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2016-12-03 08:11陈斌
家庭用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更年期家务事母女俩

陈斌

有一天,一对母女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母亲说是为女儿来咨询的,女儿说是替母亲来咨询的。顿时,心理医生被搞糊涂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只能让她们一个个慢慢地说。

母亲:女儿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从小聪明伶俐,小嘴巴很甜。还在幼儿园时,即使见到不认识的人,她也能根据对方的年龄分别叫阿姨叔叔或者爷爷奶奶;到了小学,她既文静又活泼,在班级中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上了文娱委员;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的前五名,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平时回到家,对家长诉说她在一天中所遇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小嘴叽叽喳喳,像一只百灵鸟似的讲个不停。那个时候,不要说我们,就是老师、邻居、亲朋好友,谁不喜欢她?谁不说她好?!不信的话,医生你可以到我们小区去问问。有这么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女儿,我们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呢!可是现在全变了,似乎换了个人似的:跟我们说话越来越少了,一天难得跟我们说上十句话;可是和同学打电话时,嘻嘻哈哈,可以一口气讲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家电话费每个月都是三位数啊!更使人气愤的是,和她没讲上几句话就嫌我嗦,还说我是“老更”(更年期)。你说气人不气人?医生,你说我女儿是不是学习心理压力太重,有心理障碍啊?

女儿:母亲说的情况基本上没错,但是,她得了更年期综合征也绝对不会有错。老妈的疑心病很重,比如,我和同学打电话时,她会偷听我们通话内容,还时常偷看同学发给我的微信内容,她更是不厌其烦地问我与谁在网上聊天。如果有男同学打电话给我,那她更是紧张得不得了,一定要将对方情况和我俩的关系问个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她还是不放心,好像人家是我的男朋友似的,搞得再也没有男同学敢打电话给我了。她还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学生时期以学习为重,不能交男朋友而误了学业”,好像我已经有了男朋友似的,其实我根本没有男朋友。她整天疑神疑鬼,唠唠叨叨,翻来覆去,讲来讲去,就是这么几句话,听得我耳朵都生老茧了。医生你说,老妈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嘛?

母女俩唇枪舌剑,你一言,我一语,那针锋相对的场面,真可谓是“刀光剑影”“针尖对麦芒”。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这家务事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总不能不管吧? 心理医生心想:这是多思多虑的更年期遭遇到了要求独立的青春期,水火不容啊!

怎么解决呢?这可是病家来医院咨询的目的啊。心理医生决定对这母女俩“各打五十大板”。

先“打”做娘的 心理医生问母亲:为什么你的用心良苦得不到女儿理解?母亲无语。心理医生继续说,即使是再好的建议,如果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重复说教,你是否也会从心理上产生反感?女儿已经长大,要让她自己独立“行走”,哪怕有时候“摔了一跤”,也不可怕,她定会从中吸取教训。想想你自己当初是怎么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人生之路需要家长指引,却只能靠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陪她一辈子。赶快放手,给女儿“松绑”,这样,只会利多弊少。否则,事与愿违,弊多利少,还会损害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

再“打”女儿 心理医生对女儿说:要体会到做母亲的用心良苦,尽管母亲言语唠叨,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长辈的经验比你丰富,这是无法否定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了解了更年期的特点,站在母亲的角度想一想,就不会对母亲有厌烦情绪了。以母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最后,心理医生对母女双方建议: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及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努力使“水火不容”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尽快进入“水乳交融期”。

母女俩对视了一下,从椅子上同时立起了身,嘴角上翘(微笑),向我道了谢,女儿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出了诊室。

猜你喜欢
更年期家务事母女俩
我帮妈妈洗碗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的影响分析
潮热出汗不仅仅是“更年期”
停电那点事儿
调试心理过好“更年期”这道关
可爱的妈妈
飞翔的鸟窝
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