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2016-11-29 01:50何兴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莫唑胺全脑放射治疗

何兴平

四川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攀枝花 6170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何兴平

四川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攀枝花 617000

目的 观察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纳入脑转移瘤患者4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局部复发率28.57%,对照组为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2个月、13.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个月、1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有效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替莫唑胺;脑转移瘤;安全性

脑转移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研究表明,15%~2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颅内转移[1]。另外,在尸检肿瘤患者中,颅内转移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0%[2],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临床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主[3-4]。目前,用于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案主要以放化疗为主,但治疗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5]。笔者对47例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脑转移瘤患者47例,均为我院2008-01—2014-01收住的病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28例),对照组仅进行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9例)。研究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2~71(54.6±9.8)岁;原发肿瘤:肺癌24例,胃癌2例,肿瘤直径1~4(2.3±1.1)cm。对照组男17例,女2例;年龄30~73(54.9±10.1)岁;原发肿瘤:肺癌18例,胃癌1例,肿瘤直径1~4.2(2.2±1.3)cm。2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肿瘤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临床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脑转移瘤者;(2)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组织和(或)器官转移者;(2)不能耐受放、化疗者;(3)不能配合治疗及随访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仰卧位X刀头架固定并制作面膜,进行3 mm薄层连续CT增强扫描并勾画靶区,明确靶区的数目以及位置,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限光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优化放疗方案,以保证80%~95%的等剂量曲线能够完全包绕靶区,并以此为处方剂量。进行6 MV X射线照射,全脑照射采用常规左右对穿野,2.0 Gy次,5次/周,总剂量30~40 Gy,并于3~4周内完成。在全脑放疗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局部加量,每次处方剂量5~8 Gy,每周接受3次治疗,总剂量55~72 Gy;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替莫唑胺口服化疗,接受放疗前3 d每日服用100 mg,1次/d,周一至周五服用,连续服用2周,然后间隔1周后再次接受上述剂量的治疗,直至放疗结束后再口服2周。

1.5 观察指标 (1)近期临床疗效:①完全缓解(CR):肿瘤100%消退,持续4周以上;②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较前缩小>50%,持续4周以上;③稳定(SD):肿瘤体积较前缩小<50%;④进展(PD):肿瘤增大1/4以上或出现新病灶及转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2)观察2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等。(3)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n(%)]

2.2 2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比较 研究组肿瘤局部复发率28.57%(8/28),对照组为31.58%(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2个月、13.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个月、1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6、5.021,P<0.05)。

2.3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大脑是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转移率15%~20%。一旦发生脑转移,说明肿瘤已经进入晚期,临床预后较差[6]。导致脑转移瘤患者临床疗效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化疗药物不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7]。因此,目前对于脑转移瘤患者,多以放疗为主。全脑放疗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放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放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8]。由于受正常脑组织耐受剂量的影响,全脑放疗很难彻底消灭肿瘤细胞,超过1/3以上接受全脑放疗的患者局部肿瘤难以控制[9]。

随着定向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照射剂量亦有较大的提高,而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亦明显升高。研究[10]对比了全脑放疗联合定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瘤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肿瘤控制率从65.0%提高至89.7%。目前,全脑放疗联合定向放疗已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中。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通过全脑放疗联合定向放疗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总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研究显示[11],经全脑放疗联合定向放疗后,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最终死于颅内肿瘤的进展。因此,临床有必要结合其他方式控制颅内肿瘤的进展。替莫唑胺属于口服化疗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能够较好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血药浓度较高[12]。

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近期疗效,有效控制颅内肿瘤的进展,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我们认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的机制可能为:化疗药物对全身肿瘤均有杀伤作用;化疗药物可能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

综上所述,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有效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

[1] 杨华堂,王喜旺,周定标,等.脑转移瘤微环境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1):83-85.

[2] 张旭东,张世强,王雪峰,等.伽玛刀联合尼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4,20(12):1 049-1 051.

[3] 陈龙.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疗与靶向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14,36(7):945-949.

[4] 刘向阳.关注脑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4):1-5.

[5] 杜芳芳,郭阳,姜炜,等.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5,39(4):328-331.

[6] 张羽,徐子海,周燕华,等.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16-918.

[7] 于兰,张小涛,张真,等.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718-721.

[8] 赵喆,许建新.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8):1 178-1 181.

[9] 王希龙.同步放化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2(35):80-81;86.

[10] 朱海伟,张金伟.颅内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5):1 155-1 157.

[11] 马春华,姜镕.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5):309-313.

[12] 杨永辉,李欣欣,杨璟,等.脑转移瘤再次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与单纯再次放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31-633.

(收稿2015-09-23)

Th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emozol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encephaloma

HeXingping

OncologyDepartmentofCentralHospitalofPanzhihua,Panzhihua617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effect of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emozolomide and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encephaloma.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encephalom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reatment perscription.The study group adopted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emozolomide;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local recurrence rate,median recurrence time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toxic and adverse effect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92.86%)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68.42%)(P<0.05);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28.57% and 31.58%(P>0.05);the median recurrence time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study group was 12.2 months and 13.7 months while the time in control group was 9.6 months and 13.7 months(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toxic and adverse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 For the metastatic encephaloma,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emozolomide has a better short-term effect than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and can effectively delay the median recurrence time,and exte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ffect is not greatly increased.

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Metastatic encephaloma;Safety

R739.41

A

1673-5110(2016)19-0007-03

猜你喜欢
莫唑胺全脑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替莫唑胺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