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道一声珍重

2016-11-26 07:39康美权
中国记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单位工作

⊙ 康美权

・一得录・

媒体人:道一声珍重

⊙ 康美权

最近几个月,一些媒体精英病逝的新闻接二连三见诸各大报端:4月26日,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3岁;5月3日《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突然离世,年仅42岁;5月3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逝世,年仅41岁;5月4日,《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上校病逝,享年45岁;5月18日,网易河北频道女编辑王雅珊因病去世,年仅28岁;6月14日,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委员、《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陵因病去世,终年42岁。

每一次同行早逝,都会在媒体圈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从不同视角表达痛惜和思考。这其中媒体人的工作压力被反复提及。尽管这几名同行早逝的原因各不相同,将他们英年早逝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工作压力大”,未必是事实,但在悲剧频发的现实下,这方面的反思极为必要的。深蓝财经记者社区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媒体人每天工作超8个小时,肠胃病、肥胖、高血压已成媒体人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

那么,媒体人的工作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呢?首先来自媒体间的竞争。时下,媒体内容的制作压力,基本全落在采编队伍上,在读者观众欣赏水平和专业水准超常规成长的需求压力下,面对相同的报道资源,要使读者关注你而不是关注它,怎能不争?不争就等于坐以待毙,等着被市场淘汰。媒体要争市场、争收视率,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必须第一时间“抢”出好新闻。而为了抢新闻,他们中的大部分俨然已是“有工作没生活”的超负荷状态。

其次来自社会责任。媒体人要承担的压力大且多,除其它工作岗位同样存在的考核压力、业务压力外,还有肩负的社会责任带来的压力。记者在揭露社会阴暗面时必然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恐吓、打击、报复。这让新闻工作者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压抑、惶惑的状态中。媒体所需要承担的总体责任,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功能,自然媒体人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解决心理压力是治病的开始。怎么治?

第一,要摆正自身心态。传媒是一个会接触到各行各业各色人等的行业,也因此,媒体从业者存在因为接触的多为“上层人士”“精英人士”而产生的身份焦虑,进而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强调迅速的自我实现,一直绷紧神经匆匆前行,把过大的压力压在肩上。因此,媒体人不如摆正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稍稍放松神经,放缓匆匆前行的脚步。

第二,要重视身体预警。据医学专家介绍,在一般情况下,身体如果感觉不对,会提前发出预警。这些信号有: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也可以表现为视觉障碍,像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眼睛痛;还可表现为心理障碍,出现抑郁、易怒、焦虑等情绪波动。如果出现上述信号,就是提醒你要有意识地放下工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

第三,要关心员工健康。媒体单位虽然不是企业单位,但在市场中竞争的它们同样具备企业的一些属性,因此,无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还是纯粹的市场效益角度出发,媒体单位对员工的休息权应加以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不仅能减小媒体人“过劳死”的可能,也对提升单位效益和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广播电视台全媒体采编中心)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单位工作
鸣谢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致谢本刊支持单位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