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2016-11-30 12:04王文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王文仪

【摘要】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根管再治疗患者30例和根尖周炎患者40例, 全部患者分别给予锥形束CT检查和传统X线片检查, 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根管再治疗患者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仅为13.3%(4/30), 而锥形束CT技术检查的准确率却高达100.0%(30/30)。根尖周炎患者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75.0%(30/40), 而锥形束CT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则为100.0%(40/40)。锥形束CT检测根管再治疗患者以及根尖周炎患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X线片检查(P<0.05)。结论 在口腔内科的临床诊断治疗中, 应用锥形束CT检查, 能对三维立体影像进行清晰显示, 进而对牙体牙髓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以及位置进行整体、准确和直观地了解, 使根尖周炎病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疗效得以有效提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锥形束CT;根尖周炎;口腔内科;临床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94

锥形束CT技术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或者锥形束容积体层成像技术。锥形束CT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锥形束CT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方法, 在临床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锥形束CT技术能对根尖组织和牙体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快速和精确地观察, 同时还能及时获得三维立体牙重建结构。在口腔局部成像功能方面, 锥形束CT技术的效果更佳显著, 和传统CT技术相比, 锥形束CT技术在牙和牙周组织结构成像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显著, 然而在软组织成像方面锥形束CT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应用锥形束CT技术能同时间接或者直接测量牙周围的骨缺损状况, 尤其是能测量牙体周围颊舌侧牙槽骨, 进而对牙周骨量进行了解, 让牙体周围的空间位置更加形象。本研究选择临床中常见的口腔疾病根尖周炎和根管再治疗, 分析了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口腔科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根管再治疗患者30例和根尖周炎患者4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4.1±10.3)岁。根尖周炎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19~76岁, 平均年龄(43.8±10.7)岁。

1. 2 方法 选择日本森天锥形束CT机和德国KAVA数字牙片投照系统。选择口腔医学研究的专用软件Simplant12.02, 该软件能接受CT扫描仪输出的DICOM文件, 同时实施三维重建;同时还能测量图像的角度和距离。全部图片均显示在24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上, 像素为1600*1200。全部患者分别给予锥形束CT检查和传统X线片检查, 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选择Kappa值检验法检验评片结果的一致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管再治疗患者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仅为13.3% (4/30), 而锥形束CT技术检查的准确率却高达100.0%(30/30)。根尖周炎患者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75.0%(30/40), 而锥形束CT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则为100.0%(40/40)。锥形束CT检测根管再治疗患者以及根尖周炎患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X线片检查(P<0.05)。

3 讨论

在临床口腔科中, X线根尖平片检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辅助检查牙手段之一。然而X线根尖平片检查的局限性比较强, 口腔颌面部存在较多的腔隙, 同时解剖结构也比较复杂, 而且X线平片是将存在立体解剖结构的牙体形态拍摄成二维图像, 因此影像就会出现相互重叠, 不能有效显示牙体的细微变化。全颌曲面体层片检查也只能对病情的某一断层域内的影像进行反映, 并不能对内外的全景全部影像进行全面显示。下切牙区可能和颈椎发生重叠, 进而表现为白色致密重叠阴影, 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不能对病变性质和范围进行准确判断[2]。

锥形束CT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软件来对牙体内部的根管系统形态进行清楚显示, 同时还能对根尖周的牙槽骨骨量进行有效显示, 而且能对患牙和周围牙槽骨实施三维成像, 最终来对牙槽骨的病损情况进行直观显示。锥形束CT技术能有效提供多平面的重建影像, 包括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位, 能有效解决二维图像中相邻解剖结构干扰的现象;除此之外锥形束CT技术的射线使用效率更高, 数据采集时间也更短, 能让放大比率控制为1:1, 最终为牙根尖周病变以及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和准确的依据。在临床口腔疾病的诊治中, 锥形束CT技术的应用主要为诊断治疗口腔疾病, 并分析病情;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设计等[3]。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对根管再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仅为13.3%, 而锥形束CT技术检查的准确率却高达100.0%。临床中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 降低治疗成功率的因素主要为根管遗漏, 在根管再治疗中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主要为准确定位根管。因为根管的走向和填充严密程度存在差异, 部分牙齿甚至存在侧支根管或者弯曲钙化, 因此临床医生应及时发现以上问题, 但是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并不能发现以上问题, 所以在临床在治疗期间不能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

选择锥形束CT技术能对牙髓腔的三维解剖结构图像进行清楚显示, 同时还能在不同角度和不同断层厚度来对根管形态结构进行详细观察, 同三维立体图像能对根管走行情况进行清楚观察, 进而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来对根管的走向、形态、数目以及根尖处的根尖孔位置进行确定, 并对融合根尖孔以及根管遗漏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进而为变异根管以及复杂根管的处理治疗提供准确和客观的指导。另外选择锥形束CT技术能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和评价。

应用锥形束CT技术能从三维方向来对根尖周病变的程度、范围以及性质进行清楚显示, 并对病变的准确位置进行有效确认, 并让常规根管根尖周病变以外的根管漏诊能有效减少。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正在诊断根尖周病变时, 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75.0%, 而锥形束CT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则为100.0%。应用锥形束CT技术不但能对根尖的破坏特征和体贴硬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而且还能对根尖周病变的性质、程度、范围。组织内囊腔内的肉芽组织以及内容物改变情况进行清楚显示, 进而让根尖周病变的临床检出率有效提高, 并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而且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在口腔内科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检查, 能对三维立体影像进行清晰显示, 进而来对牙体牙髓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以及位置进行整体、准确和直观地了解, 让根尖周炎病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疗效得以有效提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白剑平.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医疗装备, 2015, 28(18):1-2.

[2] 谭克.锥形束 CT 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0):1392-1393.

[3] 武俊婷.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及局限性原因的探讨.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2):120.

[收稿日期:2016-08-0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