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11-30 11:54强幸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强幸福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深刻把握新大纲,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把创新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落实,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及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在化学教学中,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纠正教学中的错误,教师对勇于提问和发现错误的同学应给与表扬,激发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提倡搞“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使课堂充满欢乐和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六、发展学生创造性人格个性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为主体性和创造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若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就会没有主见,智慧平庸,人云亦云,没有创造能力。可以说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学阶段的个性特点已发展得比较名显和突出,我们老师应对“偏才”、“怪才”予以重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这些特殊才能和兴趣得到充分发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如诺比尔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直到牺牲才发明了炸药,让学生懂得只有勇敢、顽强、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有所创新;通过介绍科学不断发展的历史,如“燃烧”概念实质的探索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知识要批判继承,勇于创新;通过开展实验探索和课外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和品质。

七、加强化学实验和课后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人的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上,都着重言语思维和抽象思维,轻非言语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这些被轻视或忽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右脑的重要功能。因此化学中要从人的生理潜能出发,注意开发右脑的潜能。如采用直观教学,除继续加强图片、图表、模型、实物展示、幻灯等辅助手段外,还应重点加强化学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把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有些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做到手脑并用。同时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测定钢铁中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自制化学模型,改进化学实验装置,举办化学魔术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八、改变学生的作业及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过多的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迁移能力的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作业设计要尽可能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为主,减少记忆、重现性的题量。如精心选择一些条件多余、不足、不明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作业的评价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特点和创造性水平,凡有新颖的解法和独到的见解,即使有不全面、不准确之处,也可酌情给高分或奖励分,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