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断陷滩海区潜山地层分布特征

2016-11-30 10:32吕晓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太古界中生界古生界

吕晓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断陷滩海区潜山地层分布特征

吕晓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断陷滩海区潜山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差,制约了潜山的地层分布特征等基础研究。充分运用现有资料,综合运用分析化验、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速度谱等现有资料,对潜山三套层系的岩石性质、地层界面、地层展布等系统分析,弄清了不同层系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明确了太古界全区分布、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分布不均衡的地质特点,为进一步的潜山研究和勘探奠定基础。

辽河滩海 潜山 地层 分布特征

辽河盆地滩海区位于辽东湾北部,是辽河坳陷和辽东湾坳陷的过渡地带,也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凹三凸”的构造格局与辽河陆上一一对应,控凹深大断裂是陆上深大断裂的延展[1]。自西向东发育笔架岭潜山、海月、燕南三个潜山带,潜山自下而上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由于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潜山的地层划分、分布特征影响到潜山的深入研究。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准确识别潜山地层界面,明确地层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的勘探研究奠定基础。

1 潜山地层岩石学特征

太古界是辽河盆地的结晶基底,以肉红色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变粒岩为主,变质程度较深。岩石成份以长石为主,石英次之,具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致密坚硬,断裂密集区裂隙发育,滩海区太古界地层与辽河断陷区域上的太古宇基底岩性相近[1]。

中生界碳酸盐岩主要在滩海区中东部揭露。燕南潜山岩性为白云岩、灰岩和角砾岩,角砾成份主要为灰岩;海月潜山岩性以白云岩、灰岩及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为主,夹一定数量的石英岩、石英细砂岩等碎屑岩。

中生界岩性略有差异,海月潜山以角砾岩为主,夹少量泥砾岩、泥岩的碎屑岩组合,伴少量玄武岩、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喷出岩。角砾岩成分主要为闪长玢岩砾石、长石及石英砾石等,泥质胶结为主。燕南潜山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笔架岭地区中生界与燕南潜山相似,中生界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等喷出岩为主,夹凝灰岩、泥岩。

2 潜山地层界面确立

2.1测井响应特征

从钻井资料来看,太古界地层的电阻率曲线表现为块状高电阻率、高伽玛值、低自然电位的特点。古生界地层电测曲线整体表现为高电阻率阻、伽马曲线显示存在多个沉积旋回。其中白云岩和灰岩具有“三低一高”特点,即低伽玛、低补偿中子、低声波时差、高地层补偿密度,泥岩恰与前两者相反。中生界火成岩电阻率较高,自然伽玛中等。通过交会图的方法发现该区碳酸盐岩的伽玛值比火成岩和变质岩要低,碎屑岩最高。

2.2地震相特征

中生界与上覆新生代地层以区域不整合接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振幅、杂乱反射,顶界可在全区连续追踪,波形多为方波特征,可见上超下剥不整合现象。古生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性中等,内部反射具有一定成层性,但海月潜山南侧的反射特征有所不同,为中弱振幅、中低频特征,也具有一定成层性。太古界为中弱振幅的杂乱反射。为了更好地区分地层,提取相位属性和振幅属性[3],在纵向上加以对比,发现古生界低频层状的反射特征比较强烈,连续性明显,与上下地层的杂乱反射容易区别。

2.3速度变化界面

不同类型的潜山在速度上必然有所差异,潜山的速度谱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点[1]。在可能的地层界面位置提取速度谱进行对比,发现3000m/s和4000m/s可以作为中生界与古生界、古生界与太古界的层序界面。作为本区最为有利的成藏层系,古生界各类岩性的变化也是研究的重点。利用VSP水平测井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所确定的地层速度对叠加速度场进行标定、校正,再将叠加速度转换为层速度,然后对古生界地层提取层速度,可以识别出低值区、中值区、高值区三个区带。不同层速度区带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灰岩对应高值区,石英细砂岩、泥岩对应低值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速度介于二者之间,对应中值区。

3 潜山地层分布特征

3.1太古界地层分布

太古界地层在全区广泛分布,目前探井揭露厚度较小,其中仙鹤6、月古1等井揭露厚度达到100m以上。月古1井揭露太古界最厚,为445.56m。

3.2古生界地层分布

从东西方向看,古生界从无到有、由薄变厚。笔架岭潜山缺失古生界,海月潜山南北两侧高潜山残留古生界地层较薄,东坡厚度大。月东潜山基本无古生界残余,仅月东3、月古1较低部位残留很薄的古生界;海南断裂以西、海南7井以南,古生界地层直接出露或上覆中生界。从南北方向看,受古生代多期沉降-抬升作用的影响,地层剥蚀程度不同,从东部凸起到滩海区古生界地层有减薄趋势,地层也变得更加不完整。王参1、界3、荣古4、燕南1等井揭露,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保留较完整,至荣兴屯地区上古生界剥蚀殆尽,滩海区缺失下古生界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

3.3中生界地层分布

受中生代前期构造背景和中生代后期多期次强烈构造运动造成的剥蚀、改造,中生界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海外河和月东潜山高部位基本缺失中生界,向海月过渡区和海南东坡,中生界厚度增大,预测可达400m~500m。海月潜山中生界地层整体东倾、地层西薄东厚。燕南潜山中生界南薄北厚,南侧部分地区缺失中生界,北部最大厚度约为1600m,南部最大厚度约为800m。

4 结语

(1)辽河断陷滩海区潜山不同地层在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上具有不同的反映,通过速度谱的变化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地层的界面位置。

(2)太古界在全区广泛分布,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剥蚀程度不一,下古生界地层可达1000-1400m。

(3)月东潜山太古界出露区储层发育,海月、燕南潜山古生界地层厚度大,寒武-奥陶系成藏组合保留完整,是潜山勘探的有利区。

[1]李晓光,张凤莲,邹丙方等.辽东湾北部滩海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9,266-272.

[2]曾选萍,茆利等.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识别及储集性能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0,17(3),27-30.

[3]何云,代宗仰,徐浩等.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7:138-140.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辽河油田原油千万吨持续稳产关键技术研究”(2012E-3002)。

吕晓兰(1981—),女,山东平度人,大学本科,工程师,2005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猜你喜欢
太古界中生界古生界
坦桑尼亚太古界卡维隆多群杂砾岩型金矿化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渤东低凸起南段中生界火山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综合预测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辽河油田大洼地区中生界基性火山岩油气成藏特征
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和地层多样性及形成机制
孤西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
渤海中部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研究及靶区预测
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及有利勘探区
湘鄂西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
埕岛油田埕北古7块太古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