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2016-12-01 15:08杨华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失真成因分析国企

杨华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呈爆炸性增长,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对处于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国企而言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制度的缺陷、会计职业道德的弱化等原因,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徇私舞弊时有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竟争秩序,成为影响国企经济健康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从各个方面改革入手粗浅提出综合治理对策思考。

【关键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对策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国企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各种大量的会计信息作为会计工作基石也已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它要求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反映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其真实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和评价的的基本前提和条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但一些国企利用错误的会计信息,误导经济行为,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旨在透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失真成因,从各个方面入手,提出防范及综合治理信息失真的对策思考。

一、数据时代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数据时代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上主要存在规范性失真、操作性失真、技术性失真、违法性失真,失真表现形式如:费用摊销或计提折旧、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人为操纵,会计虚开发票导致的销售收入不实,人为调节期间损益,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原始凭证不合法,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信息系统内交易删除或内外两套账等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企业领导者的压力及自身利益驱使令会计行为不具有独立性

会计人员与国企利益息息相关,会计人员、会计负责人为国企中高层领导聘用,其报酬及职位升迁为领导所左右,导致会计行为方式容易按领导意图操作,不具有独立性,加上利益捆绑,徇私舞弊,为其服务而出现“经理利润”、“厂长利润”,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

(二)来自内控制度缺失或监管漏洞留下的舞弊的空间

部分国企内部稽核、内部牵制等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很完善的监督机制,工作责任不清晰,社会监管不够,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及素质不高而形同虚设,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从业经验不足,不能辨认真假,更为低质量会计信息留下了生存空间,加上利益驱使下社会中介机构不能客观公正的执业及很好地履行经济警察的职能,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这些都留下舞弊的空间。

(三)来自会计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低下带来的操作规范失误

由于国企用人机制的原因,存在任用非专业或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人员,在工作中处理相关业务时容易出现专业判断失误或计算操作等错误而导致的过失性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公私不分,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而违背职业准则,违法乱纪、弄虚作假、谋取私利,为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甚至参与伪造、变造会计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家正常的财经法律秩序,给国企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来自收入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不适应经济发展引发的人为操纵

由于国企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引导,促使企业管理者对创造业绩的积极性不够,站在小众利益的角度铤而走险,人为授意操纵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五)来自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企业自律意识缺失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会计信息的大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监督机构行政制度的支持,当前《会计法》和《公司法》进行约束监督管理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一个成型的管理者市场,部分国企缺乏最起码的自律意识,恶意违规屡见不鲜,政府对国企决策层监管力度不够,且对管理无法量化评价,难以考核国企营利能力及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数据时代下国企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结合的监督机制

国企应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保障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保障内审人员依法独立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便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内部监督作用。在企业内部设置稽核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的齐全,编制依据的可靠性;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在企业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将企业内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如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相互牵制。并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集体联签,通过健全内控的机制有效利用社会监督机制,定期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签证的监督。同时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和单位及个人对违法行为的检举。

(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监管机制,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及道德建设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国企可对会计实行委派制,从会计信息源头开始规范,国企还应当建立会计人才“诚信库”,结合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注册、登记、年检工作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对外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暂停从业、曝光、取消从业资格等处罚;对抵制外来干预,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表扬、奖励。真正做到 “弃恶扬善”,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行业规则,使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地、充分地披露给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服务。国企还须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后续教育,从整体会计素质水平的提高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三)建立有效的国企业绩评价及激励体系

改革国企收入分配制度与激励机制,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改变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的方式。在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下,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式,如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合理保证有效激励。

(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并严格执法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及企业内部财务内控体系,规范财务行为。通过构造多元化的公司股权结构,对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严格执行《会计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增大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犯罪成本,令不法者望而却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失真的舞弊行为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防范、发现到审计舞弊,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又要坚定信心、采取有效的对策,追根溯源,堵塞漏洞,达到减少、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保证国企这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研究》 刘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会计信息批露的规范问题研究》2001.4 会计研究王咏梅

猜你喜欢
失真成因分析国企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