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评价

2016-12-02 01:30柏章才马亚怀李彦丽
中国糖料 2016年4期
关键词:含糖区域试验适应性

柏章才,马亚怀,李彦丽

(1.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糖料作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哈尔滨150080)

稳定性是衡量甜菜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稳定性好的品种使用范围广,获得的经济效益更大。笔者根据201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16个试验点的部分参试品种(8个)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供用种单位和育种工作者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201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按10m2统一折算,试验地管理同生产田。这里测定了8个参试品种:STm1217、HI1420、STD1244、SV1555、KWS2314、JKF208-11、HI0556、Beta468,在下文中依次用V1、V2、V3、V4、V5、V6、V7、V8表示。16个试验点:黑龙江友谊、呼兰、嫩江,吉林范家屯、洮南,河北张北,内蒙古察右前旗、呼和浩特、巴盟,甘肃酒泉,新疆奇台、昌吉、石河子、和静、塔城、伊犁,依次记为U1、U2、U3、U4、U5、U6、U7、U8、U9、U10、U11、U12、U13、U14、U15、U16。

2 结果与分析

对试验的小区数据(从略)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三者的地点间、品种间、品种×地点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

2.1 甜菜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利用原始数据求得品种主效应值(Vi)、地点主效应值(Uj)和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VU)ij列于表1~3。利用LSD值分别测验表1~3的Vi间和同品种(VU)ij间的差数,比较其显著性,对产质量进行评价。

2.1.1 根产量 由表1可知,品种V5的主效应值最大,与品种V8比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品种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8的主效应值居第二位,与品种V1、V2、V3、V4、V6、V7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7的主效应值居第三位,与品种V4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品种V1、V2、V3、V6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U 5.44 -3.33 -0.87 6.38 -1.62 0.56 -2.56 -3.99 -6.98 U -2.55 5.80 -9.36 6.86 0.34 -0.83 0.82 -1.08 -15.99 U -5.64 2.66 -15.68 -3.43 -3.46 15.43 6.40 3.72 0.00 U -3.73 -4.91 14.38 1.05 -8.97 10.76 -3.41 -5.17 -23.68 U -0.92 2.94 -3.13 -0.70 1.65 4.41 -1.04 -3.20 -15.68 U -6.43 8.45 -4.22 4.56 -0.49 -0.51 5.67 -7.03 -8.04 U -0.39 2.74 -2.51 1.50 10.52 -1.92 -7.67 -2.27 -12.00 U 1.09 -17.26 10.90 15.13 -2.82 2.71 1.01 -10.77 19.49 U 7.71 -10.69 -0.81 -7.83 4.72 0.33 1.16 5.40 18.17 U 9.16 8.19 -9.63 -9.80 1.40 9.43 -3.79 -4.95 -1.98 U -0.62 3.23 0.57 -6.93 -10.83 14.05 -5.75 6.27 4.18 U 10.93 3.44 11.69 -8.28 -0.93 -22.82 -1.39 7.35 2.67 U 3.59 -2.88 -5.72 4.18 -3.92 -20.88 6.14 19.49 26.09 U -14.20 -4.60 18.89 -1.34 11.01 -10.28 8.67 -8.16 25.73 U 3.30 1.45 -2.09 -2.34 -1.02 -3.96 -1.61 6.27 -3.19 vi -4.13 -4.16 -3.84 1.33 10.63 -12.90 3.83 9.23 70.95注:v.LSD=1.99. LSD=2.61;v×U.LSD=11.93. LSD=15.68 U -6.74 4.77 -2.40 0.98 4.42 3.51 -2.64 -1.89 -8.78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kg/10m) v v v v v v v v v Uj表1根产量-

品种V5在U15、U8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15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U13、U16、U2、U9、U4、U14、U5、U12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8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7、U9~U14、U16点,与U2、U9、U4、U14、U5、U12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8在U14、U13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14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并且与各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13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12、U15、U16点,与U11、U5、U7、U15、U9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7在各试验点表现出了较均衡的适应性,没有特别适应的试验点。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1。

2.1.2 含糖率 由表2可知,品种V6的主效应值最高,与其余品种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2的主效应值仅次于品种V6,排在第二位,与品种V4比其效应值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品种V8、V5、V3、V7、V1比其效应值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4的主效应值排在第三位,与品种V8、V5比其效应值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品种V3、V7、V1比其效应值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品种V6在U9、U16、U5、U8、U2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9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U5和U16之外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U16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8、U10~U15点,与U1、U10、U14、U4、U7、U3、U12、U11、U15、U6、U13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5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4、U6~U8、U10~U15点, 与 U10、U14、U4、U7、U3、U12、U11、U15、U6、U13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2在U9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9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U2、U6、U3、U1、U14、U7、U12、U4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4在U4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4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其它试验点的效应值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2.1.3 产糖量 由表3可知,品种V5的主效应值最大,与品种V8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余品种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8的主效应值仅次于品种V5,与品种V4、V7、V2、V3、V1、V6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4的主效应值居第3位,与品种V7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品种V2、V3、V1、V6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3。

U 0.49 -0.27 0.39 0.13 -0.61 0.33 0.16 -0.61 1.08表2含糖率-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 v v v v v v v v v Uj U -1.34 0.13 -0.15 -0.17 0.23 0.46 0.13 0.69 0.28 U -0.05 -0.05 0.40 -0.38 -0.35 -0.31 0.77 -0.04 0.14 U -0.90 -2.53 1.80 2.10 -0.20 -0.11 0.25 -0.42 -4.66 U 0.01 0.64 -0.68 -0.19 0.49 1.16 -0.64 -0.78 -1.10 U 0.05 0.02 -0.20 -0.30 0.33 -1.21 0.77 0.53 1.59 U -0.26 -0.51 0.14 0.44 -0.93 -0.14 0.59 0.67 1.72 U -0.53 0.42 0.30 -0.56 -0.65 0.52 0.99 -0.50 2.12 U -0.76 1.09 -0.73 -0.11 0.09 2.04 -0.64 -0.98 1.95 U -0.21 0.66 -1.06 0.21 1.46 0.13 -0.77 -0.43 -3.60 U -0.44 0.53 -0.26 0.18 -0.06 -0.62 0.63 0.04 2.45 U 0.97 -1.03 0.22 0.21 -0.18 -0.61 0.12 0.30 -1.43 U 1.10 0.60 0.68 -0.01 0.02 -2.28 -0.26 0.15 0.37 U 0.05 -0.30 -0.12 -0.43 1.00 -0.01 -1.81 1.63 -1.51 U -0.37 0.25 -0.02 0.32 0.20 -0.66 -0.25 0.53 2.14 U 2.18 0.35 -0.72 -1.43 -0.84 1.30 -0.05 -0.79 -1.54 vi -1.01 0.51 -0.49 0.27 0.06 1.14 -0.58 0.11 16.17注:v. LSD=0.23. LSD=0.30;v×U.LSD=0.96. LSD=1.26

品种V5在U15、U10、U8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15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U8和U10之外的互作效应值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U10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9、U11~U14和U16点,与U14、U2、 U13、U9、U3、U7、U16、U4、U5、U12点的互作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8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7、U9、U11~U14和U16点,与U2、U13、U9、U3、U7、U16、U4、U5、U12点的互作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8在U14、U13、U12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14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并且互作效应值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U13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12、U15、U16点, 与 U6、U2、U3、U4、U8、U1、U11、U7、U15、U5、U9点的互作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12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11、U15、U16点,与U8、U1、U11、U7、U15、U5、U9点的互作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4在U9、U7、U4、U2、U3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U9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并且互作效应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7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6、U8、U10~U16点,与U6、U10、U12、U16、U13、U11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U4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3、U5、U6、U8、U10~U16点,与在U10、U12、U16、U13、U11点的效应值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3。

U 0.06 -0.54 -0.21 0.89 -0.15 0.23 -0.17 -0.11 -0.91 U -0.24 0.84 -1.26 0.79 -0.27 -0.48 0.79 -0.17 -2.45 U -0.92 -1.22 -0.63 0.92 -1.16 2.48 0.79 -0.27 -3.27 U -0.21 -0.59 1.86 -0.05 -1.33 2.16 -0.59 -1.25 -4.31 U -0.06 0.35 -0.66 -0.39 0.55 -0.15 0.46 -0.10 -1.57 U -1.19 1.06 -0.70 1.09 -0.77 -0.46 1.61 -0.64 -0.17 U -0.28 0.63 -0.30 -0.10 1.58 -0.51 -0.53 -0.49 -0.68 U -0.67 -2.43 1.10 2.76 -0.22 2.22 -0.28 -2.49 4.89 U 0.72 -0.67 -0.95 -0.88 1.66 0.86 -0.71 -0.03 -0.23 U 1.21 1.82 -2.02 -1.77 0.36 1.12 -0.06 -0.64 1.44 U 0.59 -0.23 0.25 -0.89 -2.01 1.98 -0.74 1.06 -0.33 U 2.50 0.95 2.28 -1.51 -0.18 -4.98 -0.38 1.32 0.81 U 0.34 -0.51 -1.00 0.16 0.23 -2.85 -1.22 4.85 2.81 U -3.14 -0.62 3.13 0.09 2.40 -2.47 1.30 -0.70 6.26 U 2.06 0.56 -0.68 -1.32 -1.01 0.24 -0.13 0.28 -1.57 vi -1.35 -0.31 -0.92 0.47 1.87 -1.42 0.10 1.55 11.41注:v.LSD=0.33. LSD=0.44;v×U.LSD=1.40. LSD=1.84表3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kg/10m) v v v v v v v v v Uj U -0.77 0.59 -0.19 0.21 0.31 0.60 -0.14 -0.62 -0.71产糖量-

2.2 参试品种的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稳定性测定

2.2.1 根产量 从表4看出,品种HI0556、KWS2314的方差估值(iK2vu)和变异系数(iCVvu)水平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KWS2314丰产性状较好,排名第一位;HI0556的丰产性亦较好,排名第三位。品种SV1555、STm1217、HI1420、Beta468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一般,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Beta468丰产性状较好,排在第二位;SV1555丰产性一般,排在第四位;STm1217、HI1420丰产性较差,分别排在第六位和第七位。品种STD1244、JKF208-11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较差,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STD1244丰产性中等,排在第五位;JKF208-11丰产性状较差,根产量水平排在第八位。

品种 kg/hm 主效 位次 iKvu icvvu % 主效 位次 iKvu icvvu kg/hm 主效 位次 iKvu icvvu STM1217 66.82 -4.13 dc 6 36.76 9.07 15.16 -1.01 cE 8 0.64 5.29 10.07 -1.35 fDE 7 1.55 12.36表4参试品种产质量主要统计参数根产量 含糖率 产糖量HI1420 66.79 -4.16 dc 7 40.73 9.56 16.69 0.51 bB 2 0.64 4.78 11.11 -0.31 dc 5 0.89 8.50 STD1244 67.11 -3.84 dc 5 81.05 13.42 15.68 -0.49 dD 6 0.37 3.89 10.49 -0.92 cD 6 1.75 12.61 Sv1555 72.28 1.33 cB 4 36.31 8.34 16.44 0.27 cBc 3 0.42 3.94 11.89 0.47 bB 3 1.14 8.97 KWS2314 81.58 10.63 aA 1 27.23 6.40 16.23 0.06 cc 5 0.32 3.48 13.28 1.87 aA 1 1.17 8.13 iKF208-11 58.05 -12.90 cD 8 110.30 18.09 17.32 1.14 aA 1 0.96 5.65 9.99 -1.42 fE 8 3.92 19.81 HI0556 74.77 3.83 bB 3 14.54 5.10 15.59 -0.58 dD 7 0.43 4.21 11.51 0.10 cBc 4 0.41 5.58 Bcta468 80.18 9.23 aA 2 51.11 8.92 16.28 0.11 cc 4 0.40 3.90 12.96 1.55 aA 2 2.22 11.49

2.2.2 含糖率 从表4看出,品种KWS2314、STD1244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两个品种含糖性状一般,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品种Beta468、SV1555、HI0556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一般,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Beta468、SV1555含糖性状中等,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三位;HI0556含糖性状较差,排在第七位。品种HI1420、STm1217、JKF208-11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较差,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HI1420、JKF208-11含糖性状较好,排在第二位和第一位;STm1217含糖性状较差,排在第八位。

2.2.3 产糖量 从表4看出,品种HI0556、HI1420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产糖量和品种主效看:两者产糖性状中等,排名分别是第四位和第五位。品种SV1555、KWS2314、STm1217、STD1244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一般,从平均产糖量和品种主效看:SV1555、KWS2314产糖性状较好,分别排名在第三位和第一位;STm1217、STD1244产糖性状较差,排名是第七位和第六位。品种Beta468、JKF208-11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较差,从平均产糖量和品种主效看:Beta468产糖性状较好,排名第二位;JKF208-11产糖性状较差,排名是第八位。

3 结论

品种HI0556、HI1420的产糖性状稳定性较好:品种HI0556的产糖量水平中等,含糖率水平较低,在生产中有一定利用价值;品种HI1420的产糖量水平中等,含糖率水平较高,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品种SV1555、KWS2314、STm1217、STD1244的产糖量稳定性一般:SV1555、KWS2314产糖性状较好,含糖性状亦处中等水平,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STm1217、STD1244产糖性状较差,含糖性状亦处较低水平,利用价值有限。品种Beta468、JKF208-11的产糖量稳定性较差:Beta468的产糖量水平较高,含糖率水平中等,在生产中高产性状应加以利用;JKF208-11产糖量水平较低,含糖率水平较高,高糖性状可选择利用。在生产中应以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产糖性状好的品种为主栽品种,个性化品种为辅栽品种,合理搭配种植,以期获得高产高糖。

[1]莫惠栋.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4):49-55

[2]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38-468

[3]柏章才,马亚怀,李彦丽.2014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评价[J].中国糖料,2015,37(6):49-52

[4]张动敏,陈玲,梁新棉.区域试验中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方法的探讨[J].作物杂志,2003(4):47-49

[5]张群远,孔繁玲,廖琴,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2):81-86

[6]王磊.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简介[J].中国稻米,2006(4):26-29

[7]强爱玲,安永平,杨生龙,等.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垦殖与稻作,2006(6):15-17

[8]张冬晓.区域试验设计原理及方法浅析[J].种子,2007(1):74-77

[9]磊鑫,黄瑞冬.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J].种子,2007(2):81-82

[10]陈志雄,胡润芳,林国强.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J].大豆通报,2007(1):32-33

猜你喜欢
含糖区域试验适应性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