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①

2016-11-28 13:15张雪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8332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张雪(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奎屯 833200)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①

张雪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奎屯 833200)

摘 要: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作为学生3项基本素质培养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在其成长阶段的重要性。大学生应熟知有关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有强健的体魄,并懂得如何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健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趋增强。早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很片面,只重视健康的躯体方面认为没有疾病、残疾或不适的情况就是健康的。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认识在慢慢改变,从多角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把健康定义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特别强调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三维观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除此之外还提出人的身心健康的8个标准:即“五快”“三良”。从健康的划分来看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目标的培养。我们将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和预防心理疾病作为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变得愈加重要。

1 前言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社会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活跃、复杂,大量的社会现象,社会变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威胁越来越大。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激荡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环境、学习交往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健康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学校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 适应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1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对职业、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起着主导和调节的作用。心理素质与职业成败的关键是心理素质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激烈的职业之间的强者应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术、智力、身体、竞争力都是心理素质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求从业者具备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心理具备永不屈服的精神,人际技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工作场所能以不变应万变,与时俱进,更好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客观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具备最基本的竞争意识、意志,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

2.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竞赛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行为

竞争意识是他们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生产和生活节奏接近体育比赛,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谁跳得更快,拥有更强的竞争意识,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竞技体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赛和运动时通过竞争才能确定胜利。发展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篮球、足球、田径、拔河、登山比赛和其他活动和竞赛,学生从身体上感受冲突、紧张的气氛、胜利、成功或失败、荣誉、战斗、情感体验都可以使竞争意识得到升华。从游戏和活动中教育学生要遵守游戏或游戏规则,坚守岗位,努力密切合作,把握机遇,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作为学生,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可缺少,职场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耐挫折,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锻炼、比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一分为二。问题分析与反思自我,实事求是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有效对策。比如,一个行动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正。球赛如何使用整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与预测现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磨难教育必不可少,创造一个困难的局面,引导学生克服战胜困难;组织露营和培训,开展不同的活动,设计一些障碍跑,跳跃性运动项目、武术、体操翻滚运动的细节。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克服身体和心理的“惰性”“极限”。培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服的意志品质。

2.3 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而且还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柯自明研究表明,工人的劳动时间15%是“确定的关系和冲突后的情感体验”,人与人的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产生抑郁、焦虑、敌意、怀疑情绪、会使人感到不安,甚至使人产生精神疾病,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一种心情开朗,积极的工作态度,甚至有助于提高生命的活力。中国古代思想家已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经典名言。因此,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人生的大学问。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的机会。通过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实践,培养学生诚实,乐于助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

2.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集体运动、竞争、博弈都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学生自身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化情感,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尊重教师,尊重他人。随和、诚实,以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不计较工作中的得失,善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利益群体意识,爱的奉献,性格开朗热情,无私的想法,公平的风格,诚实守信的品德。所以,当他们进入社会将改善其密切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乐趣。

2.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进入大学的学生,这一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在学校和社会体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了解国家体育的法律法规。同时,要让他们深入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爱护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与器材,保护运动场内外的环境卫生等。体育课程学习是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3 结语

(1)体育活动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不仅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能达到激发动机,提高认识能力,调节情绪,培养个性之目的。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充分认识到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明确体育活动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科普知识,能够结合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科学指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心理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快乐,保持愉快的心情,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这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缓解和调节作用。

(4)为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

参考文献

[1]宋莺.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J].科技信息, 2010(33):562.

[2]苏敏,高吴军.浅谈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3): 269.

[3]李柏杨.大学生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J].中国临床康复,2005 (24):154-156.

[4]杨竞楠.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4-105.

[5]王国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94-95.

作者简介:①张雪(1977,6—),女,汉,河南淮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05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b)-0055-02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