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2016-11-29 01:5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情绪

王 勇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郑州 450000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王 勇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郑州 450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安全的肾脏替代疗效。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长期困扰,且血液透析带来的血管穿刺疼痛和沉重的治疗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分析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11—2014-01期间90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6~67(47.9±9.1)岁;透析时间7~26个月,每周透析1~3次,每次透析4~5 h;慢性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实验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5~69(47.9±9.1)岁;透析时间7~27个月,每周透析1~3次,每次透析4~5 h;慢性肾炎24例,慢性肾盂肾炎12例,高血压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2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和原发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继续接受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护理、对症支持治疗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2]。(1)心理疏导: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和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同患者充分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并同患者热情、关心、诚恳交流,以获取患者的信任;(2)认知干预:结合病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原理、目的、方法讲解,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到接受治疗对于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意义。同时,向患者进行相关科普教育,如维持性透析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瘘管保护等,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学习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突发并发症,以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3];(3)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良好的透析治疗环境,以人性化理念进行治疗环境的建设;选取淡蓝色作为窗帘颜色,使患者感到雅静、爽朗;将灯光调整为柔和、中等亮度光,以营造愉快、舒适的感觉;可在透析室内暗转有线电视或VCD,以帮助患者转移透析带来的痛苦;(4)行为干预:以现代医学模式概念作为基础,向患者讲解疾病症状同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充分安慰,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醒患者重视不良行为对于治疗的不利影响,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以减少不适,穿刺时建议以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4];(5)家庭参与护理:与患者家属及时联系沟通,取得其信任理解,促使其协助医院完善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饮食休息管理;建议以肾友联谊会形式鼓励患者同其他对于疾病有正确认识,乐观开朗、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多同他人沟通,适量参加活动,以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应激能力;同患者单位进行沟通,建议其给予患者充分社会支持,在患者状况支持正常工作时,工作单位应给予患者充分鼓励,给予其充分的工作机会,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1)抑郁改善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干预后抑郁改善情况[5],抑郁自评量表有20个项目,分4级评分,0~4分为无抑郁症;5~10分为偶尔有抑郁情绪;11~20分为有轻度抑郁症;21~30分为有中度抑郁症;31~45分为有严重抑郁症;(2)焦虑改善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干预后焦虑改善情况,包含20个项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2 结果

2.1 2组抑郁改善情况 实验组无抑郁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6,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抑郁改善情况比较 [n(%)]

2.2 2组焦虑改善情况 2组干预后SAS评分均降低,但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注:干预后组间比较,t=1.807 6,▲P=0.037 0

3 讨论

3.1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原因 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产生原因较为复杂。(1)自身舒适度影响:由于该类患者大部分为肾脏功能丧失,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透析时需进行静脉、动脉穿刺,且需静卧约4 h,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由于治疗期间患者饮水、饮食受到限制,躯体产生不适,易造成患者对于预后感到恐惧,治疗信心不足。(2)治疗费用影响: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对于工薪阶层患者而言负担较重,易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病情恶化。(3)家庭支持影响:受疾病影响患者无法承担对于家庭的责任,易引起家庭关系淡漠,给患者带来苦恼;部分家庭由于受经济负担的影响,内部关系改变,导致患者无法受到家庭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关心,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不利影响[6]。

3.2 心理干预 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认知干预:有助于患者防御功能的加强,使得患者的安全感增强,从而减少不安和焦虑,促使其正确积极认知治疗;(2)环境干预:营造透析环境,使其具有生活化、家庭化特点,使治疗环境充满文明美好的生活气息,从而增强患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坚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3)情绪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调整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取代替或克服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从而促使患者机体功能得到有效调节;(4)家庭及社会干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促进患者身心改善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促使患者心理情绪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有利于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李爱梅,谢琳.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心理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124-125.

[2] 罗玲,雷延兰.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5):593-594.

[3] 胡萍,刘牧,张德荣,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3):315-316.

[4] 蔡晓燕.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00-401.

[5] 郑雅,朱茂才.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11-112.

[6] 孙翠珍,徐海燕.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5):33-35.

[7] 董永欣,时秋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41-142.

(收稿 2015-05-08)

R493

B

1673-5110(2016)19-0116-0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情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1年内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