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

2016-11-29 01:50伏亚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椎动脉病因缺血性

伏亚红

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 710054



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

伏亚红

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 710054

目的 观察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情况,以期正确认识该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狭窄部位变化情况,并选取同时期非脑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作参考,总结病因变化情况。结果 在分布特点上,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占64.5%)、大脑中动脉M1段(占50.5%)、椎动脉起始(占39.5%),与其他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起始,病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病因

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原因之一,脑动脉狭窄程度加重10%,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5%。本研究通过采用CT和DSA等检查,明确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观察其病因情况,以期有针对性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05—2015-01我院2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2例,女88例;年龄34~68(51.1±4.2)岁;病程1周~2 a,平均(6.2±1.1)个月。纳入标准:(1)脑动脉狭窄符合全国第4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2)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瓣膜性心脏病、大动脉炎、颅内感染、血液病、心源性脑栓塞和恶性肿瘤者。以同期非脑动脉狭窄患者180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提供的INVOA3100IQ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仪器,术前禁食4 h,会阴部常规消毒备皮,患者取仰卧位,腹股沟常规消毒后在下方2 cm股动脉处局麻行Seldinger穿刺,置入5F鞘,将Pigtail导管通过鞘置入主动脉弓,以15~20 mL/s速度注射30 mL造影剂后对主动脉弓进行造影,再以单弯导管依次检查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

参考相关文献[2]观察脑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测2组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方法进行,狭窄率计算方法为[1-(最狭窄处血管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100%,其中轻度狭窄为0~29%,中度狭窄为30%~69%,重度狭窄为70%~99%,完全闭塞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情况 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占64.5%)、大脑中动脉M1段(占50.5%)、椎动脉起始(占39.5%),与其他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情况 (n=200)

2.2 2组相关指标比较 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2组相关指标比较

表3 2组相关疾病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颅脑供血动脉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前者包括额顶颞叶和基底节区前部,后者包括供应幕下脑组织和枕叶、部分颞叶、基底节后部等。研究[3]显示,在脑动脉狭窄患者中,50%以上患者狭窄部位是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因以上动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脆性增大,血管内物质容易在血管壁内沉积,造成动脉狭窄,多发生在老年人。研究认为脑动脉狭窄在青年中主要发生在椎动脉起始,因青年人供血以后循环为主,易受血流应切力影响,本研究也说明脑动脉狭窄在人群分布上也是有特点的。同时报道称,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是动脉斑块形成钙化最好发部位,较其他动脉钙化,其发生率在30%左右[4],也证实了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原因。

研究[5]报道,50%以上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发生在含平滑肌大中动脉的疾病,以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和脂质、胆固醇、钙和细胞碎片等成分沉积在血管内膜为主要特征,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重塑、急性和慢性管腔阻塞、血流异常和靶器官减少等病变。说明脑动脉狭窄和高血脂有密切关系,与目前认为循环系统疾病和血脂升高有关系,故临床要加强监测。

研究[6]证实,长期高血压史会造成颅内血管发生动脉硬化,造成血管逐渐狭窄,高血压史很长,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管狭窄越严重,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血压往往较高,容易造成恶性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压越高则卒中发生率也越高,提示我们临床上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特别是早期狭窄程度不高的患者,控制血压能阻止和逆转狭窄程度进展。报道[7]认为,对动脉狭窄患者,可通过药物或介入等进行干预治疗,阻断各种危险因素,进而促使血压下降,避免高血压对血管造成损害,同时也能预防脑卒中。

糖尿病是多数循环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不仅会引起血流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会引起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胰岛素抵抗又会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HDL-C升高,从而引起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表达升高,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最终促使动脉内皮细胞粥样斑块形成[8]。

综上所述,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起始,病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与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关,提示我们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要高度提防以上危险因素,同时对在此部位的脑动脉狭窄患者要早期治疗,避免发生脑卒中。

[1] 宋晓微,薛素芳,李潇颖,等.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3):142-147.

[2] 乌兰,赵剑平,石燕清,等.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部位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检测[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39-740.

[3] 李斗,王默力,李慎茂,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88(17):1 158-1 162.

[4] 李兰晴,钟维章,陈渊,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39-1141.

[5] Yan JC,Zhang M,Wang YJ.Changes in regional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afte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Med J Chin People's Liber Army,2013,36(8):234-236.

[6] 姚院芳,刘强,石伟,等.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7(1):15-16.

[7] 李平,李双英,孙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4(5):527-528.

[8] 王宝军,郭静文,刘国荣,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1(8):908-911.

(收稿2015-09-20)

R743

A

1673-5110(2016)19-0036-03

猜你喜欢
椎动脉病因缺血性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