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

2016-11-29 02:53成国涛阳泽平
蚕学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茧丝研究型教学模式

成国涛 徐 水 阳泽平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

成国涛 徐 水 阳泽平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创新教育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建立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和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文章在充分认识当前茧丝学学科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师资等方面进行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该课程的建设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带动茧丝学的科研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

1 引言

中国高等学校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和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建成了一批研究型大学,为新世纪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无疑承担着精英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责任。拔尖创新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人才,在整个国家的人才队伍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着优良的思想品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于一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它要求高水平大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确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索建立研究型教学新模式[1]。要建立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建设研究型课程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西南大学将学校定位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高水平综合大学,研究型教学大建设和发展不言而喻。2007年,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新组建之时,西南大学就将生物技术学院的发展定位为建设发展研究型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十一五”规划中,学院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定为学院的发展目标,望籍高水平科学研究之力更好的促进本科教学发展。先是建立了适应学分制管理体制的“研究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体系”[2];然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分类培养[3]。虽然研究型学院是以从事研究生教育和开展基础性研究与重大应用性研究为主要使命的学院。但本科教育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而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又可以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因此,研究型学院更要关注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茧丝学是研究蚕茧和茧丝品质、蚕茧初加工、生丝制造及生丝检验的一门学科,是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通过阐述蚕茧的品质、茧丝的品质性状及工艺特性、蚕茧检验、蚕茧干燥、煮茧缫丝以及生丝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揭示蚕茧加工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缫丝织绸起源于中国,它创造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丝绸文明。但时至今日,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各种纤维面料也在替代丝绸,蚕丝产业成了“夕阳产业”。只有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和大量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它重焕生机。因此,建设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意义重大。

2 研究型课程简介

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之后,许多大学纷纷把科研引入教学,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以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为平台,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科学问题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型教学模式关注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在该模式下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信息,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4]。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以探索未来或未知问题为主, 主要培养训练未来人文社会观念和全面能力(简称PHA 教育模式), 传授知识是第二位的。研究型教学应该以研究项目驱动教学, 以实际探索的课题或项目为提纲,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式、探索式、开放式、调查分析等方法为主要形式。研究型教学主要培养有探索能力和全局性(战略性)能力的人[5]。

3 茧丝学课程的发展和现状

茧丝学课程源远流长,是一门积累丰富,极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课程。从20世纪50年代课程体系的引进建立始,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蓬勃发展,茧丝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内容主要是蚕茧和茧丝形成、结构、性质等,应用部分主要结合生产讲述蚕茧收购及检验、蚕茧干燥及生丝制造等。在理论教学以外还会相应的设置部分学时的实践教学。这一课程设置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置伊始,虽有微调但基本没有变化,教材亦是如此[6-8]。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蚕桑丝绸产业近十年的衰落,特别是茧丝绸领域,近二十年基本没有较为明显的技术创新。但在传统的纺织行业以外,茧丝学却获得了再次发展的契机。随着蚕桑学科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创制蚕丝新材料,将丝腺作为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化学改性蚕丝纤维新材料以及蚕丝基生物材料已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在web of science上,我们用silkworm silk OR fibroin OR sericin 进行主题检索,在1996年到2016年的时间跨度内共检索到9952篇文献。创建引文报告我们发现,每年出版的文献数和引文数都在上升(图1)。特别是近十年,每年出版的文献数和引文数可以用激增来形容。从研究方向来分析,文献主要集中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540篇)、材料科学(2408篇)和化学(1565篇)三个主要方向,占总文献数的65.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尽管传统的蚕茧加工及丝织似乎停滞不前,但蚕丝的基础研究以及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拓展研究却发展迅猛。因此,更新茧丝学的教学内容,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使之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发展茧丝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和建设研究型教学课程确已迫在眉睫。

图1 Web of Science 收录的近二十年“茧丝学”文献历年发文量(a)和引文数(b)

4 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内容

4.1 课程内容设计

茧丝学课程虽然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但如仅限于蚕茧干燥和缫丝织绸,该学科难有较大发展,产业也无法转型升级。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加强基础主要是吸纳茧丝基础研究的最新内容,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蚕茧蚕丝的分泌合成,成纤机理、结构性质等。在此基础上拓宽应用,将茧丝在材料科学等非纺织行业的应用纳入教学内容,将材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4.2 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启发”和“互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体系。研究型教学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启发互动并存于课堂,其教学方法宜采用发现法、问题法、案例法、项目法、研讨训练法、以及程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真正实现以学为主。大力推进课程论文教学和Seminar教学。这两种教学在研究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的自主研学环节上:教师布置课题,学生查找资料文献,专题研究、完成撰写或进行课堂讨论等,这些过程可使得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研的乐趣。

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以笔试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适用于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于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考核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是闭卷形式,以选择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指标则更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和考题设置上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非简单的问答。

4.3 实践教学体系

茧丝学课程注重实践,所以应该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型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开放式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的开放应体现在多维度:课内课外开放,实验课题来源开放,实验研究群体开放,实验场所开放等;和理论教学改革一样,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可尝试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如实验研讨课(Seminar),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知识、能力如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并达到创新的目的。重新设置实验内容,多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将茧丝学实践教学与本科毕业论文、科技竞赛(挑战杯、含弘杯等)以及本科生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茧丝学的教学科研中来,加强培养对该学科有兴趣的学生。

4.4 师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研究型教学的改革成败。“研究型教学”吸收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目的、教学监控、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及途径、信息来源等方面,都比传统教学显示出非凡的优越性和无比旺盛的活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4.1 教学观念

如果没有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要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就必须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去。要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就是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并重;要通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扎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只有在这个新的教学理念下,才能去推进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工作。

4.4.2 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师要用科研的方法指导学生,将科研的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带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并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科研新发现、新体会。此外,还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4.4.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

5 结 语

紧跟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依靠重点学科和优势科学研究水平,“产学研结合、分类培养”一直是我们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亮点和特色[9]。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学课程是培养创世纪拔尖人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必由之路。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的建设将实现两个目标: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革新,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带动茧丝学的科研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1] 赵韩强,赵树凯,余沛明.浅谈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3):101-104.

[2] 成国涛,徐水,阳泽平.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蚕学通讯,2011,31(3):46-49.

[3] 阳泽平,徐水,成国涛.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蚕学通讯,2011,31(4):44-50.

[4] 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90-91.

[5] 李乐山.高等学校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与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8(1):92-96.

[6] 黄国瑞.茧丝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7] 陈文兴,傅雅琴.蚕丝加工工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8] 徐水,胡征宇.茧丝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9] 谢洁,徐水,杜华茂,等. 校企合作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J].蚕学通讯,2012,32(1):46-48.

Construction of Cocoon & Silk Science as a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ourse

CHENG Guo-tao XU Shui YANG ze-ping

(CollegeofBiotechn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odel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gram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an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course Cocoon & Silk Scie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ourse in the re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 qualifi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a course will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coon & silk science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coon silk scienc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ourse construction

* 资助项目: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茧丝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2014JY059)。

成国涛(1983-),讲师,从事茧丝学教学与科研。通讯作者:徐水,副教授。E-mail:xushui@swu.edu.cn

猜你喜欢
茧丝研究型教学模式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