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皮移植术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CD4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12-01 02:07徐文举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面积移植术瘢痕

徐文举

(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 南阳 473001)

复合皮移植术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CD4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徐文举

(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 南阳 473001)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术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CD46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的方法,实验组患者行复合皮移植术,术后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管紧张素Ⅱ、CD46水平、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CD46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CD46水平较低(P<0.05),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周围炎症反应积分较高(P<0.05)。结论:复合皮移植术能够降低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以及CD46水平,患者创面愈合较快,炎症反应情况较低,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复合皮移植术; 大面积烧伤; 瘢痕整形; 血管紧张素; CD46

瘢痕是创伤后受伤患者创口愈合的正常生理反应[1]。瘢痕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修复治疗处于整个医学界的重要位置,具有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2];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瘢痕整形较为复杂,患者自体供皮区皮源缺乏,对于患者的治疗早期多为治疗深度烧伤,患者创面较大,仅有小片正常皮肤可进行取皮,供皮区遗留瘢痕增生,导致后期无皮可用,给治疗带来了难度。而临床多采用的混合植皮、网状植皮等方式质地脆弱、不耐磨导致功能障碍;复合皮是新型皮肤替代物,由自体表皮与异体真皮基质构成,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以复合皮移植术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CD46水平的变化,探讨复合皮移植术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组内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39.21±1.17)岁;对照组内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龄(38.85 ±1.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的手术指征,鉴定为深Ⅱ度以及Ⅲ度烧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鉴定为深Ⅱ度或Ⅲ度烧伤,所有患者年龄35~55岁,性别不限;患者平素身体状况良好,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重要脏器的重大疾病;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尚可,无酗酒或药物依赖,患者无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实验前未接受过与实验相关治疗措施,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年龄在35岁以下,55岁以上的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有免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实验前已接受过相应治疗措施的患者;排除有系统性的皮肤肿瘤的患者;排除血管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不愿接受实验措施的患者以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1.4 方 法

1.4.1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根据瘢痕部位调整患者体位,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的方法,松解挛缩,冲洗创面,电凝止血。瘢痕松解。同时,切取自体刃厚头皮,制邮票皮。根据瘢痕松解后创面大小,于后躯干取大张瘢痕皮,打洞或拉网。供皮区回植邮票头皮,加压包扎固定。观察瘢痕松解创面无出血后,将大张瘢痕皮覆盖于创面,间断缝合固定,覆盖凡士林纱布打包固定。术后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每2d更换一次敷料。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行复合皮移植术,麻醉后,行超薄刃厚自体皮,生理盐水冲洗。行瘢痕挛缩松解术,创面切至深肌膜层,彻底止血。将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理盐水中反复清洗3遍,真皮乳头层面向上,移植于创面,用可吸收线缝合,使真皮基质紧贴于创面。将自体皮片平铺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用网眼纱将皮片固定,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石膏托控制其活动。术后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4.2 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检测:取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进行检测。

1.4.3 患者CD46水平检测:取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CD46水平进行检测。

1.4.4 患者创面愈合率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7d、14d、21d、28d的创面愈合率进行检测。

1.4.5 患者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检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进行检测,患者创面周围红肿严重记-1分,红肿减轻记0分,消退记1分,无红肿出现记2分。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统一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予以RxC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较低(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AngⅡ水平比较(pg/mL,±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AngⅡ水平比较(pg/mL,±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4.93±2.84 6.64±1.24∗#对照组 13.18±2.39 9.23±2.05∗

2.2 CD46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D46水平较低(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CD46水平比较(pg/mL,±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CD46水平比较(pg/mL,±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9.36±3.31 5.93±1.25∗#对照组 18.03±3.02 10.37±2.01∗

2.3 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4d、21d创面愈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7d、28d的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s)

表3 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7d 14d 21d 28d实验组 31.33±8.92 64.29±11.21∗92.81±11.42∗96.49±15.78对照组 27.13±6.84 54.15±12.02 80.04±12.83 91.37±13.22

2.4 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4d、21d、28d的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积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患者创面周围炎症反应积分比较(±s)

表4 患者创面周围炎症反应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7d 14d 21d 28d实验组  -0.31±0.11 1.02±0.26∗ 1.74±0.62∗ 1.96±0.71∗对照组  -0.46±0.16 0.61±0.11 1.26±0.31 1.63±0.45

3 讨 论

为缩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通常采用正确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但患者仍会由于烧伤严重程度、年龄、身体、自身营养状况以及治疗的程度等的差异对创面的愈合产生影响;另外创面本身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坏死等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目前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较为复杂,而治疗手段的建立则依赖于对创面愈合机制的理解[3]。患者常因自体皮源匮乏,使创面修复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愈后,因此常用微粒皮、网状植皮等方式解决自体皮源匮乏问题;但会出现质地脆弱、不耐磨、易起水疱等现象出现而导致患者皮肤的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真皮成分缺乏。复合皮由自体表皮与异体真皮基质结合构成,其中J-1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去除皮肤附件,脱去供体皮肤中的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4],保留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依靠基底和创缘成纤维细胞进入真皮基质,形成血管重建真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好。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激素。研究表明,其具有能引起血管收缩,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够促进创伤和血管的修复是;能强力收缩血管,促进细胞增殖、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低。

CD46分子是一种补体调节蛋白,又称为膜辅助蛋白(MCP),研究证实,CD46可以抑制补体的激活;同时,补体调节蛋白CD46作为一种新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活化,刺激信号通路在T细胞活化与效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补体系统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调节,参与人体的先天性免疫。有研究表明,其能够调节获得性免疫。还有的研究表明,CD46分子能够调控T细胞的免疫应答,通过CD46分子来调控移植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实验组患者的CD4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提示我们的实验措施所产生的抑制免疫应答水平较低,表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本实验通过探讨复合皮移植术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CD46及临床疗效,证实了复合皮移植术能够降低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以及CD46水平,加速患者创面愈合,降低炎症反应。

[1]杜飞亚,谈伟强.瘢痕的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5):528~530.

[2]陈丹丹,黄关宏,王忠明.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29~230.

[3]陆树良.进一步理解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免疫学问题[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6):324~326.

[4]张立海,胡敏.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1):112~115.

河南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编号:12J2101310200)

1006-6233(2016)10-1663-04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32

猜你喜欢
大面积移植术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