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2016-11-29 01:51王晓丹骆金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用神经功能

王 辉 李 燕 孙 梅 贾 波 王晓丹 骆金萍

解放军第230医院神经内科 丹东 118000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王 辉 李 燕 孙 梅 贾 波 王晓丹 骆金萍

解放军第230医院神经内科 丹东 118000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5—2014-04收治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2型糖尿病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0.2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血塞通0.5 g静滴,1次/d,时间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1)。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加强脑细胞活化、改善脑供血不足、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稳定血糖的功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前列地尔注射液;血塞通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其为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占脑血管病的60%~70%[1],主要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栓形成,从而使脑部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阻塞,使脑部的血液循环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软化坏死[2]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群综合征。目前,临床上针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凝集等各种改善患者脑循环供应的保守治疗,以及一系列减轻患者脑水肿和针对脑神经元的保护治疗[3];糖尿病性脑梗死病变范围广泛,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4]。2013-05—2014-04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60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0 例均为2013-05—2014-04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男63例,女57例。全部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脑CT或MRI明确诊断,且为第1次发病,发病时间超过6 h,无溶栓适应证。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8~89(61.4±7.4)岁。2型糖尿病病程1~24(8.1±2.5)a;脑梗死发病6.2~72 h;梗死部位:脑干6例,小脑5例,丘脑16例,侧脑室旁6例,基底节区25 例,脑叶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35±3.83)分。其中合并高血脂症32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9 例,糖尿病肾病14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31例,年龄41~88(59.4±6.4)岁。糖尿病病程1~26(7.9±2.2)a。脑梗死发病6.1~72 h;梗死部位:脑干5例,小脑4例,丘脑13例,侧脑室旁3例,基底节区28 例,脑叶7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35±3.83)分。其中合并高血脂症32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9 例,糖尿病肾病14 例。入院后平均空腹血糖(12.3±7.1)mmol/L。2组发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血糖值及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大面积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和癫痫、痴呆患者;脑肿瘤和其他器质性脑部病变等;患糖尿病酮症患者;重度感染病人以及精神病患者;血小板<80×109L-1患者;对上述药物过敏者。

1.3 入选标准 (1)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史但后遗症改变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者,且发病时间>6 h;(2)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3)以往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4)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总分<80分,意识分>6分。

1.4 方法 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0.2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血塞通0.5 g静滴,1次/d,时间均为2周;发病后即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0.3 g,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1次/d;2组均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将空腹血糖维持在5.4~7.1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2~9.6 mmol/L。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症等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对于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呋塞米等适当降颅压药物治疗;对有语言障碍和肢体瘫痪者予以针刺康复治疗。

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分,以分数改变≥1为有效;入院后予以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生化、血脂分析、凝血常规、尿酸等,并予以行头颅CT或MRI、心电图、肺片检查等。MBI、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各评定1次。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头颅CT或MRI等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各检查1次,注意随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脑水肿程度:根据头颅CT或MRI表现,予以调整降颅内压药物。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分别予以药物治疗调整。

1.5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和生活能力分为:(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 2组ESS、MBI评分比较 治疗组ESS及MBI评分情况改善良好,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ESS、MBI评分比较

3 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和社区都较为多见的多发病,糖尿病在众多疾病中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由于罹患糖尿病所导致的并发症往往是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和主要致残原因,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往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程迁延情况,患者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外,还可因合并脑梗死表现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差,导致组织蛋白和血浆出现过度非酶性糖化反应,从而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改变[6];血小板凝聚性增高,纤溶系统活性亢进,血液呈高凝状态,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糖对脑血管内膜的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从而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微循环不畅,其脑神经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表现出相关脑神经功能的不同程度的缺损,且这种神经功能缺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高,笔者猜测可能与患者脑缺血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有关。一般应激状态下,脑组织由于功能限制,因而不能对糖等有机物进行有氧代谢,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产生能量,此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乳酸,而细胞内的乳酸一旦堆积过多则可导致患者酸中毒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对大脑的损害。所以,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积极使用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加侧支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是关键。前列地尔注射液为人体的一种内源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且有靶向扩张血管病变、改善微循环、减少再灌注及神经保护等作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作用到异常痉挛的血管,并改善血管的痉挛状态,使其恢复有效的舒张与收缩,与此同时前列腺注射液还可明显增加异常痉挛大血管周围的侧支循环,改善相应组织及周边的血供,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不断促进患者脑梗死微循环缺血区域的局部血流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防止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注射用血塞通和前列腺注射液一样,也可通过作用在异常痉挛的血管上改善其阻力状态,并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前列腺注射液不同的是,注射用血塞通还可明显增加和改善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不断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还可对脑梗死区域的自由基进行彻底有效的清除,从容促进血栓溶解并抗动脉硬化。两者合用有明显的抗氧化、防止血小板凝聚、增加血流量及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能有效阻止梗死面积扩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反应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 曹茂红,柯开富,周冉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62-63.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齐红娇.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8(1):80-82.

[4] 张锦茹.1,6-二磷酸果糖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0,10(10):42-43.

[5] 陈清棠.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6] 尹玲,吴倩.2型糖尿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380-381.

(收稿2015-09-26)

R587.2

B

1673-5110(2016)19-0090-03

猜你喜欢
血塞通注射用神经功能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