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重公路关头坝悬索桥检测技术

2016-11-30 22:12艾璇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7期
关键词:悬索桥试验检测

艾璇

【摘 要】兰重公路(国道212线)关头坝悬索桥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于1989年9月建成通车,5.12汶川地震对大桥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桥梁安全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大桥的动、静载试验和线性测试,获得了相关的技术参数。在分析试验结果,并将之与理论计算相对比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了桥梁在营运20多年后的健康状况。进而,提出了桥梁的管养建议。

【关键词】关头坝大桥 悬索桥 试验 检测

1 概述

1.1 桥梁概况

关头坝大桥地处甘肃文县境内,于1989年9月建成通车,是兰重公路(国道212线)跨越白龙江的一座重要桥梁。桥梁原设计桩号为K658+700,现养护桩号为K639+678。桥梁正交,全长213.11m,桥宽净-7+2×0.25m。大桥主跨为1-180m有加劲梁(钢桁架)双链式悬索桥,兰州岸引桥为1-8.0m钢筋混凝土板桥,重庆岸引桥为1-16m少筋微弯板组合梁桥。大桥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索塔,双柱式桥墩,扩大基础;地基持力层为千枚岩层。基底至塔顶全高49.27m,其中塔高23.27m;塔柱中距为9.32m。兰州岸采用隧洞式地锚,锚锭由承托板伸入基岩凿成的锚洞;重庆岸锚锭为一般混凝土重力式锚锭。桥梁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级。

桥梁采用的钢材:型钢及主桁架节点为16Mn钢,其余为35号铸钢、35号和5号锻钢及A3钢;全桥主索共四束,上下链各两束,均采用Ф45的7×19的高强度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为150Kgf/mm2;上链吊杆为7×19Ф30的单根钢丝绳,下链吊杆为7×19Ф42的单根钢丝绳,吊杆并列、平行设置,间距70cm;直径12mm及以上的钢筋采用Ⅱ级钢筋,其余均为Ⅰ级钢筋;主桁架及吊杆连接的螺栓为高强螺栓,其螺栓、螺母和垫圈的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以GB1228~1231-76为准,材质为45#优质碳素钢。主跨行车道板为300#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为250#防水混凝土,锚锭承托板、碧口岸引桥主梁和微弯板为250#混凝土;桥台、基础及碧口岸锚锭为150#混凝土,其余构件均采用200#混凝土。

1.2 桥位处自然地理概况

关头坝大桥地处文县中东部,与白龙江、白水江两江交汇口相距约200米,下游1公里处即为文县四大雄关之一——“秦蜀咽喉”——玉垒关所在。桥位处属西秦岭岷山山系,为典型的中高山地和河川谷地地貌。桥位周边的玉垒、碧口等乡镇,属南北过渡性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区域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温变化较小,昼夜温差不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900mm之间,单日最大降水量166.1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对大桥的防锈蚀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大桥设计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未考虑地震力的影响。5.12汶川地震对文县的破坏程度很大,评估地震对大桥的不利影响,也是本次桥梁检测的主要任务之一。

2 大桥外观检查

桥面钢筋混凝土整体质量良好,防水层未见明显病害,抗滑构造的抗滑作用衰退不显著。主跨兰州岸伸缩缝钢板断裂、变形,重庆岸伸缩完好;扶手绳、栏杆绳未见伤痕。主跨两端梁(板)式边跨技术状况良好。加劲梁桁架钢构件质量尚可,未见变形或裂缝,但防锈漆有老化、剥落现象,个别角钢轻微锈蚀。构件连接完好,未见承压破坏或剪切破坏。兰州岸铰支座(固定支座)渗水痕迹明显,排水不良,环境潮湿,锈蚀较严重;重庆岸辊轴支座(可动支座)有积水现象,滚轴润滑油溢出,轻度锈蚀。主索线形完好,局部面漆有裂纹、起皮。吊杆齐全、无变形,部分有轻度锈蚀。索夹及连接件未见变形、松动,表层防护漆局部老化、起皮。塔顶索鞍未见结构性破坏,仅有局部防护漆老化。塔、墩体未见倾斜,结构尺寸完整,混凝土表面密实、光滑,未见“表面硬化”(碳化)现象。

3 荷载试验

3.1 动载试验

3.1.1 试验原理

采用脉动法实施桥梁动载试验。通过现场测试,采集、记录各测点对大地脉动(激励源)的响应信号,将采集到的信号数据进行传递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数学分析,以此确定大桥结构固有的自振频率、振型等动力学特性参数。

3.1.2 试验结果分析

结构自振主要表征了结构刚度的大小。自振特性是影响悬索桥桥梁安全的直接因素,是车桥相互动力作用和抗震、抗风分析的重要指标。大桥实测纵、横向和扭转自振频率分别为0.685Hz、0.390Hz和1.560Hz;三个方向自振频率计算值分别为0.626Hz、0.262Hz和0.794Hz,结果表明大桥实际刚度较大,整体性能良好。

3.2 静载试验

3.2.1 试验原理

在桥梁的既定截面加载试验等效荷载,实测加载后加劲梁的挠度值,将结果与计算挠度值做比较,进而判断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本次桥梁检测,以2台车货总重30T的载重车辆为等效载重。

3.2.2 试验结果分析

在主跨跨中(弯矩、挠度最不利位置)和1/4L截面布置等效荷载,仅有一点处实测最大挠度值大于其计算值,即大桥主跨既有刚度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4 主索及吊杆的线性测试

现场测定主索纵、横向的位移和吊杆倾角,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主要受力构件产生变形与位移后的安全性能。试验中,主索编号规则为:在公路横断面方向,由河流上游至下游依次编号1#主索、2#主索、3#主索和4#主索。

试验结果表明,1#主索与4#主索分别平均向重庆岸位移 5.26mm和6.94mm,位移均方差分别为1.38mm和0.87mm;2#主索与3#主索分别向兰州岸平均位移6.0mm和6.29mm,位移均方差分别为0.76mm和1.15mm。主索水平位移均方差较小,表征了大桥主索水平方向的位移较为均匀。同时,1#、2#、3#和4#主索分别平均向下位移15mm、14.2mm、15.68mm和16.32mm,位移均方差分别为5.65mm,5.46mm、5.93mm和6.17mm。主索竖向位移均方差较大,反映了大桥在营运20多年后,各截面的竖向位移值差异较大。

主索上的各吊杆,也随着主索的平面位移而倾斜,(倾角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1#主索吊杆平均倾角为0.047°,均方差0.033°;2#主索吊杆平均倾角为-0.06°,均方差0.046°;3#主索吊杆平均倾角为-0.059°,均方差0.044°;4#主索吊杆平均倾角为0.069°,均方差0.0353°。吊杆倾角均方差很小,表明吊杆倾斜的程度比较均匀。

桥梁自重和车辆荷载长期作用所引起的主索松弛,是主索和吊杆位移的根本原因。

5 结语

综合分析大桥主跨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关头坝悬索桥主跨各主、次要部件及结构总体技术状况良好,实际刚度和承载能力亦尚能满足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同时表明,5.12汶川地震对大桥的影响不显著,桥梁各构件未发生明显的结构性损伤。

建议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养护工作,确保桥梁各钢质部件的除锈、防腐工作及时、有效,做好桥面、支座的防水工作,及时清理、维修伸缩缝等部件,以有效延缓桥梁部件老化的速率,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大重载车辆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超限车辆的通行,禁止车货总重超过55T的车辆上桥行驶。鉴于桥梁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议建立关头坝大桥变形和振动动态监测系统,实时反映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营运安全信息。

致谢:本文在形成过程中,征引了兰州交通大学王起才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甘川公路关头坝悬索桥荷载试验报告》中的部分数据,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开利,王邦楣,林亚超.桥梁工程鉴定与加固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悬索桥试验检测
一类模拟悬索桥的von Kármán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悬索桥主缆除湿控制系统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CS95
站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