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6-11-29 01:51殷振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高压氧溶栓动力学

殷振江 王 力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克拉玛依 834000



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殷振江 王 力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克拉玛依 834000

目的 观察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高压氧治疗

急性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1]。随着人们对急性脑梗死认识的增加,入院时间不断缩短、治疗技术不断改善,患者的病死率得到较好控制[2]。但患者的预后仍存在较大差异,预后较差的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受到较大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对于处于时间窗内的患者进行溶栓是首选治疗方式,但与溶栓治疗的配合治疗方法却尚无公论。高压氧治疗具有改善细胞代谢和保护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效果[4]。因此,探讨其配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7—2015-07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我国第2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且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2~78(58.4±8.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31例,丘脑1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区5例,大脑前动脉区3例,多发性脑梗死29例;梗死体积:<4 cm3(小梗死)27例,4~10 cm3(中梗死)37例,>10 cm3(大梗死)16例。排除并发心、肝、肾及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并发代谢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会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2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梗死体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持续1 min;再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以输液泵静滴,持续1 h。随后给予脑细胞保护剂,溶栓治疗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面积较大者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0.25 MPa,加压15~20 min,减压时间20~25 min,稳压吸氧持续1 h,其中戴面罩吸纯氧0.5 h,休息10 min后再吸0.5 h,休息5 min后改吸舱内空气,1次/d,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2 结果

2.1 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

表2 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2.2 2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比较±s)

2.3 2组运动能力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运动能力变化比较±s)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大脑供血出现障碍,缺血和缺氧症状导致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5]。缓解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是改善脑梗死预后的主要治疗方案。溶栓治疗可溶解纤维蛋白,恢复脑组织供血,保护神经功能是3 h时间窗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2]。然而,单纯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6]。高压氧治疗可迅速增加患者的动脉血分压,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降低脑组织缺氧状况和脑损伤[7]。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高压氧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等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8-9]。然而,由于过去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普遍较晚,因此溶栓治疗较少,高压氧治疗主要是配合保守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使用。对于溶栓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却少有报道。

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溶栓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原因是由于高压氧可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并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减弱血栓的形成[10]。进一步比较2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可知,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更低且生活能力更好。其原因是高压氧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分压,降低了患者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进一步证实了高压氧治疗对于溶栓治疗的辅助效果。观察组运动功能在治疗后得到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Sacco RL,Kasner SE,Broderick JP,et al.An updated definition of stroke for the 21st century: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7):2 064-2 089.

[2]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3):870-947.

[3] Ahmed N,Kellert L,Lees KR,et al.Result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in 4.5 to 6 hours and updated results within 3 to 4.5 hours of onse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corded in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in Stroke International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er(SITS-ISTR):an observational study[J].JAMA Neurol,2013,70(7):837-844.

[4] Bennett MH,Weibel S,Wasiak J,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5,46(5):e109-e110.

[5] 苏占清,丁莹,陆倩,等.急性脑梗死病因病机临床初步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12):1 059-1 061.

[6] 陈聪,徐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2):65-66.

[7] Rosario ER,Kaplan S.Abstract T P224: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llowing a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5,46(Suppl 1):ATP224.

[8] Chen LF,Tian YF,Lin CH,et al.Repetitiv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provides better effects on brain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J Formos Med Assoc,2014,113(9):620-628.

[9] Lim SW,Wang CC,Wang YH,et al.Microglial activation induced b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suppressed by postinjury treatment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J Surg Res,2013,184(2):1 076-1 084.

[10] Chateau-Degat ML,Poitras J,Abraini JH.Hemodynamic profiles of intubated an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arbon monoxide-poisoned patients during systemic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BMC Anesthesiol,2013,13(1):26.

(收稿2015-10-18)

R743.33

B

1673-5110(2016)19-0087-03

猜你喜欢
高压氧溶栓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高压氧治疗后会引发减压病吗?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