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2016-11-29 10:03宋晓婷
艺术评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莫扎特歌剧

宋晓婷

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其歌剧艺术作品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无数的声乐爱好者,尤其是他谱写的咏叹调,不仅旋律优美动人,而且非常的清新典雅,在国内外的表演和比赛中广泛应用,同时其作品大多还是女高音学习者必练的经典曲目。莫扎特歌剧作品对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可以说各有各的特点,人物性格非常鲜明,这也是其歌剧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学习、了解,主要以《费加罗的婚礼》中罗西娜、《唐璜》中安娜、《女人心》中多拉贝拉这三个人物角色为例,对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解读。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女性角色 分析解读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25-02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是世界知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为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在莫扎特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622部,其中他在歌剧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莫扎特生于1756年,去世于1791年,在其35年的短暂人生当中,有25年都在进行歌剧艺术方面的研究、创作,其真正创作成功的歌剧一共有22部,这22部歌剧一共包括了58首咏叹调和31个女高音角色。他在歌剧作品当中对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非常有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下面将主要以伯爵夫人罗西娜(《费加罗的婚礼》)、安娜(《唐璜》)和多拉贝拉(《女人心》)这三个人物角色为例,对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罗西娜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完成于1786年,这是他最著名的三部歌剧当中的一部喜剧。该剧中的伯爵夫人罗西娜出身高贵,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贵族家庭当中,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封建,男女之间的感情有着诸多的限制,但是罗西娜本人却在爱情方面非常的向往自由,表现非常主动,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脱时代、社会束缚的渴望。她的丈夫背叛了她,在她发现之后内心十分的忐忑、痛苦,并且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重回自己身边。

剧中伯爵夫人罗西娜的《求爱神给我安慰》为第一首咏叹调,出现在全剧的第二幕第一场开始的时候,苏珊娜将伯爵想要和苏珊娜约会,并恢复对苏珊娜的“初夜权”的时候,罗西娜非常的忧伤、痛苦、忐忑,她伫立在窗口,向爱情之神祈祷,希望能够获得安慰,让自己的丈夫能够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不然的话就请赐她一死。《求爱神给我安慰》这首咏叹调只有短短的四句话,“求爱神快给我安慰,别让我再悲伤流泪!让我丈夫回转身旁,或者让我死亡,或者让我死亡。”曲调缓慢、重复咏唱,在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唱中,其内心的犹豫、悲痛、失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前奏较长,共有17 小节,这为伯爵夫人罗西娜铺垫了悲伤的情绪,可以将其理解为她情感爆发之前的一种内心挣扎。当其第一次进行咏唱时,“porgiamorqualche ristoro,al mioduolo,amiei sospir!o mi rendi il mio tesoro,o mi lascia almen morir!o mi lascia almen morir!”着重体现出了祈祷时的虔诚,让人听后心生怜悯,第二次的咏唱在速度上,比第一次要快一些,这表现出了伯爵夫人罗西娜内心的一种情感释放,以及其对于丈夫背叛的无助、焦虑,此处为整部歌剧的第一个高潮。第三次的重复咏唱,再一次带来全剧高潮,将伯爵夫人罗西娜内心的情绪全部都释放了出来,几乎是以呐喊的方式在宣泄着内心的痛苦。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罗西娜出身高贵,从小接受上层社会的教育,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严格规范,举止可谓大方,虽然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压制,但是当面对夫妻感情问题的时候,伯爵夫人罗西娜却抛弃了矜持,表现得忧伤、痛苦,“失去理智”,整个咏唱的过程当中,伯爵夫人罗西娜的音量控制适中,像是在唱摇唱曲,这一方面表现出了罗西娜的修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她的悲痛和希望挽回丈夫的柔情,如果音量过大反而会有损她富有修养、惹人怜悯的形象。《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出现在全剧第三幕第八场,是伯爵夫人的第二首咏叹调,这里所主要表现的是伯爵夫人想自己假扮成女仆与自己的丈夫约会觉得惭愧和羞耻,当然这同样折射出来的还有她对寻回丈夫的渴望。

伯爵夫人罗西娜在剧中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形象,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对贵族的女性有着很多苛刻的要求和限制,这其实对于当时的贵族女性来说是一种无奈和可悲,她们看起来过着富裕的生活,外表奢华靓丽,而内心却承受着各种悲哀、凄凉。值得庆幸的是,伯爵夫人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而是主动的采取措施来挽回丈夫,甚至不惜假扮成女仆,这使得人们对这个角色形象尤为的喜爱。

二、《唐璜》中的安娜

《唐璜》又名《唐乔瓦尼》,这是一部由莫扎特所创作的两幕歌剧,全剧共有十一场,故事背景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剧中的唐娜·安娜是一个将要走入婚姻殿堂的贵族女性,出身相当高贵,但她却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角色。在结婚之前,她受到了唐璜的侮辱,而且在与唐璜的争斗中,父亲又死于其剑下,所以在剧中安娜及其未婚夫唐·奥塔维奥的出场,都带有几分复仇的气氛。

咏叹调《不要对我说》出现在全剧的第二幕第五场,这个时候安娜的父亲已经死去,安娜的情绪非常不快,所以她暂时不愿去想结婚的事情,而他的未婚夫却并不是那么理解她,还说她残忍。这首咏叹调是在安娜的反问下唱出的,用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结婚的原因,并且安慰奥塔维奥相信自己是多么的爱他,让他平息愤怒。整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5小节为宣叙调,表示了安娜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第二部分16-63小节为咏叹调,速度是稍慢小广板,“不要对我说,我漂亮的偶像,我残酷地对待你。你一定知道我多么地爱你,你也知道我的坚贞。平息你的痛苦,假如不愿我因悲哀而死去。”安娜内心因为父亲的死已经非常痛苦,但是还要安慰未婚夫奥塔维奥,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下说明了自己不想结婚的理由,告诉奥塔维奥自己是多么的爱他,不要怀疑她的爱,并请求奥塔维奥的谅解。第三部分64小节到最后也为咏叹调,速度为稍快的有节制地小快板。“也许有一天,天堂再次会对我怜悯!”这一部分歌词只有一句,不断的重复,可以充分表现安娜坚定的决心。这部分也是整首咏叹调的高潮部分,安娜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如果说宣叙调部分安娜的情绪是无奈的、痛苦的,第一个咏叹调部分安娜的情绪是矛盾的、复杂的,那么在这个部分运用的花腔手法,说明了安娜的情绪是激动的、高亢的。

从该剧中安娜的整个咏叹调来看,其高贵的贵族形象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她命运非常的坎坷,先是自己被唐璜侮辱,父亲离世,然后在婚姻的问题上,又被丈夫不理解,但她始终保持了一种修养和对自我的克制,她虽然没有发狂、没有做出其他过激的行为,但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其内心的痛恨、悲哀与无奈。

三、《女人心》中的多拉贝拉

《女人心》是莫扎特在其生命后期所创作出来的一部喜歌剧,在该剧当中费奥迪丽姬和多拉贝拉是两姐妹,多拉贝拉是妹妹,姐姐费奥迪丽姬对于爱情是不可动摇的、是忠贞的,她不顾一切的要去战场找自己的未婚夫。多拉贝拉和姐姐相反,她对于爱情抱有另外的一种态度,在一开始的时候,她对自己的未婚夫也是忠贞的,到后来却没能禁得住异国王子的诱惑和别人的劝解,甚至还劝说姐姐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多拉贝拉在剧中没有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但是其天真和单纯的少女形象依然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她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相信自己的直觉,有些情绪上的冲动和不成熟,却使得她愈发可爱。

咏叹调《爱情是窃贼,爱情是毒蛇》出现在全剧第二幕第三场姐姐费奥迪丽姬埋怨妹妹多拉贝拉和女仆黛丝碧娜让自己的心动摇,这时多拉贝拉唱出这首咏叹调。整首咏叹调的速度都是活泼的小快板。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1小节,这个部分是多拉贝拉在劝说姐姐费奥迪丽姬要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不要让它成为追求自由的枷锁。第二部分,42-62小节,这个部分多拉贝拉想让姐姐接受异国王子的爱情,要顺从自己的内心,恋爱是让人快乐的,而不是每天伤心烦恼的。第三部分,63小节到最后,这部分用了很多的重复唱词,说明多拉贝拉已经很坚定的要跟随自己的内心,接受异国王子的爱情。她希望姐姐也能和自己一样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再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了。

费奥迪丽姬和多拉贝拉她们作为贵族小姐,在生活上是衣食无忧的,不用担心生活中的琐事,因此爱情就成为了她们的主要追求。在这里我们不用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多拉贝拉或费奥迪丽姬,因为她们都是在追求自己认为想要的、正确的,她们是在顺从自己的内心,到最后她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也证明她们在本质上其实是不坏的,只是被“爱情”一时冲昏了头。

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当中,还有着其他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除了贵族女性外,很多平民女性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如苏珊娜、采琳娜、黛丝比娜,她们都分别出自《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我们在欣赏莫扎特歌剧的时候,要重视对其人物角色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解读其歌剧作品,提高欣赏层次。

参考文献:

[1]董晓.浅谈莫扎特创作歌剧的艺术特征——以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她心情平静》为例[J]. 戏剧之家,2015,(02):29.

[2]柳笛.钢琴伴奏艺术对歌剧中不同女性演绎的对比分析——以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女性人物形象为例[J].艺术教育,2015,(02):147.

[3]代杨清.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的角色塑造[J].音乐时空,2015,(02):112-114.

[4]容子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人物唱段分析——以费加罗、侍仆、伯爵夫人唱段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1):310.

[5]刘可佳.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浅析《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J].北方音乐,2015,(08):45.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莫扎特歌剧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简析哈姆莱特中的女性人物
歌剧
童话歌剧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