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6-11-30 23:04刘士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肝素钠

刘士欣

【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10天后,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预后疗效好。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预后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肝素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属于比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以及闭塞性或者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继发。近年来,AC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几率也增大,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替罗非班是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拮抗剂,能够阻止血小板受体与相应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因而起到阻止血栓的形成[1]。肝素钠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究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18±10.25)岁。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98±10.26)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5.38±10.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合并性肝、肾等功能不全的器质性疾病;有血小板减少或者不耐受抗血小板治疗等血液系统疾病;对替罗非班或肝素钠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ACS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治疗,替罗非班负荷剂量为0.4 μg/kg/min,静脉推注30 min后改为0.1 μg/kg/min静脉滴注,连续滴注12~72 h;肝素钠首先静脉注射500 U,然后以1000 U/h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0 d。

1.3 疗效标准

患者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测结果恢复或者基本恢复为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减少60%以上,心电图检测结果有好转为有效;症状没有改善,心绞痛反复发作,并且心电图检测结果没有变化为无效;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为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发现,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疗效观察

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2个月内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心绞痛,但是并没有出现心肌梗死相关的疾病;对照组有8例复发了心绞痛,并且有1例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医治无效后死亡。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大类,急性心肌梗死根据ST段特征又划分为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ACS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斑块发生破裂后导致血栓的形成,使心肌发生缺血性损伤,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但是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上AC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的非肽类血小板受体的拮抗剂,其主要通过竞争性的抑制纤维蛋白原结合血小板受体,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降低血栓的形成。此外,替罗非班还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释放的活性因子,减轻和降低了微血管的痉挛和相关血管的炎症反应与收缩状态。Shinya Goto等研究发现,替罗非班在治疗ACS的过程中是积极的,而且松懈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溶血栓的药物。Atwater研究发现,在ACS的研究中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复杂的意义,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分子肝素钠是肝素经过酶解或者化学分解而得到的,具有溶血栓、轻微扩张血管和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等作用,其与肝素相比在药理动力学与药理学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其在用药期间不用时刻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并且在抗凝过程中出血的几率小[3]。肝素的抗凝血机制主要为:干扰凝血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从而降低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和第三因子;有效抑制合成凝血酶原激酶;阻碍凝血酶激活因子Ⅳ,从而抑制形成非溶性纤维蛋白,使得凝血酶不能够有效的激活Ⅳ和Ⅴ因子。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具有可靠的疗效,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小[4]。

本文通过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结果发现替罗非班和肝素钠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预后疗效好。因此,替罗非班联合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预后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Anonymous.Effects of platelet gly coprotein Ⅱb/Ⅲa blockade with tirofiban on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plasty.Circulation,1997,96(5):1445.

[2] Gurfinkel EP,Manos EJ,Mejail RT,et al.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and Silent ischemia[J].Am Coll Cardiol,1995,26:313-319.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第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 韦新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求医问药,2013,7(1):10-12.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斯匹林或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