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

2016-11-30 10:32方小英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7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职业倦怠青年教师

方小英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

方小英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也断提高,据媒体称青年教师达60万以上,占高校教师六成以上。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力很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就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高校、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倦怠

1 职业倦怠的概述

职业怠倦是美国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1974年提出的,是指从业者面对工作对个人的能力、精力、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及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西方心理健康研究中比较流行的概念。目前,比较常用的职业怠倦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Malachi的多维定义,他把职业倦怠分为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是指与他人互动的工作过程中,个人不能处理周围的问题与要求,而感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不良情绪;去人性化是指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对他人作出冷淡和没有情感的反应;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与他人互动中,个体从中体验的成就感降低的感受。

职业倦怠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在最近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教师的倦怠程度位于前列,属于高发人群。当前,在高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没有足够的经验,在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下,部分青年教师反应出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这些与高校青年教师隐含的职业倦怠问题密切相关。

2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1教学压力大,物质回报相对低

高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进入学校,其学历基本上是硕士或博士,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教学培训,缺乏工作经验,处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但是,他们却承担着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对于一些青年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让他们难以应对,导致紧张与焦虑情绪。除了工作压力大,经济回报低也会引起青年教师的产生倦怠现象。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积蓄较少,既要面对猛涨的房价和剧增的生活成本,又要面对与高职称教师收入的差距扩大。为了提高收入,青年教师往往会选择兼职,大大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使青年教师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不良情绪,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2.2科研压力大,职称晋升难

从当前高校教师的业绩考核指标来看,科研、论文所占比重较大,也是部分新建高校在教学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发表论文与取得的科研经费直接与教师的收入和职称评定挂钩。而青年教师因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精力与时间发表论文、专著、申报课题,同时因青年教师的职称低、资历浅,即使想发表高级期刊或申报省级以上课题,也是频频碰壁,大大打击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职称的晋升。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方面竞争非常激烈,一般是定指标,而且评聘不分,评聘不分使聘任制的激励机制大打折扣,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职称评定的考核内容上,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所占比重过大,因此那些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科研成果相对少的青年教师,在考核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奖金多少、职称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性。

2.3个人压力应对能力不足

压力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压力过大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压力不能合理的认知和评价,其反应在以何种态度认识压力、以及选择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如果青年教师将压力看作是个人发展中应该克服的障碍和面临的挑战,那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压力,并转化为动力,更好的获得发展;反之,如果青年教师应对压力能力不足必然会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一切,进而产生较强的挫折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3 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3.1高校层面

要缓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方面,实施人本化管理,营造团结、友好、安定的工作环境。高校既要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从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按照本校实际情况为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轻松、愉快地工作。还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应加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课程组织建设,让青年教师加入团队、课题组,获得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另一方面,完善评聘制度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个就感。高校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特点和倾向,将其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两种类型,在职称考核体系中,针对不同类型,实施不同标准,避免“一刀切”的考核体系,从而激活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成就感,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3.2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舆论宣传手段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威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缓解因为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低于预期而带来的职业倦怠。比如呼吁社会切实关心、支持青年教师,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心,政府要深化分配制度,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3个人方面

要缓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必须发挥他们自身的主体性。首先,青年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自我调节压力的方法,在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方面要学会适当的宣泄和调适,同时要培养自身的意志力,增强教育育人的信念和责任感;此外,青年教师要培养职业兴趣,完善职业性格,善于主动扩大人际交往空间,增强职业适应性,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工作,避免陷入职业倦怠。

[1]马学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20-21.

[2]张忠华,桑瑜.对大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2(5):71-75.

方小英(1981—),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现就职于河南省安阳市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职业倦怠青年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