依托独有的农产品或产业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本地区商业、公共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产业的集聚以及产业布局的变换,促进城乡产城融合发展。

3.就地城镇化,改善城市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一是从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集中式城镇化,转变为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分布式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在其网状结构和去 心化 的分布式配合下,改变传统的城市空间布局,让广大农村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使大量农民、返乡人员等在本地就可实现就业和创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分担大城市的压力,使得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4.保存城乡特色,实现“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给农村人口带来发展理念和基本素质的改变,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解决“农村空心化”、“城市病”等经济社会生态问题,找回农村发展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保存农村已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与民俗风情,打造各具特色的城乡。

5.实现农村信息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信息化滞后的现状。基于日益普及的高效、低成本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技术,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向农村延伸,加速城乡资源自由、双向流动,使农村地区依托电子商务实现由工业化带动跃迁至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剪刀差”,推动城乡一体化。

农村电子商务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国家要出台农村电子商务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中央政府要从国家层面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放在战略优先地位,统筹规划农村电子商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用地、融资、人才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断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信息网络、交通、物流和金融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发展,切实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有序和健康发展。

2.以农村电子商务为载体,整合企业、市场和社会等各方力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载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电商、物流、通信、金融、邮政、商贸和快递等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向下”发展,扶持和发展一批扎根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资金渠道,增强社会资本的合作,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乡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共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更好地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城镇化。

3.加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普及教育,推广先进典型,带动农民积极投入电子商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将广大农民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加强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工作,总结宣传“淘宝村”、“淘宝镇”的成功经验,推广“沙集模式”、“遂昌模式”等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培养农村电子商务的带头人和实用人才。推广先进典型,鼓励“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鼓励农民依托电子商务创业,切实让电子商务惠及广大农民。改变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的态度,调动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积极性,引导农民走集约化、品牌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4.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保留城乡特色,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就地城镇化;保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建设有特色的城镇,有重点地建设小城镇,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布局与规模结构,尊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实现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 编辑: 云霞

猜你喜欢
城乡城镇化电子商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