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6-11-29 01:51刘宇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高血糖半胱氨酸进展

刘宇敏 马 涛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无锡 214000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宇敏 马 涛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无锡 214000

目的 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以单因素分析筛选观察指标,后作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是诱发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优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

进展性脑梗死;单因素;多因素;独立危险因素

进展性脑梗死指脑缺血发作6 h后病情仍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脑梗死类型。统计资料显示,其占脑梗死的20%~40%,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明确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价值,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条件[2]。为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我院对收治的194例患者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经MRI及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按入院后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方案一致。进展组60例,患者入院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对照组134例,入院后病情呈好转或稳定表现。

1.2 方法 2组均在入院1 d后作头部MRI、MRA检查,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浆作常规生化检查,入院后采取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其神经缺损程度。记录年龄、病史、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等一般资料,分析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1.3 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2)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进展性脑梗死标准;(3)发病6 h~1周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临床干预后未稳定;(4)病情加重后头部CT复查排除梗死后出血;(5)患者意识清晰。

2 结果

2.1 进展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证实,糖尿病史、脑卒中史、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进展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 [n(%)]

2.2 进展性脑梗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进展性脑梗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统计资料显示,约20%的脑卒中患者可进展为进展性脑梗死,其中10%为阶梯式,20%为渐进式[4]。本组194例患者中,60例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占30.93%,与上述统计资料一致。且一般进展性脑梗死病因相对复杂,与高血压、糖尿病、血栓扩张、颅脑动脉狭窄等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5]。明确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确立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研究表示,超过半数的进展性脑梗死常见于发病后24 h内,且其中90%见于入院后4 d内,发病24 h多见,48 h达高峰,因此认为脑梗死发生后2 d是预防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时期[6]。当前临床上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与确切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报道危险因素包括发热、病毒感染、脑动脉狭窄、脑卒中严重程度、脑水肿、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本组研究以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饮酒史、吸烟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红细胞沉积、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神经缺损评分、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筛选出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史、脑卒中史、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狭窄。且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大血管病变导致颅脑狭窄远端区域血流灌注量减少,造成侧支循环不良,并引起脑梗死[7]。也有研究证实,合并糖尿病其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同时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高[8]。而同型半胱氨酸为人体组织及血液内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产物。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证实其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10]。但对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证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好转与稳定者,且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其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其与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强的相关性,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则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脑梗死越严重。

综上,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优化患者生存质量,需严重控制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1] 赵卫丽,白树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36-38.

[2] 段永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323-324.

[3] 陈旭,鲁晓华,马晓波,等.183例急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296-298.

[4] 龙海泳,崔宏建.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 653-3 654.

[5] 汪飞,倪初源.进展性脑梗死与稳定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3):181-184.

[6] 孙琦.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56-59.

[7] 王霆,蒋纯新,江宏杰,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101-103.

[8] 孙双喜.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8):1 354-1 355.

[9] 区腾飞,杨洁,廖龙光,等.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7):136-137;145.

[10] 刘东玲.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3):88-90.

(收稿2015-08-26)

R743.33

B

1673-5110(2016)19-0099-02

猜你喜欢
高血糖半胱氨酸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