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 IL-6 PCT水平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2016-12-01 02:06王宗燕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败血症入院新生儿

王 蕾,王宗燕

(1.北京市上地医院新生儿科,北京 海淀区 100084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海淀区 100039)

CRP IL-6 PCT水平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王 蕾1,王宗燕2

(1.北京市上地医院新生儿科,北京 海淀区 100084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海淀区 100039)

目的:探讨CRP、IL-6、PCT水平变化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非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于入院当天未用抗生素前及观察组于治疗后恢复期均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ILMA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后1d、3d、6d血清细胞色素(Cyt-C)活性及血清sFas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RP、IL-6、PCT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CRP、IL-6、PCT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LT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MPV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LT、MPV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1、3、6天血清Cyt-C活性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第1、3、6天血清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RP、IL-6、PCT水平在早期明显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表现为PLT下降,MPV增加,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联合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选择、病情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CRP; IL-6; PCT; PLT; MPV; 新生儿败血症

笔者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RP、IL-6、PC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28例;胎龄35~42周,平均(38.5±0.6)周;日龄1~15d,平均(6.4±4.1)d。另选取50例同期非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6例;胎龄35~42周,平均(38.6±0.6)周;日龄1~15d,平均(6.5±3.9)d。两组均取得家属知情并同意,并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消化道畸形、遗传及代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胎龄、日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于入院当天未用抗生素前及观察组于治疗后恢复期均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ELISA法测定IL-6,ILMA法测定PC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后1、3、6d血清细胞色素(Cyt-C)活性及血清sFas水平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观察组治疗前与恢复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恢复期与对照组CRP、IL-6、PCT、PLT、MPV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CRP、IL-6、PCT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CRP、IL-6、PCT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LT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MPV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LT、MPV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前、恢复期与对照组CRP、IL-6、PCT、PLT、MPV水平比较(±s)

表1 观察组治疗前、恢复期与对照组CRP、IL-6、PCT、PLT、MPV水平比较(±s)

注: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nCRP(mg/L) IL-6(ng/L) PCT(μg/L) PLT(×109L-1) MPV(fl)观察组 35  治疗前 21.46±7.55∗ 291.15±47.28∗ 14.11±7.45∗ 103.75±35.28∗ 12.14±0.67∗恢复期 3.28±1.67# 60.77±15.47# 0.86±0.27# 188.34±32.58# 9.21±0.57#对照组 35 2.96±1.75 58.41±13.76 0.78±0.31 195.17±31.25 9.18±0.48

2.2 两组患儿入院后血清Cyt-C活性及sFas水平比较: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1、3、6d血清Cyt-C活性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第1、3、6d血清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入院后血清Cyt-C活性及sFas水平比较(ng/mL)

3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以往采用血培养方式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诊断,但血培养需血量较大,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率难以掌控,临床常需借助炎性反应标记物来进行识别感染及早期确诊。

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标记物较多,但以CRP、IL-6、PCT较为常用[1]。CRP为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含量很低,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由肝脏大量合成,迅速升高并参与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可作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指标,CRP在炎症、急性组织损伤后4~6h迅速增加,36~50h可达峰值,其水平与感染危重程度呈正相关[2]。IL-6为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应激、创伤等急性炎症反应时能够迅速产生,具有强烈的致炎作用。有报道称[3],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内细菌产生炎症,刺激单核细胞、T细胞、B细胞等产生大量IL-6,在症状出现前2d血中IL-6就明显升高,因此认为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灵敏而可靠的指标。PCT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稳定性比较高,若受到外界炎症反应刺激,肝组织内特定细胞会通过炎性因子降解PCT,使血中PCT水平明显升高。PCT在病毒感染时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才出现明显升高现象,有报道,PCT水平在全身感染3~4h就可检出,14h可达峰值,24h内持续升高,因此可作为监测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有报道,PCT、IL-6、CRP三者动力学不同,PCT较CRP较早出现,晚于IL-6,三项联合检测可较早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诊断,以指导临床用药,挽救患儿生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前CRP、IL-6、PCT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CRP、IL-6、PCT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RP、IL-6、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临床重症感染患儿常出现PLT下降,现已证实PLT减少与败血症严重程度相关,因此PLT在败血症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败血症时,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使血小板消耗与破坏增加,另外感染导致患儿肝功能受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也是新生儿败血症PLT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有报道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PL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RP相似,并优于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健康人群中MPV与PLT呈非直线负相关性,在败血症中MPV与PLT的关系尚不明确,诸多研究显示,MPV与败血症相关,败血症发生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时,约有61%的患儿表现有MPV增加,认为败血症时MPV增加可能是在疾病过程中血小板消耗与破坏增多,质与功能发生缺陷,从而导致PLT减少及大量新生血小板释放入血循环。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前PLT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MPV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LT、MPV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监测PLT、MPV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判断。

[1]韩康,赵云,胡霞.IL-6、PTC和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9):1249~1251.

[2]张文静.血清CRP、IL-6、PCT的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86~787.

[3]赵宏伟,张俊玲.联合检测CRP 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4,20(12):2092~2094.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编号:D1231100003112004)

1006-6233(2016)10-1593-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04

猜你喜欢
败血症入院新生儿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评价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