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2016-12-01 16:22赵瑞瑞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兰州市老龄化

赵瑞瑞

【摘 要】目前,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兰州市作为西部重要城市,老龄化问题在近年来也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对兰州市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兰州市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兰州市;老龄化;养老服务

一、兰州市养老服务需求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水平等的影响,兰州市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从以前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变。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逐步增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影响兰州市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空巢化加速

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兰州市总人口数为361.61万人,0-14岁人口数为49.83万人,比重为13.8%;15-64岁人口数为282.38万人,比重为78%;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9.40万人,比重为8.2%。截止2015年,兰州市总人口为369.31万人,0-14岁人口数为43.8万人,比重为11.86%;15-64岁人口数为291.94万人,比重为79.0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33.57万人,比重为9.09%。从数据来看,兰州市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前就已经成为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大而且老龄化的情况进一步加深。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老人独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群体逐步扩大,据调查表明,在2000年兰州市空巢老人家庭约占总家庭数的26.06%,到了2010年上升到36.54%,上升了10.48%。

(二)家庭结构微缩化,老年抚养负担加重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呈现“9073”的格局,即90%的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7%老年人采用社区养老模式,3%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的模式。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家庭结构逐步形成4-2-1的模式。家庭结构呈现微缩化的形式,这表明,大多数的夫妇要同时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青年一代的抚养压力加大。从兰州市来看,2010年老年抚养比为10.4%,2015年老年抚养比为11.5%。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表明了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的老年人的比重上升。因此,社会化养老的功能需要不断的强化。

(三)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速

根据国际统一标准,60-69岁的老年人为低龄老人,70-79岁的老年人为中龄老人,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据数据显示,兰州市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低龄老人的数量为11.05万人,占老人人口总数的91%,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共计0.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到了2010年,兰州市的低龄老人人口数增加到了17.66万人,占老人人口总数你的87.2%,高龄化老人增加到2.58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8%。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低龄老人的增长速度。

二、兰州市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一)养老机构供不应求,专业服务缺乏

根据养老网统计数据显示,兰州市目前共有29家能够给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其中城关区5家,七里河区5家,西固区4家,安宁区2家红古区1家,永登县1家,榆中县2家,皋兰县4家。每千人床位数是指60岁以上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根据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每千人床位数为50。发达国家的比例为 50‰ ~ 70‰,发 展 中 国 家 20‰ ~ 30‰ 的 水 平。我国当前的水平为19.7‰,兰州市目前的养老床位比率是 7‰。从数据来看,我国的养老床位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兰州市的水平又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再者,兰州市专业的护理人员缺乏,目前的很多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或者青年的农民工,这些人群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而拥有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因为养老机构的工资待遇和其他因素又不愿到养老机构服务。

(二)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差,公办民营两极分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可以按照此标准进行划分,要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就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养老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就要考虑到这几个层面的要求,既要有供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养老环境,又能够实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使得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兰州市的养老机构由于场地选址和资金短缺等的限制,在建设配套设施时,只有供老人基本生活的设施,而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设施非常短缺,配套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

同时,兰州市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数的短缺,公办的养老机构往往一床难求,而私营的养老机构因为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不能保证而得不到老年人的青睐,反而存在入住率不满的问题。这样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两极分化,不利于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兰州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化问题,要解决社会化问题,政府参与是必须的。兰州市的民营养老机构经营举步维艰,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实行减税、补贴的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投资,让社会力量聚集到养老服务建设上来,拓宽发展渠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根据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依然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可以积极发展社区养老的模式,国外已经有非常成功的养老社区,我国也逐步引进养老社区模式,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有像北京太阳城和上海亲和源这样的成功典范。在兰州,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引进这种模式,在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规范准入制度和标准,实行专业化的管理

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建设没有规范的准入制度和标准,兰州市也存在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容易造成市场混乱和无序经营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有利于兰州市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而针对当前存在的专业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同时,养老机构的管理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要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在养老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做到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甘肃省老龄办.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全国民政网站,http: / /gansullb. mca. gov. cn /article/gzdt2011

03 /20110300142691. sht-ml2011,3( 29)

[2]史亚楠. 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研究[J]. 中国市场,2014,29:94-95.

[3]马晓理,张旺锋,薛海燕,李坤. 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分析[J]. 西北人口,2014,06:115-121.

[4]马璐,张志斌. 兰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J]. 人文地理,2015,06:132-137.

[5]王亚军,姚小明,肖雷.兰州市城关区养老院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4,17:119-120.

[6]冉秋霞,祁恒珺,李开明.兰州市养老院的现状透析与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4,04:122-125.

[7]司侠青.兰州市城关区机构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3,04:9-12.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兰州市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