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现状调查①——以平乐县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为例

2016-11-28 13:15朱祎娜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瑶族参与者

朱祎娜(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现状调查①——以平乐县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为例

朱祎娜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香龙舞文化是以生存于广西省平乐县香龙舞为主的瑶族文化。体现了瑶族人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及民间舞蹈的综合性的传统文化。该文以香龙舞为研究课题,探讨香龙舞的由来以及香龙舞参与者的现状,指出香龙舞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鼓励后代传承该民族文化,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续发扬,鼓励后代热爱传统文化,树立热爱生活、热爱该民族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香龙舞 瑶族 参与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体育

四冲村香龙舞队表演团队是由舞龙老人九伯公带领下建立起来的舞龙表演团队,受到当地群众的资助和追捧,并受到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保护,因此,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地在受到新闻媒体和村民的宣传。香龙舞参与者参与的目的很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年,香龙舞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龙舞的知名度得到极大地提升,更加增强了许多人多香龙舞的热爱和传承。

1 香龙舞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和参与目的

香龙舞参与者大多都是当地及周边村子的瑶族人。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受到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香龙舞本身充满感情,将其作为世世代代的风俗进行传承和发扬。在参与者当中,老人居多,在参与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原因主要是老人对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比较信仰和注重,相信迷信和古代神灵,遭受的自然灾害等苦难较多,造成其心理上比较依赖于神灵庇佑。而香龙舞正是祖先用来祭祀、神灵显灵、庄稼丰收、五谷丰登的庆祝和驱邪方式。

通过对平乐县四冲村香龙舞队表演团队进行实地调研,探访众多香龙舞表演者,采访其参与目的,并综合了其他香龙舞表演团队,最终得出:大部分香龙舞参与者参与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休闲,将时间花费在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上,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参与者中大部分是年长者,通过香龙舞表演,尽力发挥文化传承的领头人作用,将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年轻人,增加知名度,并作为旅游开发产品,使游客在玩耍的过程中,帮助其传播香龙舞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还有一部分人参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塑身瘦体,这部分人大多是比较年轻的妇女,通过参加香龙舞表演,不仅可以派遣时光,而且可以摆脱“家庭妇女”形象,走出家门,与乡里人增强沟通,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健身的目的。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利用香龙舞表演,增加一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家庭条件。

2 香龙舞参与者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2.1 老人居多、年轻人少,处于断层现象

大部分香龙舞参与者都是比较年长者,受祖先和鬼神迷信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其参与香龙舞表演大多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希望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希望龙神能够适时降雨,保证丰收。但是,由于受现代化思想不断地熏陶,年轻人受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开始相信科学,因此,对龙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便失去了长辈们那样的依赖性,参加香龙舞表演的意愿就比较低,仅依靠一些年迈的舞者支撑将时刻面临长辈离世、香龙舞后继无人的现象。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正面临此种窘境,如何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将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2.2 团队精神不佳,存在个人利益

许多香龙舞表演者参与香龙舞表演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一部分人参与香龙舞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当作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有的只是通过香龙舞表演,吸引游客赚取收入,而对于香龙舞表演团队的素质却没有更多顾忌。这种现象不但降低了香龙舞表演的严谨性,也表现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淡漠与忽视。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的组建是由从事各种各样工作、老少皆有的参与者组成,年轻人只是暂时性的参与,等到达到一定目的,便退出表演团队,没有吸取到香龙舞表演的精髓。年老者由于年事已高,不便于参加剧烈的活动,因此,不得不退出表演队伍,一些乡村妇女有的只是出于减肥需要,舞姿不够规范,缺乏香龙舞专业素养。种种现象加大了团队管理的难度,集体意识逐渐淡化,个人利益时有发生。

2.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政府资金支持

香龙舞作为平乐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已流传千年,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旅游设施不齐全媒体宣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扶助每一个民俗体育项目,香龙舞文化传播区域只局限于周边的几个乡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再者,香龙舞的表演者鱼龙混杂,质量不如以往规范化,因此,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推荐,在申遗的过程中,香龙舞文化也逐渐被淡忘。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正面临这样的困境,仅依靠当地村委的资助远远不够支撑香龙舞表演所需的器材、人工费和餐饮费等,政府扶助资金不到位,造成四冲村香龙舞表演团队面临解散的风险。当务之急需要加大对香龙舞宣传力度,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修建更多旅游服务设施,发展交通,满足游客的需要。

3 如何传承香龙舞传统文化

3.1 从年轻一代进行培养

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学的欲望,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要给现在的青少年制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将传承瑶族香龙舞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身上。具体方式如下:(1)从感知开始,带青少年下乡体验生活,参与瑶族节庆、祭祀活动,感受瑶族的民族风情,欣赏瑶族老艺人表演香龙舞。(2)在活动课中安排他们学习香龙舞,先培养孩子们的感觉,在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后加深学习。

3.2 写入教科书,加大传承力度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一定的文化精神的载体,对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课程是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被列入课程的文化就有可能被传承、发展,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化。因此,需要聚集当地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的力量,一起编制瑶族传统舞蹈的校本教材,力争把瑶族传统舞蹈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大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3.3 利用网络平台传承

网络是现代人学习、掌握信息、搜集资料的重要途径,瑶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可以通过录播纪录片和教学视频的方式,并将利用网络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但节省资源,且辐射面广,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学习瑶族香龙舞,以提升知名度。

4 结语

香龙舞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历史的“活化石”。香龙舞也是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香龙舞大都是直接反映生产劳作的生活题材,从流传至今的舞香龙舞中还能看到瑶族先民辛勤的劳作场景,极具民族性和历史性。因此,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扶持一些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香龙舞文化已经流传千年,要加大保护力度,首先要稳固好香龙舞文化的参与者,帮助其整顿好队伍,提高参与者各方面的素质,加大专业培养力度,训练出一支极具专业性、责任感、传承性的专业团队,是政府和当地瑶族人的共同期望。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 2005(1):130-139.

[3]刘守华.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5):109-112.

[4]桂林市文化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R].2009.

[5]陶彩忠,黄丽红.让“香龙”又“舞”起来[N].桂林日报,2012-06-02.

作者简介:①朱祎娜(1991—),女,汉,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153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1(b)-0153-02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瑶族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瑶族织锦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