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对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价值研究

2016-12-01 02:07夏进东金川连曹文新陈君华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转移性消融射频

刘 凯,夏进东,金川连,曹文新,陈君华,王 玥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 松江区 201600)

射频消融术对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价值研究

刘 凯,夏进东,金川连,曹文新,陈君华,王 玥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 松江区 201600)

目的:探讨采用射频消融术对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评估他们的生存率、安全性。方法:收录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术(TACE)丝裂霉素化疗治疗,并结合个体化全身化疗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声下经皮靶向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彩超、CT或MRI评价消融效果。所有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之后,平均每隔90d复核CT或MRI,为了明确肿块情况,复发就是再次出现肿块或肿块比之前的大,其次对比两组患者转移性肝癌的复发情况,最后,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消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肿块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TACE)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5%、85.0%、65.0%、22.5%均高于对照组的85.0%、75.0%、52.4%、10.1%,两组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具有可比性,同时,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副作用。结论:对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当属个体化全身化疗结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较高,肿块复发率较低,能提高患者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转移性肝癌; 射频消融; 肝动脉栓塞

本研究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术(TACE)及个体化全身化疗治疗转肝癌发生转移的患者,临床效果佳,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纳入我们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这些人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转移性肝癌(根据临床资料及我院影像科增强CT/MRI检查和肝穿刺活检病理科病理检查结果),也都有明确的癌肿原发病灶。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波动在41~71岁,平均(54±1.51)岁。其中,有经过外科手术切除的有54个患者,没有经过切除术的有56个患者。根据原发肿瘤分布:胃肠道来源49例,肺来源13例,鼻咽部来源11例,胰腺来源的6例,膀胱组织来源的只有2例。这些入选的所有对象在入选之前都有右上腹闷痛、纳差、乏力、消瘦、发热及上腹肿块等症状和体征,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将以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4±14岁,病程1.74±1.52年;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5±15岁,病程1.78±1.57年;经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来源分布、住院天数等项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体征,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右上腹部不适、乏力、纳差、发热等等还有辅助检查(如腹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定肝脏是转移癌而非原发灶。纳入标准[2]:①癌肿所生长位置距离如心脏等重要器官超过0.5cm;②凝血功能是没问题的;③没有发现腹腔积液或盆腔积水;④机体对全麻可以耐受;⑤所有入选对象对该研究都知情并同意,签字为主。排除标准:①癌症原发灶在肝脏的患者;②伴有人体重要脏器,如心血管、肝脏、肾、脑袋、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的损伤者。排除标准:①不满足前面所提到的诊断和纳入标准,或偏离上述标准太远者;②无法顺利沟通、有精神或者心理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在本研究开始治疗之前,对所有入选患者行包括肝功、肾功、AFP、CEA、CT/MRI、生化全套或者是超声等等在内的入院常规检查,同时告诉他们这个实验是有风险的,并且把相关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的对象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专门针对他们的一套治疗方案,但也有共同点,这些方案包括:第1天给他们用奥沙利铂1粒,之后到第5天之内,换成亚叶酸钙1片、氟尿嘧啶1粒,之后停止服用2d,再接着按照以上方案,首尾坚持22d,也就是1个疗程,整个研究需要患者使用化疗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束后进而行TACE(也就是肝动脉栓塞),用丝裂霉素来化学治疗,采用碘油来完成栓塞过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并在TACE术后第15天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靶向射频消融治疗,使用美国产RITA射频消融系统(RITA Medical System,Inc.Mountain View,CA),主机能量为60W,频率460KHz。治疗时予全身麻醉后根据病灶位置选择合适体位,在超声引导下先用套针刺入肿瘤,然后推进内套针使其顶端的细针迅速呈伞形展开以包绕靶向肿瘤组织;然后通电让细针顶端热敏电偶将RF热能传到肿瘤组织内,根据瘤体大小治疗5~20min。如果肿瘤半径超过1cm,就采用多点穿刺,如果小于1cm,采用单点,根据穿刺的效果再考虑是否有再次射频消融的必要。术后14d后通过腹部影像学评估治疗情况,大概3个月查一次腹部影像学,看看肿块有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再一次出现肿块或者是说原来的肿块变大,就算是复发,接着对比一下他们的复发率。此后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生存情况,还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效果判定

1.4.1 肿物情况比较:影像学检查安排在消融后第14天左右,用来判断其局部疗效。如果说增强CT或MRI显示原发病灶完全低密度或低信号,并没有明显强化,就说是完全消融,如果没像上文说的那样,那就是消失不完整。

1.4.2 治疗效果判定:①复发率比较:根据两组患者复查肝脏影像学中肿物的大小和形态,判断是否复发,并计算复发率,并比较之。②治疗效果判定的时间节点:分别在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

1.4.3 安全性评价:经过上文所述处理以后所有入选对象发生的副作用的情况全部登记,还有他们的概率计算,并统计下来,用于对安全性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分析过程是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介绍研究对象的随访情况,包括纳入例数,有无失访,随访率等

2.2 肿物情况对比:研究结束后对比可得,所有入选对象对射频消融都无不适应现象,对照组第1次完成消融为62.4%(25/40),第2次消融的为20.1%(8/ 40),治疗后累计完全消融率为82.5%(33/40)。观察组第1次完成消融为77.51%(31/40),进行第2次消融的为17.51%(7/40),治疗后累计完全消融率为95.01%(3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 P<0.05),2.2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疗程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的肿块复发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7.5%(χ2=4.25 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5%、85.0%、65.0%、22.5%及85.0%、75.0%、52.5%、10.0%,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3个月后肿块复发率比较

表3 两组的生存率n(%)

2.3 副作用比较:两组入选对象都没有发现副作用,同时没有介入和射频消融的伴发症,出现术后发热、术后疼痛等副作用的只有3个。

3 讨 论

转移性肝癌具有根治率低、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特点,故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研究热点。手术虽为根治一切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转移至肝脏的肿瘤都说明到了末期了,而且肿瘤也已经到了没有手术指征的境地,比如肿瘤转移到其他地方没办法手术切除。因此,现如今最有意义的,针对转移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就是化疗结合血管栓塞手术了,而近年来随着肿瘤物理治疗研究的深入,射频消融的方法是其中最普遍广泛的一种,是微创的手术方式,对肝癌转移有疗效,同时损伤小、操作较为简单等优点。

缘于肝癌发生转移之后,肝脏循环的血流通过栓塞术之后,其中的药物浓度大大提高,比门静脉给药方式超过了将近16倍,比全身化疗给药方式超过更多,达到四百多倍的水平,在肝脏中会先把经过的药物吸收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治疗的疗效很不错,副作用也比较控制[3]。但是因为受到了肿瘤自身情况的干扰(如分化程度等),肝动脉栓塞化疗如果能跟其他疗法结合起来,相比效果更佳。而射频消融治疗是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对靶向肿瘤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采用物理或化学疗法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疗法。射频消融通过产生热效应,使靶向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灭活肿瘤组织,能更大程度的减少TACE及全身化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故本研究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技术联合超声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全身个体化化疗的方法探讨其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消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肿块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5%、85.0%、65.0%、22.5%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5.0%、75.0%、52.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表明,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全身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郑志勇.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6):912~916.

[2]金仲田,彭吉润,朱卫华,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3):229~232.

[3]陈传喜,杨志勇,袁红,等.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08:639~642.

1006-6233(2016)10-1674-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37

上海市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WX63J85)

夏进东,Email:xiajd-21@163.com

猜你喜欢
转移性消融射频
消融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