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20例临床诊疗探讨

2016-12-01 02:07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坏死性败血症回顾性

荣 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 莉,胡 民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20例临床诊疗探讨

荣 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 莉,胡 民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诊疗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患儿中,以胎龄小、日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主要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患儿有WBC、CRP及PCT异常,血培养中以G+菌为主,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75.0%。结论:对临床高度可以的败血症患儿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抗生素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研究我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诊疗特点,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287例,选择其中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其中男86例,女34例,胎龄28~41周,平均(36.4 ±3.7)周,体质量1.3~4.7kg,平均(2.8±0.6)kg。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3年昆明会议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②在出生72h内出现败血症的临床表现;③临床资料记录保存完整。

1.2.2 排除标准:①血培养未检测出有效阳性菌者;②资料记录或保存不完整者;③中途要求转院、放弃治疗者。

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的病理资料,包括:胎龄、出生体重、产科因素(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羊水混浊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血小板、CRP)等的变化,血培养病原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治疗和转归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相关因素分析: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60例(50.0%)为早产儿(胎龄<37周),60例(50.0%)为足月儿;50例(41.7%)为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kg),70例(58.3%)为体重正常;经阴道分娩63例(52.5%),剖宫产66例(45.8%);胎盘早破41例(34.16%),窒息28例(23.3%),羊水污染40例(33.3%),机械通气18例(15.0%)。

2.2 临床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情况: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发热68例(56.7%),病理性黄疸50 例(41.7%),喂养不耐受45例(37.5%),循环欠佳45 例(37.5%),反应欠佳42例(35.0%),呼吸暂停26例(21.67%);并发症中,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3例(19.2%),化脓性脑膜炎18例(15.0%),多器官功能衰竭13例(10.83%),感染性休克9例(7.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3.3%)。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异常(WBC>25×109L-1或<5× 109L-1)者62例(51.67%),其中WBC>25×109者38 例(31.6%),WBC<5×109L-1者23例(19.2%);血小板计数减低(PLT<100×109L-1)者76例(63.3%);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75例(62.5%),降钙素原(PCT)升高者96例(80.0%)。

2.4 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患儿血培养大肠埃希菌65例占54.16%,肺炎克雷伯菌28例占23.3%,溶血性链球菌13例占10.83%,其他病原菌及血培养阴性者10例占8.3%。两种最多类型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比较如表1,两种细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看出青霉素耐药性达100%;半合成青霉素及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在70%~80%;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应用较广泛,其耐药性也升至50%左右。

表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比较n(%)

2.5 治疗及转归:所有患儿均予给予抗生素治疗,在血培养结果确定前行经验性抗菌治疗,主要用药有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待血培养结果确定后再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5d后对患儿进行血常规、CRP及PCT复查,若症状缓解,继续用原用抗生素,若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则更换抗生素。同时对患儿进行红细胞、血浆输注、免疫球蛋白静注等对症支持治疗。最后治愈90例(75.0%),好转24例(20.0%),死亡6例(5%),患儿均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指新生儿由于细菌或真菌严重感染而出现的脓毒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抗生素推陈出新,但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胎龄小、日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发病率更高,可达16.4%[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且个体差异性大,早期常被漏诊和误诊而影响预后,危及生命,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和积极抗感染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120例确诊而早发型败血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发现,该类患儿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为主要症状,虽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对于存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胎盘早破、窒息、羊水污染、机械通气等的患儿,应提高警惕。高洁锦[3]等的研究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国外研究指出,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但其诊断的金标准为血培养或无菌体液培养。但也有学者指出[4],新生儿出生后3d内PCT会出现生理性增高,故对于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不能完全依据PCT。

所有患儿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其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掌握医疗操作的无菌原则,以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死亡的患儿因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死,考虑因住院过程中使用配方奶喂养及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有关,国内学者对此也有相关报道。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2]Lim WH,Lien R,Huang Y-C,et al.Prevalence and pathogen distribution of neonatal sepsis among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J].Pediatrics&Neonatology,2012,53(4):228~234.

[3]高洁锦,凌雅,王丹,等.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1(6):450~452.

[4]Sachse C,Dressier F,Henkel E.Increased serum procalcitonin in newborninfants without infec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8,44(6):1343~1344.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06157)

胡 民

1006-6233(2016)10-1697-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48

猜你喜欢
坏死性败血症回顾性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