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核心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缺失

2016-11-28 13:09梅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湖北十堰442714
武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德技击传统武术

金 梅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714



论武术核心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缺失

金梅
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 湖北十堰442714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逻辑分析法来分析武术的核心价值在武术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缺什么,丢了什么,应保持什么和传承什么。在现代西方体育的强势推入下,武术处于被动地步。首先,应先抛开舆论,捋开外围影响,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中国现时代背景,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的核心价值,并通过我国的传统体育目地来引导出武术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武术的核心价值教育教学现状

(2)2015年武汉体育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26。

1 前言

武术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若是每一个国人都静下来沉思这两个问题,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传统武术就更加绚烂了。没有文化精神充饥的社会是空感的,那么丧失武术核心价值的武术,跟没有灵魂的身躯一样,干涸而又空洞。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的是攻防技击,目前竞技武术动作花哨,攻防技击不明显,实用性低,武德要求不严肃。大部分人群都是追求竞技武术,为打比赛,教学中的武术套路很少提到技击。技击方面也要体现个人的身体素质,包括技术,包括基本功。如果基本功达不到,就算练也难以达到。对于武术套路想向世界推广,光靠竞技武术是有局限性的。因为竞技武术里面的起跳旋转难度动作,随着科技的发达和更为科学的训练计划,运动员只要具备了完成动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条件,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很快便能够掌握。对于这一点,竞技武术利于推广,因为容易被模仿。但针对武术推向世界来说的话,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功底和内涵也难以说服世人。传统武术的动作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不仅有动作要求,更注重武德;而竞技武术并没有要求这些,只要求训练按时到位,好好训练,肢体运动达到一定的要求、有进步,取得名次。

2 传统武术精神的遗忘

2.1竞赛中传统拳的退化

传统武术很朴实,每一招都有技击含义和意识。动作并不好看,所以不被大众所采纳。李小龙创造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结合了咏春拳。咏春拳的攻防技击意识非常强,对抗意识也很强。可现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却很少人练咏春拳,现在的传统拳也讲究动作演练,动作也逐渐向往花哨空架。动作演练是靠照镜子寻找美感,技击意义淡化,讲究速成,退化的是武术的核心关键内容,即技击性。

2.2教学中传统思想忽视

思想是指引行为的引导者,行为的正确与否需要思想的指引,而中国的哲学精神便是我们传承传统武术的靶心和指导者,把中国的哲学思想精神真正融会贯通到中国传统体育的肢体形态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和教育功能。

而目前的武术教育中,武术的精神、武术的内在特点经常被忽视,武德也只是嘴上说说,实际性的表现并没有重视。比如训练场上,有的打赤膊训练,上训练场训练不穿训练鞋,器械摆放乱,拿着器械随意玩弄。场上运动员松散,场下混乱。进入训练房训练手机不调静音,训练场地脏。而传统武术对武德的要求很严格,提倡崇德,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有了功夫并不是要意味着要去打架。注重实现自我,自我约束的修行。所谓“健身修心”恰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德艺双馨这些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解释。

3 传统武术文化的西化

文化观是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中国文化是独自创发的,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东方文化精神;西方文化强调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两种不同的文化特点也衍生了不同的世界观,中国自古以来不向外扩张,理想的民族关系模式是通过道德的教化去“协和万邦”;西方在民族方面讲究竞争,讲究斗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儒道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渗透是有很大影响的。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精神,倡导一切都要因遁自然而不违背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而行事,这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太和”出自《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包含着“普遍和谐”的意义,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更是追捧于“德艺双馨”,尤其是重视一个人的德行,因为他所表现的技术是人之外的内容,重人轻物极大的尊重了人格,人性人品。儒家的仁义中庸,道家的修道积德,都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而西方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所以西方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武术套路运动变得西方化和程式化,规则呈现不合理条款,运动员出现低龄现象。一味从形式上进行向西方竞技体育学习和模仿,结果走上了武术竞技化和套路表演的非教育之路。本土文化受到冲击和碰撞,从发展传统武术的角度来看,传播者重视技艺而忽略了精神伦理。然而技艺却也没有得到更精髓的提高,也在慢慢流逝了技击。

4 传统武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思考

4.1明确发展目标

传统武术目标的确立有助于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把中国传统武术推向更高的平台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忠于他。然而传统武术要想发展,就不能保持原有的状态,他需要新的结构,新的能源物;而这个需求也必然会带来传统武术的新变化。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接受简单的事物,所以传统武术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走简化道路。但所谓的简化不是创造些简单的动作,然后就算是完工,而应是在编创套路的情况下把武术的技击要领也要加上。每一招式都有具体用意和含义,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基础,让更多了解武术,接受武术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练武术,使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更具有文化时代性。[4]

发展方向应落于大众武术,以科学化的方法来提高大众武术练习的效果。我国大众武术科学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大众练习者一直在运用错误的练习方法,这使得练习者在长期练习中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出现受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练习者练习武术的兴趣,有的甚至就此放弃武术转而习练其他项目。因此,我们应加大科学宣传,树立科学的武术健身理念。[5]

4.2创编教授内容

首先,在编排新套路时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武术的核心价值即:攻防技击和防身自卫。在技艺方面主要突出技击实用、动作简单的武术套路,每一个动作都能够说得出和演示出目的和意义,从而更容易推广。比如说弓步冲拳的中国文化内涵,真正的弓步冲拳没有像竞技武术蹲的那么低,动作美感没要求那么严格,更需要的的是交手和对抗。根据左弓步冲右拳来讲,右脚和右拳真正的根部在脚上,左脚上前,右脚蹬腿,带动右手冲拳。力从根起,传导于腰,力使于拳面,力量的导引过程,力感的传动。教授基本礼仪和中国国学或经典哲学,这是学习武术技术之前必须学习的内容,以此激发和熏染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礼仪一定要受到传承者和学习者的重视,因为这是根,这是文化的根本。习武先习德,习好德再练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制定严肃的武德礼仪并执行是很有必要的。考虑到小学生没有抗击打能力,针对小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主要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德培养,初步可以教授些武术的简单的基本功,以趣味教育为主。初中生依然继续学习武德方面,习练武术基本功,初步可接触武术的攻防技击动作,可逐渐做动作习练。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这个时候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和基本功,在这个时候还要进行武德行为考核,因为这样具有实践意义,再进行教授武术攻防技击套路。

其次,练习传统武术能够改善人的心态,我们现在生活的法制社会完全用不着讲究谁最能打,而是个人修养素质显然在生活中更应得到重视,但社会人文气息确实有些难以齿口。老人摔倒,没人扶,没人敢扶。武术不仅仅只是肢体上的技艺,还包括武德。而武德是上文提到的: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这需要武术传播者细心和负责的态度。对于武术学习者,武术传播者起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文化的发展,武术的传播都与他们有很直接的关系。

4.3提升道路自信

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和教育功能,我们缺少的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我们的祖先,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绝不轻易地动摇他们的自信,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极强精严的抉择。绝不轻易地崇拜或者轻易的唾弃。[2]不要让中国武术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如果脱离了必将成为空洞的乏味的肢体表演。[3]用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用我们自身的体育魅力站住脚,推广和发展我们自身的文化,为实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再次璀璨而努力,为使现代传统武术体育不再蹩脚,为振奋自信民族精神而求真务实。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6]

5 结语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的大地上探寻自己的道路和办法。[7]同理,是武术发展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在自身上找原因,就应在哪里对症下策略。一个国家不能丢失武道精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明将在高校产生更多更深的碰撞,大学生多元化的体育方式是必然的趋势,但并不代表西方体育的强势发展必然会取代东方武术。更不能悲观的认为武术已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恰恰相反,目前的发展状况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改革高校武术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不是大家对武术不感兴趣,而是长期以来武术呈现给大家的方式过于呆板,单一。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从不同的视角或途径认识和接触到真实的武术。[8]不仅要注重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应注重其形式内容。将中国的武术的“精,气,神”展现出来。[9]“石在,火是不会绝的”。[10]

在武术管理者和武术爱好者的坚持努力不懈下,我们应保持我们对武术产业的热爱之情继续并奋力传承下去。传统武术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我们认为,即使法制社会不再那么迫切需要技击要领,但技击却能够给一个人带去自信,能够给一个民族带来勇猛,能够给一个国家带去权威。同时,武德却能够警惕人的处事方式,所以,武德教育为学校教育之需,学校教学为武德传承之力,为时代发展使命。

参考文献:

[1]石爱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鲁迅语录.

[3]王岗,李岩.中国武术:从荣耀之身到尴尬之境[J武汉体院学院学报,2015(4).

[4]王宏军.从系统的观点看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5]赵振洲.武术竞技趋势下大众武术发展研究——武术之乡菏泽县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6]2014年习近平在访问欧洲期间的对话.

[7]2014年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我国历史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对话.

[8]赖锦松.大武术观视域下高校武术大众化发展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7).

[9]王岗,李岩.中国武术:从荣耀之身到尴尬之境[J武汉体院学院学报,2015(4).

[10]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78.

On the Absence Of Wushu Core Valu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Jin Mei
(Wudangsh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ungfu,Wuhan Sports University,Shiyan Hubei 442714,Chin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comparison,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what is missing,what should be kep and what should be inherited about Wushu core val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Wushu education and teaching.Due to the stron influences of modern western sports,Wushu is in a passive stage.Putting public opinion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aside,combine with China background,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e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Wushu,and gropes the developmen mode in the gui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aim.

Keywords:Wushu core valueseducation and teachingcurrent situation

作者简介:金梅(1996~),女,学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编号:WSH2015C001;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107—03

猜你喜欢
武德技击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