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6-12-03 10:51黄春来
经济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

黄春来

摘 要:近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出口品种较多,但也存在出口波动较大、科技含量不高、总量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现象。要改变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滞后的现象,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湖南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在政策引导推动下,加快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不断拓展境外市场,加快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加快培养农业技术紧缺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湖南农业 农产品 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91-04

一、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1.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增幅波动较大,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从湖南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发展情况看,2003年进出口总额为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2015年进出口总额为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6.58%。在13年期间,总量增长了10.98亿美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2.71%,但年度增幅波动较大,其中有3年出现负增长,2005年为-6.28%,2007年为-12.96%,2015年为-6.58%。这说明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发展不是非常稳定(见图1)。

从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看,2003年为7.87%,2005年为7.46%,2010年为4.96%,2015年为4.68%,显然,从相对规模来看,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见表1)。

从湖南农产品出口发展情况看,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见表2)。出口规模从2003年的1.88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50亿美元,13年间累计增加8.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41%。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由2003年的8.76%下降到2015年的5.42%。

从湖南农产品进口发展情况看,进口规模从2003年的1.06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亿美元,13年间累计增加2.3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25%。农产品进口总额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由2003年的6.67%下降到2015年的3.31%(见表3)

2.湖南省出口农产品结构类型比较丰富,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

湖南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有:活猪、鲜冻猪肉、大米、鲜干水果、茶叶、烤烟、蔬菜、猪鬃、鲜冻鸡肉、鲜冻鹅肉等。其中活猪、鲜冻猪肉、大米、鲜干水果、茶叶、烤烟的出口量较大,在前7类农产品中,除活猪外,其它六类农产品出口绝对规模逐年递增,其中,水果的增幅最大,从2003年的142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513万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7.06%。但相对规模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占同期农产品出口额的51.01%降低至2014年的33.54%。农产品出口的绝对规模增加、相对规模减少,说明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同时可见,湖南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特别少(见表4)。

3.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广泛,出口量占比相对集中。

湖南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广泛,远销世界六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2015年湖南农产品出口数据统计,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额累计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8.38%,说明湖南农产品出口量市场相对集中。出口市场排名前6位的依次为:中国香港地区占41.71%、美国占6.40%、俄罗斯占5.53%、马来西亚占5%、荷兰占4.64%、吉尔吉斯斯坦占4.13%。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占比最大,为湖南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见表5)。

4.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经营企业较多,规模效应相对较弱。全省共有农产品进出口企业376家,有实际出口业绩的250家,其中年出口额过100万美元的规模企业仅89家,其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总额96.56%。从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规模以上农产品进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沙地区,占到总企业数的半数以上(占39.33%)。全省出口企业总数较多的市(州)是长沙市195家、湘潭市35家、岳阳市24家、常德市24家,规模以上企业较多的是长沙市35家、湘潭市9家、常德市9家、永州市9家。可见,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大企业相对较少,企业分布地区相对集中(见表6)。

5.湖南省各市(州)农产品进出口差距较大,发展分布不均衡。湖南省各市(州)农产品进出口额差距较大,并且主要集中在长沙市,2015年,长沙市进口额为16742.78万美元,占全省48.96%,出口为39781.67万美元,占全省37.90%。除长沙市外,在进口方面总额较大的是岳阳市占比为19.07%、株洲市占5.04%、常德市3.99%,除长沙、湘潭、衡阳、郴州怀化是同比增加,其他都是同比减少。在出口方面总额较大的是湘潭市占比22.94%、永州市占9.98%、邵阳市占9.42%、常德市占7.06%。除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永州、邵阳是同比增加,其他均是减少(见表7)。

二、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国内比较分析

1.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与全国相比,增速较慢,排名稳中有降。湖南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水稻、柑橘和苎麻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年生猪出栏数占到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8.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烟草产出量也较为丰富。但是湖南目前并不是农产品出口大省,2005-2013年湖南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虽有波动,但仅占1.0%左右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徘徊在20位左右。2013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为8.8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全国7.2%的增长水平,但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与生产规模并不成比例。2013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8%,远远低于同期全国7.5%的出口比重。2013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3%,而同期湖南省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可见,这与湖南农业大省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的地位相比很不相称(见表8)。

2.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与中部省份相比,增速较慢,总量排名偏后。

对比中部六省农产品出口情况,从增长速度看,2009 -2013年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排名第一是山西省(29.67%),第二是安徽省(17.21%),第三是河南省(16.85%),第四是湖南省(16.27%),第五是江西省(13.39%),第六是湖北省(9.83%)。从占全国农产品出口份额看,除湖北省波动最大并且在逐年减少外,其它五省均为逐年增加,2013年占全国份额排名第一为湖北(1.72%),第二安徽(1.68%),第三河南(1.64%),第四湖南(1.31%),第五江西(0.71%),第六山西(0.31%)。可见,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占全国的份额,湖南在中部地区均处于中等偏后水平(见表9)。

三、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科技化水平较低。湖南农产品生产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生产规模小、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不能按标准化生产、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问题多,其生产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与国际标准相比尚有差距;而包装储运等方面又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导致农产品与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质量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达到对方的质量标准。

2.许多企业缺乏了解绿色贸易标准。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贸易已然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各国的绿色标准纷纷出台,对农产品进口严格按标准执行。湖南许多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中的国别绿色标准和国外不断提高的一系列环保标准和限制措施不熟悉,不了解,导致在国际贸易中把握不准确,从而频繁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产品被迫退运。

3.许多农产品缺乏国际品牌竞争力。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湖南大部分农产品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国际知名品牌少。比如茶叶是湖南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名优茶多达数百种,但实际上是有名茶而无名牌,外销茶基本上以散装茶为主,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另加之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有限,茶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品种单一,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

4.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较低。湖南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2015年湖南主要农产品出口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联邦和马来西亚,占比高达近三分之一,对于出口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数量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例微乎其微。高度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既加剧了省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也使得湖南农产品出口对某些产品、某些国家存在高度的依赖性,贸易和国别风险较大。一旦遭遇贸易壁垒,其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就显得十分突出。

5.农产品国际需求信息渠道不畅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格局和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一些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代理、中介服务进展不大,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利用不够。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同时因多为单一的贸易方式,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获悉各个出口市场的信息,信息渠道不畅通。

(二)制约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原因分析

1.环境存在劣势。湖南总的来说地少人多,土地重复耕种、质量退化,导致农产品品种质量不高。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每年省政府都要拨付一定资金到各市(州)灾害严重的地区用于土地、公路的修复,影响了农产品的收获。生态环境敏感、生物链脆弱。农产品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为追求产量滥用农药、使用生产化学药剂等农业污染,对农产品发展构成了一定危险,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保证,更不利于在与其他国家竞争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2.结构存在劣势。近年,湖南农业为适应各地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普通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但是其农业区域化布局仍不理想,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还未形成。由于信息传导不均衡、政府协调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户和企业在对农产品生产选择上出现趋同竞争现象。

3.加工存在劣势。湖南农产品出口90%以初级产品居多,鲜有精、深加工农产品达到市场需求,湖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亟需发展。农户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的农产品出口没有连接紧密,没有实现“一条龙”服务,这很大程度上使产品低级化。在这种形势下,产品的量化生产和出口也比较困难。没有精细加工的包装,初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成为畅销产品。

4.品牌存在劣势。湖南入选至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品牌屈指可数,在国际市场上更加没有已打响的规模化、产业化的“驰名湖南商标”。农户仍是以散家散户经营方式为主导,从“田园到餐桌”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得农产品成本提高、档次和科技含量却较低。湖南水稻产量在全国位列第一,水稻品种有50多个,但其优质品种率却不足一半。加之湖南已有的加工企业对科技技术的提升不够重视,其自主创新仍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使得品牌的打响更是难上加难。

5.政策存在劣势。与发达地区与沿海省份相比,湖南省品牌产品与特色涉农商品的交易流通市场数量少,规模也不大,特色农产品和加工品出口流通不够活跃。尤其是在出口市场培育、国际市场准入、流通市场监管、涉农产品加工流通的“绿色通道”等环节,没有一整套有效的与之匹配的措施与政策。

四、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1.加快制定完善切实有效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道路。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适时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改革促发展,以制度促提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地方农业产业相关的组织和企业也要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内部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所需的必备条件,使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使其发展后劲更足。湖南各市州在发展农业产业国际化的道路上都有其自身特色,如何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是时下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各地区应当根据自身农业产业特点,努力探索自身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制定和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路线和产品,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国际化市场需求。

2.推进农业产业国际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打好质量、产量和销量三个方面夯实基础。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

3.加快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加快湖南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长沙市金霞跨境电商平台、岳阳城陵矶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把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战略制高点。推动各市州建立跨境电商分支机构,依托场内加工配送中心或依托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在全省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色品牌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形成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相结合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新模式,全面开拓全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局面。

4.提高出口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附加值。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数量、品种很多,但科技含量不高。要将竹木、水稻、柑橘和苎麻等特色农产品从初加工出口逐步向深加工转型,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加大全省农产品出口深加工产业承接力度,主动发展壮大一批承接出口深加工农产品企业,推动一批农产品传统出口企业的高新化改造。按照湘西、湘南、环洞庭湖和长株潭四大不同区域,加快出口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基地高新化认证。加快龙头企业结合品牌建设推进产品标准化建设,广泛应用射频、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环境及质量体系认证建设,强化出口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附加值。

5.培养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立足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注重国际化资本运营,培育提升一批农产品出口流通主体核心竞争力,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上市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推进出口农产品流通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驰名商标”,认证一批湖南出口农产品品牌。着眼于培育一批全省出口农业产业群领军企业,争取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骨干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和十亿级大型农产品大型出口品牌企业。同时推动出口农产品流通大企业由单纯注重农产品经营出口,转向注重品牌经营出口转型,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出口品牌、诚信品牌,逐步形成全省农产品国际性竞争优势。

6.加快培养农业产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大批农业类专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农业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任务,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不仅为高等农业院校提供了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各农业类院校应积极面向市场需求,借鉴国内外同类教育的经验,引进国际农业企业标准,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化课程教学标准,培养农业企业紧缺高素质人才,引领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湖南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充分人才支撑。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立项“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NK3017。]

参考文献:

[1] 2001-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2] 2001-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

[3] 2001-2015年长沙海关统计年鉴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128)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甘味”农产品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墨对美农产品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农产品包装设计的funny
大茶网助推农产品上行
农产品“触网”的另一面