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2016-11-30 21:13吕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认识实践

吕慧

【摘 要】把握经历一个“认识——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困惑”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以力求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从而打造精彩美术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认识;实践

何为“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它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中的实践

教者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进行着猜测、设计、验证、反思、校正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具多样性和挑战性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过程。

九月中旬我组针对六年级《美术课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讲课活动:

1.课前的充分研讨

这一环节的操作基本还与“集体备课”有些相像,还是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的。在备课时,要求两位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编排的指导思想等,然后按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及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等。教研交流上,老师们纷纷表达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

2.课堂的百花齐放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自己的独立备课,以及在教研组里的同时间赛课,目的是让每位老师在教研课中端正态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在老师们的预案形成后,组织大家交流,展示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并从中选出典型,推选两位教师先进行课堂教学。

3.课后的评价反思

听课后请执教老师说课,请参与听课的所有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学生活动等方面对这两位教师的课进行点评,多侧面、深层次进行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总结、重建,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将其收藏在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上,以便于全体美术教师日后的借鉴,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二、对“同课异构”的再认识

我们决不认同教学是工厂流水线上同一模式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三、对“同课异构”的困惑

但是在相当优势的基础上也同时存在以下困惑: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出来的教案,课前课后花费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和心血,可是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呢?如果不,这样做值得吗?

(2)“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怎样与其它常用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与拓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似乎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美术课,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认识实践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