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16-11-28 13:15吕晶红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沈阳110866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体育场馆高校

吕晶红(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辽宁沈阳 110866)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吕晶红
(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辽宁沈阳 110866)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了解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内容及其服务外包主要环节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服务内容冲突、承包方筛选形式化、合同不完善和缺乏监管机制是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指出:高校可以通过强化核心服务内容的主导地位、审核承包方资质、明确合同细节、建立沟通和监管机制等方法促进其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 体育场馆 服务外包 问题 对策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自身价值链中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从其自身的业务体系中剥离出来后进行外包,通过外部专业化管理团队提供非核心的服务内容,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和重组价值链,进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经营模式[1]。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已经逐步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下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尝试通过将其非核心业务的外包,达到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化。不可否认,服务外包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逐步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然而随着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深入推广,其中暗藏的问题也日益显现[2]。因此,在对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业务内容

高校体育场馆属于基础性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和维护费用高的特点[3]。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的前期投资主要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因此,高校体育场馆也肩负着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体育场馆应寻求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选择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为实现投入与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出的动态平衡提供条件。

据统计,高校系统共有体育场馆28 741个,约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4]。基于高校的非营利性,其体育场馆的主要用途是在满足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体育专业队伍和体育协会的锻炼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保障。与此同时,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高校体育场馆也承接体育赛事、商业演出和商业讲座等对外服务项目。当然,上述对外服务项目仅在非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时段进行。

2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主要环节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外包是高校将体育场馆资源、校园体育文化以及与其相伴相生的服务活动的部分内容转移出去,以换取其对外部资金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最大利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外包内容与定价、审核承包方资格、排他性、责任承担和监管5个主体部分。首先,根据高校体育自身的特色划分其核心与非核心的服务内容,为体育场馆的服务外包提供目标对象[5]。其次,根据服务外包的具体内容确定承包方的资质和能力。再次,排他性是指对承包方能否分包给第三方进行明确限定,并对相应的违规行为作出约定。然后,明确服务对象在场馆内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时的责任分配细则,对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约束。最后,高校应对体育场馆外包服务的承包方进行监管、评价、批评、合作和矫正。

3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

3.1 核心与非核心服务内容的冲突

毋庸置疑,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和累积收益是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共同动机,这一动机会导致发包方与承包方立场上的差异。本质上,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外包应是在满足在校学生和教师体育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有些承包方通过变相收费和故意设置时间、空间上的冲突,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体育运动成本,削弱在校师生的锻炼热情,剥夺了服务主体对象应有的权利。

3.2 承包方的筛选过于形式化

高校对体育场馆服务外包承包方的遴选过于形式化,缺乏对候选承包方专业资质、经济能力、营销经验等因素的综合考量,难免会发生缺乏场馆运营知识和经验的人士接管相关服务的情况。此外,忽视服务外包的程序及相关部门的权限,尚未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相应的处罚制度,无法对相关责任人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

3.3 服务外包合同缺乏约束力

服务外包合同是指发包方将其业务内容中部分基础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专业服务供应商的过程中,产生的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合同[6]。服务外包合同缺乏约束力或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导致场馆出现多次转包和分包的现象,使承包方的资质和信誉很难保证[7]。

3.4 对承包方的监管不足

对于高校这一非营利性的组织群体而言,透过服务外包,实现多种经营,并在降低投入和维护成本的同时,维护公众的权益是其服务外包必须经历的博弈。可以说,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主要环节相应,服务外包决策、承包方遴选、承包商的权利与责任以及监管机制的构建是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4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发展策略

4.1 强化核心服务内容的地位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部分属于其非核心服务范围,保证学校教学、训练和赛事需求是其服务外包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在核心服务内容与非核心服务内容的冲突情境中,高校体育场馆核心服务内容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

4.2 全面审核承包方资质

场馆管理者应根据场馆结构特点和自身校园体育文化特点,谨慎地审查候选承包方的资质和相关的从业经验,并对其服务运作的人工成本、营销策略、业务范围和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4.3 细化服务外包合同的内容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合同要依照法律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特点而定,合同中应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对双方违规行为的细节进行细致地描述,并列举相关的举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

4.4 建立沟通和监管机制

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引入竞争、回避和监管机制,以保证承包方选择过程的公正性。与此同时,合理评估服务外包价格,制订外包服务的标准,加强与承包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5 结语

服务外包是高校体育场馆促进自身经营发展和提升其服务于大众体育需求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项目发展的潜力和风险并存。高校可以通过对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问题的解析,确定场馆服务外包项目改革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并借助相关监管机制的完善来推动其服务功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欣,易国庆,王健.服务外包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62-68.

[2]郑美艳,孙海燕.江苏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四川体育科学,2015,4(2):89-92.

[3]张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413-416.

[4]夏春风.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之订单式输送实践研究[J].内江经济,2012(2):150.

[5]陈斌,韩会君.公共体育服务外包的政府责任及实现机制论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5):404-408.

[6]http://china.findlaw.cn/ask/baike/101878.html[EB/OL].百度文库.

[7]郑美艳,孙海燕.公共体育场馆外包运营中困境与治理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5(5):143-146.

作者简介:吕晶红(1977,5—),女,汉,内蒙古通辽人,硕士,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5DTY00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102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b)-0102-02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体育场馆高校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