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临床研究

2016-12-01 02:07孙利军董彦会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肛肠科肛周肛门

孙利军,董彦会

(河北省平泉县第二医院,河北 平泉 067500)

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临床研究

孙利军,董彦会

(河北省平泉县第二医院,河北 平泉 067500)

目的:探讨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外涂氧化锌软膏和口服西替利嗪,严重者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祛毒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率99%优于对照组的9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的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肛肠科术后; 肛门瘙痒症; 自拟祛毒汤

我院采用自拟“祛毒汤”治疗200例肛肠科术后继发肛门瘙痒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肛肠术后继发肛门瘙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治疗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8~69岁,其中:1~14岁11例,15~30岁21例,30~50岁35例,50~65岁28例,65岁以上5例,平均(40.1±18.4)岁;术后发病时间2~7d,平均(4.8±2.8)d,混合痔32例,肛周脓肿36例,肛瘘32例。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18~69岁,其中1~l4岁l3例,15~30岁2O例,30~50岁38例,50~65 岁25例,65岁以上4例,平均(39.8±18.6)岁;术后发病时间2~7d,平均(4.9±2.6)d,混合痔31例,肛周脓肿37例,肛瘘32例。均衡性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根据张燕生主编的《肛肠病手册》关于肛门瘙痒症诊断标准。肛门周围顽固性发痒为主要症状,时轻时重;间歇或持续性发作,有时如虫咬、虫爬,有时有灼烧、蚁走的感觉,夜间明显,严重影响睡眠。查体:局部皮肤变厚,皱襞肥大,久病后发生苔藓样变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1.3 治疗方法:术后切口每日换药,注意卫生,便后及时清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外涂氧化锌软膏和口服西替利嗪,严重者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用自拟“祛毒汤”治疗,组方:明矾20g、苦参15g、黄柏15g、防风15g、芒硝20g、五倍子15g、苍术15g、侧柏叶15g、地榆15g、马齿苋15g、川椒15g、川楝子15g、红花15g,加2000mL水煎煮30min,滤取药液备用,每日早晚温水清洗肛门后,取药液200mL加热至40℃坐浴20min,2次/d;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未治愈患者延长疗程至治愈,最多治疗3个疗程,治愈后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判断疾病:仔细查体,排除原发性疾病所致。②控制“祛毒汤”外洗时的温度:温度不能过高,外用时用温水,温度在40℃左右为好,水温太高易使局部皮肤变性,神经敏感性升高,高水温患者虽洗时舒服,但洗后症状加重。③避免局部刺激,避免挠抓:因患者肛周瘙痒,常不自觉挠抓,向患者解释实际挠抓并不止痒,只是挠抓引起疼痛,注意力发生改变,自觉症状减轻,而反复挠抓,可引起局部出血、糜烂、裂口、渗出、结痂,使肛门瘙痒进一步加重,此时应及时用“祛毒汤”外洗,通过药物的作用来缓解症状。④清淡饮食:避免饮酒、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药物,因辛辣之物,湿热蕴结于中焦,下注肛周,阻于肛周皮肤,结而不散,肛门瘙痒加重。

1.4 疗效标准: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愈:瘙痒症状及皮损完全消失;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改善;好转:瘙痒症状基本消失,但需药物维持;无效:症状、皮损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患者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9%优于对照组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中药祛毒汤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疗效比较(n)

2.2 复发率对比:3个疗程内对照组98例治愈,治疗组100例治愈,均获得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

3 讨 论

肛门瘙痒症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涉及皮肤病学、肛肠病学及微观生物学等多学科,发病机制不明,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其术中损伤肛周皮肤,刺激位于肛门皮肤浅层的游离神经末梢(即痒觉感受器),导致痛觉神经纤维异常兴奋有关[2]。传统西医治疗一般借助于H1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容易反复,治疗棘手。中医治疗从清热燥湿凉血,养血祛风止痒入手对其综合治疗。自拟“祛毒汤”中明矾味酸、涩、寒可解毒杀虫,收涩止痒敛疮生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明矾中含水硫酸铝钾,具有抗菌收敛作用,能促进渗出物吸收,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清热的功效。苦参,黄柏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杀虫止痒;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苦参中含有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炎症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变态反应发生;黄柏的小檗碱及黄柏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对皮肤真菌也有抑杀作用。防风味辛、甘,祛风力强,善走肌表,具有祛风解表,止痒止痛之功效,研究表明防风提取物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肛门瘙痒效果佳。芒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外用具有消炎去肿之功效。五倍子具有涩肠止泻,止血,收湿敛疮,可治疗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苍术,侧柏叶,地榆,马齿苋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川椒,川楝子可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有杀虫解毒、止痒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自拟“祛毒汤”突出清热解毒敛疮,祛风行气止痒以治其本,且与坐浴方式给药,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患部,利药物吸收,且药物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肛门局部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促进病变恢复,达到标本兼治,预防复发的目的。

[1]张燕生,刘仍海.肛肠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

[2]宋应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4):68~69.

1006-6233(2016)10-1739-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68

猜你喜欢
肛肠科肛周肛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继承与创新并重,创建国家一流重点肛肠专科——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何永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